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613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年第一天就迟到 羞愧来交作业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2-29 13:58
  • 签到天数: 63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2-16 01:0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对越剧《西厢记》的个人理解


    有一回在家看电视,换台中偶然撞见一档知识竞赛节目,出题道,我国有一部名著被西方翻译为《一个初恋的少女》,问这部名著的名字——我就笑,《西厢记》呀。这样翻译实在非常合适这个故事,更是尤为合适越剧版本。从一开始看这个戏,我就十分偏爱赖婚、闹简、赖简这三折,尤爱赖简最甚(即京剧《逾墙》,越剧的主要看点是莺莺)。赵时莺老师教戏的时候说,红娘是负责跳戏的(在琴心里诚然是),但我其实觉得莺莺也是跳戏的,她的身份、她的角色应工都是端庄的闺门旦,但西厢记的故事恰恰展示的是她的生动、她的叛逆、她的鲜活。

    有个朋友曾说,上越《西厢记》处处透着“讲究”二字,我亦有同感(红娘的衣服和托盘除外,hhh)虽然西厢记的确美得不像话,但白富美与穷小子恋爱受家长阻挠被热心闺蜜百般促成的戏码才是我们生活中可能会真实看见的,没有梁红玉击鼓抗金的金戈铁马,没有祝英台殉情化蝶的泣血神话,也没有祥林嫂辗转落魄的苦命挣扎。崔莺莺此女,其“幽闺无限伤心事”在前述三者眼中,大概就是闲得没事干。据说袁雪芬一开始受命演出西厢记的时候,对崔莺莺这个角色十分抗拒,因为觉得她实在表里不一;不过关于这点,我倒有几分理解莺莺姐。

    一、母女。
    《西厢记》这部戏是崔莺莺与崔夫人的母女矛盾由隐藏到显化的一个过程。母亲过分严苛的家教和女儿日益增长的个人意愿以及探索新事物的欲望产生了冲突……感觉再说下去就要写“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了233。崔莺莺的“表里不一”主要造就于她的母亲。身为大家闺秀,爹爹又已下世,崔莺莺必须谨遵母命,否则就是不孝不顺、为女无德,这是社会规定的,也是母亲教导的。崔夫人对她的管教甚严,还派了一个贴身丫鬟红娘来“陪小姐行监坐守”(第十折《拷红》),行动则监视,坐楼则陪守,崔莺莺没有一点儿单独的私密的空间,这使得她倍感拘束,日久生厌;但是她不敢、也不能对母亲有一点儿不满、不顺从。比较微妙的一点是,崔莺莺不纯粹是心里不舒服而隐忍不发,而是她一方面比较认同和接受礼法家教的规则,注重“女儿节行”(第九折《寄方》),另一方面又因为礼法家教感到倍受约束、无趣烦闷,却又无计排解,她因而总有着“闲愁万种”(第一折《惊艳》)。

    在故事开头,母女矛盾暂还隐藏,因未有明确的冲突出现,这种矛盾具体表现在崔莺莺的闲愁闷上。崔母对她的严厉管教,在夜来烧香一事上可以体现,因莺莺行动即受约束,但唯独烧香被母亲允许甚至称赞(老版第十折《拷红》“烧香乃是一件好事”),莺莺故而“每夜必到花园烧香”(第二折《酬韵》)。她哪里有那么多的香可烧,那么多的愿可许,不过是出来透透气儿,遥寄一分对未来的祈愿,否则憋坏了,难忍母亲的家教严苛。严母出孝女,莺莺的孝顺懂事在第三折《寺警》中可见一斑,自愿以尸首献贼人一段唱中五条原因无一不为亲人、为寺庙众僧、为大局考虑,相国之女的风范如是。

    全剧的第一、二个转折接踵而来,张生英雄救美,崔母势利赖婚,这一遭过后,崔氏母女矛盾第一次得到了比较明显的展现。可怜崔莺莺百般愤怨,母亲严威之下却连一句埋怨都不敢出口,连声哭着已故去的爹爹回房。怨不得这位小姐闲来没事干觉得百无意趣,她连自如哭笑都不能呢。

