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48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看上越尹袁版《红楼梦》略有吐槽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2-29 13:58
  • 签到天数: 63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0-18 00:5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さかなおかゆ 于 2018-10-18 00:57 编辑

    上越复排的尹袁版红楼梦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失败的,其意义甚至比南越的尹袁版红楼梦还要不如。南越底子如此薄弱,复排红楼全剧于剧团而言是一份成绩,于小辈演员而言是一份锻炼,于安琪合作而言是一份成绩,而上越作为老大,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如果说十一年前创排尹袁红楼梦凭一众中生代名家红极一时是成绩,让老牌剧目多一种流派搭配是成绩,那么去年的复排比之十年前只能说意义更无。

    剧情。照搬徐王版,如果仅是照搬倒也不错,反正都是你上越的戏,剧团本身是业内龙头,用同样剧情并无不妥,但照搬之余又偏要做那一点改动,好像不改一处两处就会落下懒惰的口实似的,改动之处却又毁剧情人设,譬如贾宝玉迷迷糊糊吐露真情时误把袭人当成黛玉,本版改为紫鹃,这对剧情走向毫无用处,只嫌多余。

    唱词的部分改动也令人费解。譬如“我是三朝两夕勤探望”改为“我是心劳意冗泪眼望”,这类唱词修改毫无意义,反伤韵味。对于戏迷而言,欣赏同一剧目的不同流派搭配,同样的唱词不同的旋律唱法更有利于其对比鉴赏,仔细咂摸;仅仅只做个别唱词修改,而调式板式无甚差别,只会减少戏迷两相对比的乐趣。更何况,更改后的唱词在编剧看来貌似增添了文学性,其实伤害了剧目本身的生活        气息,须知最动人是平常,“心劳意冗”放在此处于黛玉其人的塑造而言是过犹不及,好的剧本应当做到的是,唱出口的是“三朝两夕勤探望”,却能让观众明白黛玉是“心劳意冗泪眼望”。

    身段。葬花是全剧败笔。葬花的身段不是好随便改的,每一步,每一动,都有它实在的意义。如果说南越的黛玉自降身份,竟要跪在地上葬花是为不妥,那么上越的葬花最为不妥的就是妄图营造宝黛二人互通心意后沉湎于情恍入梦境之氛围,桃林互追的设计真是尴尬已极。真正打动人的情动氛围,或许应该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或者可以是台上自顾动情台下跟着共情的,总之不应该是粉色花瓣撒一撒红色灯光铺一铺女的跑男的追让观众知道他俩动了情的,这情节生活中不会出现,话本子里也不大会出现,怎么可能打动得了观众呢。

    演员。方亚芬不合适林黛玉,王清也演不好贾宝玉。王清的尹派听着比同一出戏里的袁派吕派还要细软,身段也缺乏小生架子,桃林追林妹妹的时候髋骨扭那两下真是令我叹为观止。方亚芬演了三十多年的戏,一个角色,不是说交给一位已有不错成绩的老演员就能让人放心的,怕就怕,演员自己跳不出已经习惯的演出模式。方亚芬好像已经习惯了崔莺莺的扭捏多情,玉卿嫂的内心热情,祝英台的活泼烈性,能看出她想表现林黛玉尚且年幼的天真、纯幼,寄人篱下情难自言的内敛,敏感易伤的叫人为难,但是她在台上习惯的做与表都带有一些黛玉不会有的弧度,力度的拿捏也不符合林妹妹的人设,多出了一分两分直白、激烈、扭捏,放在林妹妹身上,就觉得浮了、浪了一些。要演好一个角色多难啊,想想袁雪芬,在一座小院子里徘徊数月,把自己和崔莺莺其人尽力切合起来的沉浸状态,以崔莺莺之思维去思考看待一切事态,才做到立起了崔莺莺这个人物,而现在的演员演出一本戏一个角色,只靠熟悉唱腔和身段程式,是远远不够的,程式是同样的,而人物是不同的,同一个程式,用不同的速度、角度、力度去做出来,在台上表现出来的都是属于不同人物的特性。

    流派。无论尹袁还是徐王,流派本身都独具特点,不仅是唱念风格不同,身段表演也都不同。袁雪芬一人千面,但她饰演每个角色都少不了三分沉静,她的祝英台比傅要沉静,她的梁红玉比吕要沉静,她的小丫鬟季娣都比其他任何一位宗师演绎的小丫鬟要沉静,袁派之所以含蓄深远,与袁雪芬习惯的表面沉静内在汹涌是分不开的,因此,如果要以袁派出演林黛玉,她也应该要是有些沉静的。就这一点而言,本版黛玉的塑造是不符合袁派特征的。尹桂芳的宝玉久负盛名,但其弟子从未仿出其师哪怕三分风范。尹派的温柔暖男气质再符合宝玉人设不过了,也是胜过其他流派所演宝玉的关键,从这一点上来说,芳华的本子更合适表现尹派宝玉的优势,毕竟是为尹桂芳量身打造的。我就奇了,尹派红楼梦不是没有全剧录音和剧本,更妙的是黛玉饰演者李金凤正是师从袁雪芬,为什么上越就不能拿来用呢,哪怕在芳华本基础上进行修改也比现在不尴不尬地在徐王本上做一些外行不大看得出来内行又接受无能的改动强啊,而且这个版本改动的余地很大,李金凤不是用的袁派唱腔,那么就可以为方亚芬进行新的唱腔设计,无论设计得怎么样戏迷都会捧场,用这个本子的意义怎么说都比眼下情况好太多,而且越剧界好像没有什么其他剧团的本子不能拿来用之类的规定吧。

    顺便一提,除了方亚芬,整本红楼梦其他演员水平比我社许多社员大概还要不如些,料想十年后再看越剧,不知是何等令人叹惋无奈的境地了。


    上一篇:小宴学习感受
    下一篇:有关学习京剧《红娘 佳期》

    最近访客查看更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1-18 21:04
  • 签到天数: 18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2
    发表于 2018-12-26 22:21:30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当年考研的时候下了一堆政治辅导资料,所有资料都强调,今年相对于上一年有改动的地方是必考的重点。这种增量(△)意识对于许多事情的判断都很有帮助。同理,对于这样一台成熟的舞台剧,改编之处见精神,是目前这个创作团队的水准和智慧集中显露的地方。从楼主举的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出,目前的创作团队已经堕落到了什么地步~~~眼高手低尚令人扼腕,连审美眼光都差那是没救了~~~老演员们常自愧文化程度不高,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未必都是妄自菲薄,可能是在当时,在上海那样的国际都市,在那样群星璀璨的文化语境中,他们真的见识过“水平高”的人,心里很清楚想要追求的“好”该是个什么样子。因此即便自身能量有限,但能踩着文学传统、昆曲师傅、编剧、导演、作曲的肩头,尽量往高里攀升。现在被奉为流派宗师的那批演员,四十年代什么阿猫阿狗的词儿没唱过,但到50s末60s初,拉出来齐齐整整,就没有一个伧俗的。现在令人担jue心wang的,是语境的失落,坐标的失落,行业又缺乏能单枪匹马英雄造时势的人才,于是没有好的作品,于是愈加恶性循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12-22 15:47 , Processed in 0.509671 second(s), 5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