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588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采风:电台唱出来的“越剧超女”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1-18 21:04
  • 签到天数: 18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4 12:5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南芳 俞艳芩

    来源:钱江晚报

      此次采访,是在“活兰贞”的闺房里进行的。


      不过,这位“大家闺秀”的生活相当节俭,房间里只有写字台、梳妆台几样古朴的家具。


      只有床头挂着的《盘夫索夫》的剧照,透露女主人曾经红极一时的身份与地位。


      金采风是越剧“金派”创始人,她主演的《盘夫索夫》、《碧玉簪》等众多剧目,已经成为越剧艺术的经典;她所塑造的严兰贞、李秀英等艺术形象,被誉为“活兰贞”、“神秀英”。


      眼前的金采风已经82岁高龄了,但嗓子依然响亮,比个兰花指,模样俏得很。提到越剧,就越发神采飞扬了。


      记者去的时候,客厅里放着两个大箱子,敞开着,里面全是各种制作精美的珠钗、头饰,“这几天天气好,拿出来晒晒,不然会坏的。”


      尽管已经许久没有登上越剧舞台,但金采风还是很爱这些伴随她一辈子的行头。金采风说,对戏曲演员来说,行头是天大的事。


      料子、绣花、颜色的搭配……在那个年代,剧团都不管,都要自己动脑子折腾的,“每个戏最起码要6套行头,同一场戏不能穿一样的,观众记得很牢的。”


      回忆起那三十多年的舞台生涯,金采风说,苦啊。学戏学到皮包骨,眼睛还充血生了麦粒肿。不过,“幸福”二字,才是她回忆的主旋律。因为,遇见了黄沙――她的爱人,也是著名戏剧导演。


      在越剧界,他俩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最有名的“越剧伉俪”。他们珠联璧合,在艺术和生活上朝夕相伴。


      金采风说,黄沙在艺术上带给她的最大的影响,就是老伴毕生追求的“老戏一定要新演”。就是在老伴影响下,她才既尊重传统又不墨守成规。


      而现在,黄沙已经不在了,金采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给他搞一个个人艺术展。
      

      “你就是唱戏不会忘记,其他都不晓得。”这是女儿对金采风的抱怨。


      对金采风来说,越剧真的陪伴了她一生,是生命中不能抹去的痕迹。


      殊不知,刚登台的金采风,哪怕是跑个龙套,只有一句唱词,她就慌得神都飞走了。


      于是,她有了一条不同于他人的“电台成名”之路,直到有了那些个经典的“活兰贞”、“神秀英”。


      从大导演小明星到恩爱伉俪,丈夫黄沙一直是金采风不曾忘记的思念。哪怕是出书,若不拉上黄沙先生,她便断然不肯。


      (以下记者简称“记”,金采风简称“金”)


      【梁祝】 电台成名


      在所有老一辈的越剧表演艺术家中,金采风的艺术道路是最与众不同的。
      

      她既非科班出身,也没有进戏校专门训练过。她是唯一一个从纯粹的越剧爱好者,成长为一代越剧名家的演员。


      记:听说您从小是个戏迷,看过很多名角的戏?


      金:小时候,我常去马路对面的戏院看越剧。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邢竹琴……都是我迷恋的对象。


      有一次看了《梁祝》,回到家里,脑子里满是小生花旦哥哥妹妹的动人情景,想啊想的,实在熬不住了,就拿起床单,披在身上,在我家那张雕花的红木床上,模仿着刚才看到的动作,像发疯似的,一个人唱了好一会儿。


      记:后来您怎么会去学越剧的呢?


      金:父亲去世后,家庭经济发生了困难。15岁那年,我考进了雪声剧团越剧训练班,拜师学艺。


      但是老师们为生活所迫,整日忙着排练演出,根本没时间辅导我,训练班开了几次课就停掉了。


      后来,二十多个同学陆陆续续都走了,只剩下我和另外两位同学,留在剧团当龙套演员。给我们的报酬是在日夜场之间吃一顿 “堂中饭”,当时,我也动摇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记:一开始,您演的都是太监、士兵这些跑龙套的角色吗?


      金:是啊,我天生胆子小,怕难为情,上了台,灯光一照,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连步子都迈不出去了。一旦要开口,哪怕只是一两句话也要了我的命。


      记得头一次开口,演的是清装戏《月光曲》。


      演出前我横背竖背,已经滚瓜烂熟了,可一出场,真见鬼,唱词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一句都记不得了。


      我愣在台上,胡编了几句,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词……


      还有一次,是演《女儿国》,我扮演向袁老师(袁雪芬)饰演的国王报告军情的小兵,虽然只有一句台词,我也不敢小看。


      早也背,晚也背,走路背,吃饭背,连倒背也背得出来,这样肯定没有问题了吧。


      可一上台,风风火火地喊了一声“报”,袁老师询问“所报何来”,我一面对她那严峻的目光就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


      亏得袁老师舞台经验丰富,急中生智地马上朝我叱了声:“下去!”我也响亮地回了一声“喳”,逃到后台。


      我这一声“喳”,后来成为大家打趣模仿的笑料。


      记:所以你的成名特别不一样,是在电台里唱出名的?