    《琴心》一折在全剧中属比较闷的折子,承上启下,“叹人间玉容深锁绣帷中,怕的是有人搬弄”这是崔母教导于她,“却因何云层围住广寒宫,难道说也怕嫦娥凡心动”这是莺莺的发问,张生在隔墙酬韵时曾将莺莺比月中人,莺莺此时亦自比亦共情——嫦娥难道也和莺莺一般命苦受拘,天宫也怕仙女动情?嫦娥(莺莺)又不会擅动凡心(做出格之事),何苦每日非把人拘着?真个同病相怜。这段唱在婚姻之事甚至为人处世上都表达了莺莺不认同母亲的地方,“母亲啊既然是相国门楣德望隆,却因何你将恩做怨把人欺弄”,崔莺莺和母亲一样注重名誉家声,但她也很明白地看到了母亲赖婚会落人口实,忘恩负义出尔反尔,非大家风范,也有损相国门楣。而后段唱中“狠心娘她变了卦”“闺门里她无日无夜教女工”“母亲啊你口不应心弄神通”就把莺莺之怨表现得更明显,这段唱非独白,而是对张生唱,亦向观众倾诉,这是莺莺第一次对人言自己对母亲的不满,尤其女工一句,唱出的是积怨,崔夫人当然不会让女儿一位相国千金没日没夜做针线,又不是绣坊女求生计,但莺莺无意夸张实为埋怨,她对这坐守闺楼闲刺绣的闺中生活厌倦已极,因而先前才有“兰闺深寂寞,无计度芳春”之叹(第二折《酬韵》)。应知彼时(剧中第一次烧夜香)的崔莺莺,遇到些会惹母亲不快的事,是冠冕堂皇对红娘道“这些小事不对老夫人说也罢”(第二折《酬韵》),她心里的那点不认同也悄然难觅,而此时(剧中第二次烧夜香)的她已然明着表达出自己并不认同母亲的观点了,只是身为女儿,她不能进言。

    言辞上莺莺提及母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行为上她也进一步做出了“叛逆”之举,去信一封悄悄约张生花园相会,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十分大胆的冒险。每一位具有冒险精神的女主角都值得被喜爱不是吗?何况莺莺姐孤立无援,本从无冒险经验,却既要辛苦隐瞒红娘,又要千方百计防着旁人,更万分惧怕被母亲知晓。去信约会前后一共两次,第一次未能成事,第二次成了,且相比较来看。
    第一次(《闹简》《赖简》)是莺莺的感性冲动驱使她写下这封信,这件事违背了她从生来一直遵循的守则,是而《赖简》中的每一步,她都迈得既神往、又深怕。“杏花楼”一段唱,含着十分甜美,又杂着十分忐忑;晚来妆罢、莲步生怯,踢损了牡丹芽,玉簪又挂住荼蘼架的莺莺,含着一种优美的慌张。此时的她一则畏惧母亲严训(“被母亲知道我怎生好”),二则羞于私会男儿(“心猿意马难拴下,今夜如何发付他”),三则难避红娘监视(“红娘神色真奇怪,莫非已将我机关解”),四则张珙并未让她过分担心(第九折《寄方》“你这样一个聪明人儿,难道还不知道我的心事啊”),因此当她知道红娘已经明白是她约张生幽会,五个“你快走吧”一句更比一句急切惶恐,她实在太害怕被母亲知晓,情急之下只得抵赖。她言辞间显出一种和崔夫人相似的“高贵”的粉饰,这是崔莺莺的身份和家教造就,但莺莺可爱就可爱在从下一折《寄方》可以看出,她明面上虽然弄虚作假,却只为糊弄眼前局面,只要不被母亲和红娘知道,私下里她总会另想法子会张生。人说崔莺莺表里不一、犹豫寡断,但又何尝想到,崔莺莺和祝英台不同,祝英台认为自己没错,崔莺莺却觉得自己错了,祝英台家教开明,崔莺莺家教严苛,因而同样是为婚姻,甚至梁祝是为私情而莺珙原有婚约,祝英台敢于直面向爹爹反抗,崔莺莺却只能选择顺从。莺莺的冒险,内心背负的压力何尝比殉情的祝英台小,《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有句词“生死不能,哭笑不成”,连哭笑也不能自如的崔莺莺,轻生难道会容易吗?她非怕死,但若死后是被人骂、被人轻、被亲人恨、被家族耻呢?她背负着门楣家声,背负着畏惧惶恐,又背负着羞愧自疚,背负着难舍深情。抛下千金小姐的端持,涉险为爱知错犯错的莺莺,何尝不可爱动人。
    第二次(《寄方》)同样是感性驱使崔莺莺写下“药方”,但其中夹杂着理性的需求和考量——因张生病重,莺莺不肯“怕死由他自死生”,情势所逼,她遂寄“药方”一张予张生,向他解释赖简情由,二次邀约。这时的莺莺,一则深怨母亲作弄(“母亲啊你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你女儿不痴也不蠢却任你翻雨覆云”),二则感激张生情恩(“想当日他成全我女儿节行,我岂忍报答他愁苦灾星”),三则已与红娘交心(“这羞答答地可怎么去呢,不如等红娘回来再做个商量吧”),四则张生实在相思病重(“解铃还须系铃人,我含羞再把佳期订”),以上四则变化,客观上扩大了崔莺莺赴约会张生的动力和空间。这时的崔莺莺已经把名声看得比之前更低,母亲对门楣家声十分看重,实际行为上却忘恩负义,这使她更加不愿愧对张生;先前崔莺莺在母亲严教下的积怨,经过张生一事发生了优雅的爆发,“问苍天女儿何不幸,百事从来不称心”一句唱,道出了崔莺莺成长过程中在母亲严厉拘束下的全部负面情绪;如此种种,才造就了崔莺莺“想张生,为张生,守什么闺中训;想张生,为张生,惜什么清白名”的巨大转变。此时的崔莺莺,明面上还是仍然不能也不敢反抗她的母亲,且看崔母来时莺莺的答话:“见过母亲”“母亲”“是”“母亲说得极是”“女儿并未想什么”“女儿理会的”“送过母亲”,便知崔莺莺平日是怎样能忍耐、怎样恭顺地对待她的母亲了。崔母在这一折中说的几句话,可谓极致的冠冕堂皇,而崔莺莺的态度仍是恭谨和顺,她和红娘的小动作、她在母亲面前走神,这些都没能让崔母疑心,可以想见崔莺莺平日里是这样孝顺惯了,让崔母在这样大的变故之后还能信任女儿会听凭她命。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到这时候崔莺莺仍是“嘴说得硬”,脚底下也数次怯软的缘故了——大胆追求爱情私会张生的举动,于她崔莺莺而言,可知要付出多少力气才能成行呢。

