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230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越剧《三看御妹·赠笔》封加进人物分析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1-2-10 21:25
  • 签到天数: 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临时住户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2-7 14:2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分析人物之前,我想借这出戏说说我对戏曲中戏词之美的一些拙见。“戏曲当中没有一句是废话。”这个是我在一出黄梅戏《富贵图》里感受到的。人物出场三两句就可以交代好身份背景和人物关系,并且可以处处伏笔铺垫,前后呼应。这样的戏越看越品越有味道,百看不厌。戏曲在以前就像现在的电影电视剧一样,说白了就是为了讲故事。一个能流传下来的好故事,大体有两方面。一是故事本身要精彩,剧情吸引人,人物鲜活丰满;二是“讲故事的人”要运用各种方法把故事讲的引人入胜,让观众抓心挠肝地想看下去。不仅是戏曲,各种曲艺形式甚至各种艺术形式都是这样的。区别只在于所用的讲故事的方法不同,辅助手段不同。(仅代表个人看法,欢迎批评指正!)最早撂地演出,包括现在的庙会,下乡演出,听故事的人并不一定是从一开始就在听,中途来的,听了半天不知所云就不往下听了,演员要想办法把观众留住,就要尽量告诉这批观众前面发生了什么,所以戏曲里面经常会有“捎带”前面剧情的情节。就像这出戏里数花那一段,御妹和巧莲一番对话,几分钟的戏就把前面几场的故事情节讲清楚了,并且说了今天要探底细,告诉了观众本场的故事轮廓。再细致一点举例说,御妹有一句唱“昨天见到的许先生,是不是在庙中见到的”,巧莲答“我看这位许先生,绝非是个真名医”。短短四句话就告诉观众:御妹昨天见到了一位“许先生”,御妹跟这位“许先生”之间有故事,之前有可能还见过,地点在庙里。这个许先生目前说是名医,但真假待定。戏词叙事详略得当,略的部分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详的部分又能充分体现人物性格心理。让中途来的观众即使没看过前面的戏也知道这是在讲什么故事,同时又不能使一开始就在看的观众感到重复累赘。我觉得还是挺难一件事的,不得不佩服那时的编剧们。
    还有一点,就是戏词里面一波三折,类似于相声“三翻四抖”的部分很有意思。比如封加进第一次打算坦白时,巧莲的问题是:你到底是油头光棍,是乡民还是医生?封加进只否定回答了前两个,“不是油头小光棍,也不是乡下种田人。”后面就直接是“老老实实对你讲,实实在在我本姓封”,跳过了是不是医生这个问题,使得下面被巧莲一吓,开始疯狂找补说自己是“一点不假的许先生”显得有理有据。观众找不出毛病,剧中人也找不到理由反驳。虽然剧中人和观众都能看出端倪。后面真正坦白的时候说的就是“我不姓许,我也不姓张,不是九代名医,也不是田舍郎”其实是对巧莲一开始提出的问题的完整回答,全部否定,这下没法找补了,也不用再找补了,这才是打算说真话了。还是那句“实实在在我本姓封”,后面巧莲的“又是风吹不倒吧”,就是我上文描述的前后呼应,很好玩。
    (再次强调,仅代表个人看法!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关于封加进我认为他首先是一个理智且有急智的人。从在庙中被发现之后说母亲重病,自己是来上香的,逃脱罪责。又假意三次谢恩,偷看御妹。到后来,想出不能高靴振动楼板的理由来支开王爷,以及本场的“风吹不倒,雨淋不败”等等都体现了这个特点。其次我觉得他是一个没有受过什么苦的公子哥。他问御妹“问得这样仔细做甚那”把御妹问住之后,得瑟的小模样。诉衷情时提到“家尊闻听心气恼,反把学生责一场”时,委委屈屈的样子。后面封加进被王爷绑到法场,封父“难舍父子骨肉情,法场去求肯刘藩王。”对比一下隔壁的打金枝,汾阳王绑子上殿。嗯。。。封加进很受父母宠爱了!最后,我觉得封加进是一个幽默风趣又可爱的人。听说娘娘不药而愈了,心里就开始得瑟,开始飘。对御妹的问题对答如流,甚至还开始卖关子“还有一个~”“是妹妹呀~”内心肯定在想,娘娘你这么紧张干什么,是不是担心我已经有妻室了,你这么紧张,嘿嘿,你就是喜欢我!封加进前面敢闯庙堂,敢进宫楼,后来真正表白的时候,还“学生我不敢讲”哈哈,之前那么大胆,这个时候倒害羞上了,好可爱!这三点是整体把握,是“标签化”的过程,而在真正演的时候则是要“去标签化”,将自己代入剧中人,去脑补,去想象,去体会剧中人的心情,这些情感,内心戏比较内化,要演出来很难,所以要不断打磨细节,这个戏又是很需要配合默契,所以,任重道远啊!


    上一篇:越剧《双珠凤·送花楼会》文必正人物分析
    下一篇: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牡丹亭·离魂》学戏心得

    最近访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1-2-10 21:25
  • 签到天数: 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临时住户

    2
     楼主| 发表于 2021-2-7 14:27:47 | 只看该作者
    这场戏我看的时候还有个小插曲,当时定专场段子时,思颖姐发给我链接,由于时间关系我是直接看的这一场戏,前后都没看,戏名三看御妹也没有在我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这场戏的前半场都是娘娘,娘娘地称呼,导致我先入为主以为她是皇上的妃子,我内心OS: 这个书生头这么铁,这么猛的吗?皇上的妃子都敢调戏。后来御妹有一句词“怎么又是哀家的不是?”我内心OS:这不会是太后吧,这是一个什么神奇的故事。后来一看名字,哦!三看“御妹”呀!哈哈
    这里也科普一下:“哀家”是明、清通俗小说和现代戏曲中皇室女子(太后、太妃、后、妃、公主等)的自称,与婚姻状况特别是"孀居"与否并无关系。“哀家”中的“哀”字,其实并非只表示“悲哀”,它也有“爱怜、眷顾”的义项。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3 09:22
  • 签到天数: 184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3
    发表于 2021-2-9 01:24:1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说的很对,戏曲很精炼却又很巧妙的在“赘述”往事。

    你说的那些小儿女心思,演出来会很有味道,很有看点,但其中的尺寸也很难把握,多多体会下专业演员在表演中的细节,小停顿,小撤步,小语气,小侧身,以及眼睛、嘴巴的小细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12-22 15:03 , Processed in 0.641439 second(s), 6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