      金:早先上海有很多家私营电台,经常请演员去唱戏。我很喜欢电台,因为面对的只是一个话筒,但电台外面却有无数听众。所以,只要轮到我唱,唱什么我都愿意。


      有时我还一人唱两个角色。譬如唱《梁祝》“楼台会”,我既学范瑞娟老师唱梁山伯,也学傅全香老师唱祝英台。听众打电话到电台问,播音员说是一个叫“金采风”的小姑娘唱的。


      日子一久,他们就记住了“金采风”的名字,常常点名要我唱。


      【红楼梦】 改工花旦


      金采风那时特别用心,对许多重要场子的唱段一字一腔,一板一眼都记下来,回去后再一一记到自己的小唱本上。她常常一人唱几个角色,还可以同时兼唱8种流派。
      

      最早唱小生的她,因为经常在电台“顶唱”逐渐崭露头角后,进入了东山越艺社改演旦角。


      记:您刚开始是演小生的,后来怎么改了花旦?


      金:因为我的身材比较高,面架比较大,所以刚进雪声剧团时,老师认为我唱小生比较合适。


      当听众熟悉了电台上的金采风,也开始注意起舞台上的金采风。一看,是个高瘦个,演的又是男角,不舒服,不适应。


      这时我已经在范瑞娟、傅全香老师的东山越艺社,观众纷纷写信给剧团,建议我唱花旦。就我个人而言,我也想唱花旦,我喜欢旦角戏。


      不过,各个行当都是一个栗子顶一个壳的。恰好花旦张云霞要结婚了,就让我顶替了她的角色,观众反应也不错。后来,我又在《红楼梦》中担当了袭人一角。


      自此,我从生角改旦角算是改定了。范老师说:“你人瘦,改花旦蛮好。”


      记:改了花旦之后,行头怎么办?


      金:傅全香老师特别热心,当时团里没有适合我穿的行头,我自己又做不起,傅老师看我的个子跟她差不多,便把她的私房行头借给我。


      但我的个子比傅老师还要高一些,裙子系上去有点短,只好系低一点。我的脚也比傅老师大,彩鞋穿上去有点紧,脚痛得要命,只好忍一忍,熬一熬,穿了几次也穿松了。


      记:一提到你,大家就想到“活兰贞”和“神秀英”。


      金:什么“活兰贞”、“神秀英”,不过是角色比较对我的戏路,尤其是《碧玉簪》,似乎给观众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连我的家人,比如我妹妹金采凌,也认为我《碧玉簪》演得最好,似乎我本人也有点像李秀英。


      【芦花记】 “黄金”伉俪


      已故著名戏剧导演黄沙是金采风的爱人, 《梁祝》、《西厢记》、《追鱼》、《碧玉簪》等经典剧目,均出自他手。金采风与黄沙相濡以沫的家庭与艺术生活经历,被许多人津津乐道。
      

      记:您和黄沙先生怎么认识的?


      金:我们相识时,他已经是一位在戏曲界颇有知名度的导演了,而我还是个不起眼的小演员,又是上下级关系,平时很少接触。


      对他的第一印象,我觉得他蛮帅,蛮正派的。身材高挑,面容清瘦。穿得干干净净,袜子永远是白色的,对人也很和气,标准的绅士风度。


      记:那什么时候开始有感情的?


      金:在我们第一次合作排传统小戏《芦花记》的时候,当时我要演一个狠毒的继母,但我一点都没有感觉,他给了我很多建议。


      我就觉得这个导演很聪明,有想法,而且还挺帅的,所以就对他很有好感。后来,我们自然而然地就走到了一起。


      记:你们平时在一起聊的都是戏吧?


      进:我们喜欢一起去看戏。吃夜宵的时候,就说这个戏怎么怎么样,睡觉的时候也讲。


      遇到琢磨不准的角色,我会先唱给他听听,因为夫妻关系近,也好提意见,(我唱得)高了低了,好听不好听,他都会帮我指出来。


      他一直追求“老戏新演”,他说哪怕一个动作,一个地位的改进,就是在变。老戏出新才能有生命力。
      

      从一桌二椅发展到布景、服装改进等,只要不伤害传统,观众是会满意的。


      记:现在的许多越剧也在尝试创新,你怎么看?


      金:创新是好的,但我现在还是挺忧愁的,青年演员诱惑太多了。有多少青年演员愿意为越剧做到底,有多少人在练功?有多少人在努力?


      我觉得搞艺术工作的人,一定要专心致志。我当年就是人家练一遍,我练一百遍,只有我喜欢我痴迷,才能做好艺术,演员,就是要有“痴”。(记者/南芳 通讯员/俞艳芩)



    (摘自 《钱江晚报》)


    上一篇:【转】“梁山伯”范瑞娟深情忆往事:我很幸福!
    下一篇:同窗记·山伯千里期约(也可以管它叫楼台会。。)

    最近访客

    [发帖际遇]: 已歌参加的戏曲专场在CCTV-11播出后,父母看了之后很高兴,嘉奖了7 光裕币金钱. 幸运榜 / 衰神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1-18 21:04
  • 签到天数: 18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4 12:59:32 | 只看该作者
    我就觉得这个导演很聪明,有想法,而且还挺帅的,所以就对他很有好感~~~~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6-4 23:01
  • 签到天数: 92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伴坛终老

    3
    发表于 2012-10-5 21:31:44 | 只看该作者
    金采风谈越剧《前盘夫》的唱腔艺术
    [发帖际遇]: 因为痴迷戏曲,家里提供8 光裕币金钱给素月购买行头. 幸运榜 / 衰神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6-29 05:09 , Processed in 0.372697 second(s), 6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