    到了最后,《拷红》《长亭》两折,崔莺莺已经学会用软的方式来松动母亲的严命,或哭,或恳求,《拷红》中一声哭“啊呀母亲”,《长亭》中一软声唤“母亲”,都让崔夫人软下来,放过了她的女儿,当然这其中少不了红娘的伶俐功劳,把崔莺莺高高搁在了一个并无过犯的位置上。再看崔莺莺的心态呢,《拷红》末尾红娘请她见母,她言到“事到如今叫我怎么好意思再去见母亲呢”,对于她与张珙的私情,她仍心存羞愧,只是这时是愧对她的母亲。可她崔莺莺若不愧对其母,便要愧对张生,亦愧对自个儿的心,她岂能两全。

    二、闺蜜。
    崔莺莺和红娘在京昆是严格的主仆,但越剧里有意塑造她俩的好感情,演员本人也强调这点“姐妹”名头,但我觉得“闺蜜”这词儿还蛮适合她俩关系的——甜时比谁都甜,闹起来便“防火防盗防闺蜜”。
    崔莺莺和红娘的关系其实是很微妙的,在崔莺莺和崔母矛盾暂且隐藏着的时候,红娘是奉夫人之命侍奉小姐,对小姐“行监坐守”,是老夫人的人。但是红娘伶俐活泼,热情善良,和崔莺莺的关系也处得很好,崔莺莺也没有完全拿她当外人,有些不能被母亲知道的,被红娘知道还是不要紧的,譬如第二折《酬韵》中的第三支香,红娘抢道“愿小姐早配鸳鸯”,莺莺的反应是含羞掩面,向外转身转一圈,嗔道“红娘,休得顽皮”,眼里笑意含羞,却也分明含着甜蜜的想往;相比之下琴心里她面对张生的恭维、拷红里她面对母亲的许婚,她的害羞的神色更收敛、更沉凝。这反映出莺莺和红娘就一些小女儿的私密话题而言相较他人更为亲密,但在张生出现之前,两人还守着一条不越过规矩的线。值得一提的是,本折中两人还有一番对答,红娘提起路遇张生的经过,莺莺已经猜到此人对她仿佛有些意思,因想瞒过母亲,她故而冠冕堂皇道“这些小事不对老夫人说也罢”,而红娘的反应是“红娘理会的”——却是同样的堂皇答话。这个细节反映出了两人关系的微妙点——红娘受崔夫人命监视小姐,小姐的一举一动、与小姐有关的任何事都要向夫人汇报,莺莺不做亏心事便罢,一旦要做亏心事,首先须得提防日日在她身边离她最近的红娘;而红娘呢,善良如她其实愿意替小姐隐瞒夫人,这无关对谁忠心,而是红娘的观点上与夫人并不太一致,只是小姐并不知道红娘之心,无缘无故,红娘也不会明说,否则不就变成好好的挑唆小姐了么!因而在红娘面前,崔莺莺装作一味的孝顺守礼,而红娘在莺莺面前,也一味只当小姐是全然孝顺守礼。

