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49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5年前采访尹桂芳先生——年轻演员的座右铭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1-18 21:04
  • 签到天数: 18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6 12:5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5年前(1985年),我有幸当面采访尹桂芳老师,向她请教越剧流派等方面的,她非常坦率地谈了不少,今天让我追记于此,供越剧年轻一代和广大越迷重温。

      我记得尹老是这样侃侃而谈流派问题:

      流派不是天生的,不是父母独自里带来的,而都是演员按自身条件和舞台竞争的产物,比如我自己的自身条件就是喉咙沙哑,为了能够登台,就用加强鼻音来力求韵味浓点,也就是后来大家说“糯”;舞台竞争,就是为了吃饭而不得不与同行打“对台戏”,有时候还难免伤着对方的票房,引起老板之间、演员之间、戏院之间的矛盾,但好在大家都这样,渐渐地做到了理解,所以后来总的来说各个剧团和挑肩演员之间基本能够和平共处,有的还结成了好姐妹,共同在艰难的江浙舞台上打拼、生存。当然,竞争下来也有流离上海、杭州等大码头的,只能去些小地方演出,除了些特殊原因外,还是符合适者生存法则的。

      流派和竞争的关键所在,是各人拿得出与众不同与剧目与唱腔。剧目可以相同,如《梁祝》,有各种版本,我演出的梁山伯、贾宝玉与其他人的不同,即便剧本同而唱腔却不同,如袁雪芬的祝英台与傅全香、戚亚仙的也不同。有的还要做到“讨巧”,如骨子老戏《盘夫索夫》很有口碑,各个流派都演, 都不同。我看到这个戏的样式市场很红,就来个“以样画葫芦”,突然上来一个《盘妻索妻》,观众觉得新奇,冲着这同样的两个“盘字”趋之若鹜,来看我的这个新戏。当然大家看下来觉得与老的那个“两盘”有所不同,所以看的人也越多,不消几时就认可了这个戏,这个戏 的走红也没有影响和冲击老的《盘夫索夫》的演出市场,因为剧情构架虽然有雷同之处,但毕竟有它独特的地方。当然,任何一出好戏不可能全场各幕都好,还是拿《两盘》来说吧,前者的前半折“盘夫”尽管只有两个人表演,就比后半折“索夫”好看,也留下了经典唱段传唱至今,而后半折除了打闹、热闹几乎没有什么深刻印象;我的那个“两盘”也是前半折好看,尤其是《洞房》一幕,那“洞房悄悄”一段唱腔可以说是奠定了全剧,油布少观众说我们就是冲尹桂芳“洞房”里的“娘子啊”三字的起腔进剧场的,这在开始时我绝对想不到的,至于其他唱段大家的评价就一般了,印象都比较浅。

      再有,一说流派,现在大家都钉在了“十姐妹”身上,也是偏颇的,其实当初江浙沪越剧几百个团能够生存,都有一批好演员,其中不乏佼佼者,因为建国初期当时中央有文艺团体落地注册的硬性规定,不少上海和大城市的越剧团正在外地各处巡演的不少落户在上海以外,有的后来还奉命离开上海去了偏远地区,所以本来很出名的演员渐渐被上海这个大码头陌生了,但她们在外地还是很出名的呀,有不少还把戏唱到了国家的中南海,如南通越剧团的筱白玉麟就是突出的一个,当年在上海滩上我还叫她一声大姐呢,她个子矮一些,但唱腔别出一格,既高亢又有韵味,我们十姐妹中唱小生的几个及她?我就不如她。还如南京越剧团的商芳臣,她老生唱腔的特色与张桂凤各有风格,是很难分什么上下的,但因为后来去了南京,名气就在江浙衰落了,这完全是场误会。再拿小生的演技来说,我尹桂芳所谓最拿手的就是“简单”与“鼻音”两个,说“简单”就是朴实无华,角色符合身份,“鼻音”么,是没有法子的法子,自己嗓子哑只能在哼哼上做足文章,至于唱做念打比我优势的同行姐妹多的是,说实话我有不少身上功夫不及她们,这叫天外有天、山外有山。

      我们芳华剧团在福建吃了独家饭,受不少优待,但竞争少了,如要艺术不退步,戏要好,只有演职员努力努力再努力。我现在残了,不能上台了,但希望芳华不能残,越剧不能残,当然首先演员的心不能残,一个演员不结合自身优点,看不到或者不克服自身缺点,而单想名啊利什么的,在舞台外动脑筋去七想八想,就身不残而心残了,就不会有好的前途,超越老一辈怕是更难了,因为我们老一辈是吃苦出来的、奋斗出来的,当年外界条件再残酷,我们心不残,志气不残,我们一辈中有的家长本来就是班主,既然学戏,也吃了唱戏这碗饭,就照样被班主和教师这样打出来、磨练出来的,没有什么特殊照顾,一个演员偷懒也是成不了气候的,既要不吃苦,又想要成名成家,只想做头肩、二肩,有的人不愿意跑龙套,一心想当主角,而功底不好,即便站到了台上,也要被看戏的轰下去,敲脱饭碗。

      现在时代好了,年轻一代应该知足,好好练功、好好演戏,不要什么都想要,都要插一脚,人家发财做万元户不要眼生(红),假如眼生人家就趁早不要做演员,做了也是蹩脚的。我一直巴望年轻一代多出流派,但要成“派”首先要有你创作的戏有“派”、你的唱腔要有“派”,你若是东抄西抄是不会成为“派”的,同行不学、观众不传,你怎么“流”?到时候你只能“流”眼泪。(来源:上海越剧 作者:岛夫)


    上一篇:近代以来京剧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婺剧《断桥》——真正是美不胜收啊!!!

    最近访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12-22 16:29 , Processed in 0.771885 second(s), 5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