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749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6紫金京昆艺术节观戏录(完结)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3 09:22
  • 签到天数: 184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6 17:3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风清朗 于 2016-12-17 23:55 编辑

    12月2日,昆曲《春江花月夜》,人民大会堂;

    剧本依旧是新编戏的思维,脑洞很大,槽点也多,不过相对来说,还算好一些。只是很多情节的衔接上仍然有生拉硬凑的嫌疑,新编戏嘛,不去多说剧本了,没说好说的,或者说,较真说起来,可说的仍旧很多。

    主角是扮演张若虚的张军,第一次现场看他的戏,倒有眼见一亮的感觉,虽然感冒不在状态,起初声音很闷,不过到后面嗓子倒是越唱越开了。表演不错,放得开。跟省昆的一众小生相比,无论是音色、身段、功架、表演或是范儿,多了几分大气、阳刚气。

    李鸿良的表演与念白,倒是卯足了精气神,很卖力,很博掌声。可是,我依旧是觉得太过了,过于刻意,过于卖弄力气了。大小嗓、高低音的运用比例,节奏的控制,还有收放、轻重、缓急,没有这些对比反差,一味的卖弄,反倒显得怪像多,行话叫“脏”,就是过犹不及的意思。抖包袱还是需要技巧的,处处都是包袱等于没有包袱,要学马三立那种风轻云淡勾着人的心、吊着人的胃口,然后冷不丁扔出包袱的感觉。丑角就像味精,过了不好,这就是我过去喜欢看李鸿良,而现在看他的表演腻歪的原因。

    关怀演的张旭,第一次看他的现场,戏份不多,但是非常出彩,潇洒自如,狂放不羁,倒是把人物演绎的很生动,而且黑三有黑三的范儿,黪三有黪三的范儿。像这样有表演有嗓子的昆曲老生,还真不多,或许这也是请关怀这个久别舞台的京剧老生出山的原因之一吧。他在台上很自如,没有刻意表演、没有刻意做身段,但是又都在戏曲表演和身段程式的范式内,这一点很难得,腰部劲头立且松弛,动作是自然而然随着腰里画着圈就出来了。从表演到身段,“内紧外松”这四个字他做的相当好。

    两个旦角没啥好说的了。

    吐槽下舞美,左侧的桥和树,这让坐在左前方边观众席的人情何以堪啊,彻底挡住视线。另外蓬莱岛到底是拉面馆还是盘丝洞?

    最后想说,真的有必要全诗唱出来么?上下句啊,那可是板腔体的适用范围,昆曲拿来唱,只能编个琴歌吟唱的调调儿,还作为高潮部分的核心唱段,一口气唱那么多。还有那强行点题的“春江花月夜”和撒花,音乐旋律开始渲染气氛,就是直白的给观众划重点,告诉大家这里是全剧高潮,有必要么?

    ———————————————————————我是卖萌的分割线———————————————————————————

    12月4日,京剧《西安事变》,人民大会堂;

    自从中国京剧院改国家京剧院后我就不爱关注了,整个一京歌与新编戏剧团,人才梯队、传统剧目储备,比北京、上海差远了。

    这个团的新编戏产量多,雷剧也多,不过平心而论,《西安事变》跟《走西口》之流比,已经好了很多了,剧情比较紧凑,唱腔的运用也是遵循了传统京剧的范式,身段也是传统的程式加以变化。总之,已经不算是简单的“话剧+唱”模式了。

    这戏有模仿那几个样板戏的痕迹,每个样板戏在音乐上都有一个贯穿全场的主旋律,《西安事变》则化用了《松花江上》的几个音节加以变形变成主旋律。“捉蒋”那场龙套翻墙头像极了《沙家浜 夜袭》,有的唱段依稀有“智斗”、“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旋律,花脸还有一段唱很像《赵氏孤儿》“我魏绛”。

    剧情紧凑,唱腔也比较明快,板式清晰,不拖沓。但是,每场时间不长,场次太碎,不停的暗灯,放下二道幕再等候下一场,反反复复这样,太让人出戏,这也是新编戏的老毛病,传统戏那种自如的切换场景、转换场次的本领,外行编剧和导演始终没有能学会。

    加入了《松花江上》、《毕业歌》的旋律,我觉得可以有,但是,除了比如游行示威的群众性场合,其他情境下,最好化用进京剧旋律里,而不是现在这样,京剧唱的好好的,突然冒出来歌曲的人声合唱。