    《琴心》一折,红娘与张生相约试探莺莺心意,莺莺对张生的感情要避开红娘才能言,红娘知道这一点,所以才假称去看老夫人,偷偷躲在暗处观察莺莺的言辞举动。她二次上台时“什么鸾凤什么神通什么高唐什么梦中?被老夫人知道那还得了”两句激烈的念白,一则显示她俏皮心性,二则也是她在用折中的办法告诉小姐,“小姐不用害怕,我是与你做耍的呀”,——你不用害怕,我知道了你的心事,但我不会告诉老夫人的。但这一番对答并没能使莺莺相信红娘,接下来《闹简》《赖简》,她都千方百计地将红娘防着,也只有机警如红娘,才能猜出她的小姐是真动了情,竟自与情郎相约私会。一个细节想说,整部西厢,一共三次花园烧香情节,前两次(《酬韵》《琴心》)红娘都将香炉摆好,托盘小心靠在香案脚,而第三次(《赖简》),因红娘和莺莺两人在互猜对方心思,一个猜对方会不会知道了我的机关,一个猜对方到底是不是瞒着自个儿约了情郎私会,因此莺莺是在前面走得很快,心慌意乱心猿意马,而红娘则细细观察,用言辞试探,“今天晚上要不要烧香啊”“嗯,我也说今夜正是烧香的时候呢,故而早把香案摆好了”——再只看她早早精心摆好的香案,却竟连托盘也忘了如往常一般取下在香案脚搁好,她的心全在小姐的神通上了!不得不说,虽则世人皆夸红娘伶俐聪慧,但这对“闺蜜”般的“主仆”在聪慧上实在旗鼓相当,交锋细腻,引人入戏。

    《寄方》一折中,红娘一句“张生的病越发厉害了”勾出了小姐隐瞒的感情,又替小姐去送了“药方”,才知道原来小姐是怕自己知道后告诉老夫人,她因对小姐坦白,“你不该辜负我红娘心一片”“万事都有我红娘在,你怕什么西厢隔万重”“除了我红娘,没有第二个人知道”,并且主动送小姐去往西厢。至此,崔莺莺与红娘才算真正交了心,团结成了本剧的正方hhh。

    三、恋人。
    张生在崔氏母女矛盾中是一个催化剂般的存在。在崔莺莺与母亲的分歧中,莺莺常常处于自我矛盾、出尔反尔、自我纠结中,这并不是她的错,而是因为她从小受到的教育和她内心真正的意愿发生了矛盾;张生作为崔莺莺的具体个人意愿的落点,是个使这种意识形态上的矛盾浮出表面转化为物质形态上的冲突的存在,所以他改变了一个叫崔莺莺的少女。


    越剧的《西厢记》成形在许多剧种之后,从剧情和人物设定而言,它是综合了其他各版及原著,经过细致的创造打磨,塑造出了相对丰满的崔莺莺、红娘、张珙、崔夫人几个形象。我看张君秋的莺莺,《琴心》中是真在猜张生的琴音从何而来,与红娘的主仆关系也明确,只是瞒着红娘与张生约会一事,比起越剧少了几分趣味。荀派《红娘》中,小红娘娇憨可爱,对莺莺的引导性较强,莺莺的个人意愿更弱些。身为旦控,我其实更乐意看两位旦角儿之间的交锋hhh 就莺莺一角而言,我看京剧张派莺莺明显比越剧袁派更大胆,对母亲的畏惧少几分,从公正角度出发的观点表达感觉更多些,小女儿情态又比越剧少几分,青衣范儿十足;越剧里的莺莺更娇一些。就红娘一角而言,京剧荀派的红娘主导性更强(毕竟主角光环,hhh)憨的感觉多几分,正义感多几分,机警多几分,越剧的红娘其实借鉴荀派很多,但更往乖巧灵动来塑造,是一个辅助性的推动者、促成者。

    袁雪芬教方亚芬崔莺莺的时候,用到“娇滴滴”一词,莺莺是娇生惯养长大的,我觉得这一点在《琴心》和《闹简》二折的出场都能体现,因她娇生惯养,所以在受到打击之后才会产生看什么都不爽的情绪,而非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且这种“娇滴滴”的感觉,是崔莺莺的身份自有的属性,舞台上的每一发声每一举动都要含有。练习琴心的身段的时候,我着重记了演员的身体朝向,头的偏向,腰的转向,肩的高低,这些地方都有助于体现崔莺莺其人的娇气和拧巴;也是在这折身段练习中,我才真正体会到赵时莺老师说“蹲一蹲,嗲一点”的实际应用,我总结了一下,花旦在舞台上想要美,身体上所有能拧的地儿都得拧起来。以致于每次练完身段回去,我都浑身酸疼,没几天下来甚至产生了肌肉记忆——别扭的233 orz
    关于崔莺莺的身份,还想提醒自己的一点是,她是位有才学的相国千金,她的词儿具有一定文学性,且精巧优美。有的观众嫌弃崔莺莺总“端着”,但“端着”其实也是她的身份属性之一,她毕竟不是普通人家的姑娘,说话也非常人能懂,譬如红娘就不完全懂hhh 要把崔莺莺演好,身段上除了娇,还要显出气质,小动作到位即可,避免乱动、过动;唱词中触景生情而唱的地方,眼神的移动要缓静,落点要实虚结合,眼神中要含情,不比红娘那么活泛,但也不能一味落了深沉。(好难T_T)

    对琴心的理解实在不如赖简、闹简那么细,我对爱情没什么具体体验,对母女关系闺蜜感情倒有,而且还和崔莺莺其人挺相似,hhh 但愿通过接下来的学习,离她更近吧。

    最后表达一下对袁徐吕没能留下全本西厢录像的惋惜,有时候理解人物只能凭寥寥几张照片、不全的音频、一小段3分钟的老电影、三折傅的音配像和中生代的全本来猜测揣度袁派西厢记的风采,或者猜想袁与吕、徐、范、傅、老张等各位搭档大概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实在委屈,熏疼寄几,顺便关爱自身,还是且珍惜现有的资源吧。


    上一篇:京剧《柳荫记》祝公远人物分析
    下一篇:《红娘·逾墙》人物分析

    最近访客查看更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3 09:22
  • 签到天数: 184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2
    发表于 2018-2-16 11:35:1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人物的反抗精神哈哈哈

    点评

    唉,幽闺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一叹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6 22:07
    [发帖际遇]: 在湖边喊嗓时,风清朗声音洪亮,震死两条鱼,捞起卖了,得到8 光裕币金钱. 幸运榜 / 衰神榜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2-29 13:58
  • 签到天数: 63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3
     楼主| 发表于 2018-2-16 22:07:28 | 只看该作者
    风清朗 发表于 2018-2-16 11:35
    学习人物的反抗精神哈哈哈

    唉,幽闺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一叹中。
    [发帖际遇]: さかなおかゆ在戏曲音像柜台大采购,花了3 光裕币金钱. 幸运榜 / 衰神榜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2-29 13:58
  • 签到天数: 63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4
     楼主| 发表于 2018-2-17 00:04:18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子莉的人物分析,略有所感,补充于此。
    当时看京剧西厢的时候,特意记下了与越剧崔莺莺的几个可例举出来对比分析的点,但放假以来一直受到母亲拘束,长久没得到机会写下来,后来竟忘了,看子莉提,又想起来。总的概括,我觉得京剧张派的莺莺比越剧袁派的莺莺更“大”。
    京剧里教读一段中表现了崔莺莺的志向,向往花木兰那样的巾帼女英雄,怀揣自由强干之志,“枉字莺莺”又表现了她对现状的不满与惆怅。子莉说,她有小女儿喜爱大英雄的幻梦,非常同意。越剧第三折《寺警》中,莺莺主动提出“儿情愿与那英雄结为婚姻”,也表现了这一点。张珙不是国民情人型男主,但莺莺,堂堂相国千金,胸中自有格局,竟会对他死心塌地,与张珙挺身而出英雄救美脱不了关系,张珙救了她这一点,正中她“英雄梦”的下怀,请宴之时,红娘也曾言到“先是小姐心中十分顺,总只为先生胸藏有百万兵”,莺莺自己也曾满心欢喜道“若不是张解元他识人多,谁人能退这干戈”。这种满心欢喜的强烈,使赖婚后满怀悲愤的强烈变得合理。就这一点而言,京剧的情节对越剧情节的理解有辅助作用。
    另插一话,关于“声在墙东”一说,之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墙东会是西厢,后来找了原著来看,大概推想出,张珙是借住在普救寺的西厢房内,而崔家是寄居在普救寺的一座单独院内,这座院子应该是在西厢房的西侧,院内的花园是崔莺莺烧香的所在,院子以西是寺内的花园,这样就可以解释,酬韵之时张生借住僧舍,故而在西侧的寺庙花园里窥视莺莺烧香,后来张生移住西厢,故而在东侧弹琴打动莺莺了。(我所尝试解释的是越剧舞台走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12-22 21:30 , Processed in 0.536866 second(s), 6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