    这样复杂的历史史实,通过短时间的舞台表演来呈现,很难,一是人物大家都很熟悉,不容易演好,二是面面俱到,总会有种抓不住重点的感觉,也导致了上面说的每场都不长。传统戏曲擅长以小见大,通过普通人物的视角来描写宏大背景。比如越剧《红楼梦》,没有从曹雪芹笔下的家族兴衰入手,没有涉及所有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而是以宝黛的感情为线。再比如京剧《四郎探母》,没有涉及任何战争画面,而是通过写人、写情来展现宋辽战争的某个时期。《西安事变》既然选择了从正面、直接描写史实的整个过程、以及较为全面的把在这期间各方的不同态度、观点都展现出来,就注定了这个戏没有重点,只能是一场历史叙事,而非一种艺术呈现。虽然不会大开脑洞,不会有漏洞、不会雷,但是同样也不会精彩。同样是描写现代战争,描写主旋律话题,《红灯记》的切入点是一家三口,《沙家浜》的切入点是一个茶馆,《智取威虎山》的切入点是一个小分队,一次战术目标。这样写才容易把故事说的有艺术性。

    另外,既然念白用普通话,那就别再骂“娘希匹”了,别扭。

    于魁智嗓子不在家,鼻音重,声音闷,不知道是不是感冒了。不过我每次见到他,他都是嗓子不在家的状态,理由都是疲劳、嗓音失润。出道时挺好的演员,除了演戏没表情之外,嗓音、味道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后来他身上行政工作太多,演出的活,尤其是应景的晚会京歌的活太多了,影响演员的艺术生命。身段、范儿还是不错的,子午相是贯彻始终的,配上披风的确很帅气,我还注意到虽然是现代戏、现代装扮,但是他不用的那只手放在身侧或者身后,始终是穿水袖的范儿,手腕外抠,拇指上翘。

    李胜素嗓子倒是一直很亮,太亮了,有一个高音"an",不知她是习惯性的,还是为了卯足力气唱上去,共鸣位置非常靠前,跟花旦似的,不好听,一是太细太尖,二是前后音色不统一。大青衣还是应该多找水音。

    劝蒋、叮嘱蒋,替人开脱,果然,还是宋美龄最懂张学良。

    ———————————————————————我是卖萌的分割线———————————————————————————

    12月6日,京剧《曹操与杨修》,紫金大戏院;

    对这个戏,我始终怀有一种情结,因为它是我看过的后样板戏时代的新编戏最像戏的一出戏,主演尚长荣和言兴朋,更是给这个戏注入了灵魂。两位主演的舞台艺术片版,我是看了很多遍。2008年,这个戏来南京演出,曹操是尚长荣,杨修是何澍。我当时在现场连看两晚,非常的痛快,就为了近距离感受尚老的艺术魅力。遗憾的是,何澍不是我心目中的杨修,也不是言派,这个我觉得最适合杨修的流派。后来言兴朋回国在上海重演此剧,因为我舍不得路费和找不到同伴,错过了,后悔。

    这次来南京演,虽然都换成青年演员了,可我还是去看了,主要是想现场感受下言派的杨修。看过之后,大失所望,非常的不痛快。

    平心而论,这场演出,哪怕是青年演员,质量还是不错的,上海的青年一代的质量是要好过很多剧团的主演。无奈珠玉在前,看了之后总觉得如隔靴搔痒,虽差之毫厘,但却谬以千里。

    新编戏,之所以观众总会评论剧情编的如何,剧本写的如何,什么情节,有什么漏洞。那是因为那些新编戏往往只为了评奖巡演一两年,观众往往只看一两次。对于观众来说,新戏,新鲜的,总会对陌生的情节感兴趣。正所谓“生书熟戏”,传统戏曲的魅力就在于演了无数遍,观众已经熟知剧情了,不需要再讨论剧本编写了,只关注于舞台本身,却让观众百看不厌,回味无穷。对于我今天看戏的状态,就是如此,没把这个戏当新戏,因为太熟悉了,我只看演员。

    看了那么多新编戏,回过头来再看《曹杨》,不得不佩服《曹杨》在场次安排上的功力,相对于每一场都定格、亮相、暗灯的新编戏,《曹杨》的场次专场跟传统戏曲一样,很多都是由二道幕前面的人过场表演来衔接,这戏主要靠招贤人,当然具体场次也有一些其他人物。这让我想起了江苏的《骆驼祥子》,衔接上用说书人来交代背景和衔接剧情。

    言派的那种风流韵味,飘逸、潇洒、灵动、不羁的唱腔,我觉得是特别适合杨修在剧中的人物性格的。言兴朋的风格,清亮典雅,这就是杨修。这次是陈圣杰的杨修,我觉得还是欠缺很多,听唱念,看身段和表演,能看出他努力的在模仿,在还原言兴朋,但是,自身功力不够。
    先说唱,嗓子还是欠,高音部分,走言派的上滑腔时,在大多数时候容易虚,音量、劲头弱了,显得人物不够精神、不够潇洒。有时为了唱上去,用的似乎是余派的提溜劲,气息和口腔共鸣的位置不同,听起来就显得不那么言派了。少数音还是蛮像言兴朋的。低音部分,共鸣太靠下,没有言兴朋那种高中低音都统一的清亮和精神的质感。一场戏听下来,言派的韵味,抑扬顿挫,上下起伏,尤其是收放,差了很多,不那么言派。一开场那段唱,中间有一段跺着板唱的“幸遇着关云长,他本是老曹当年的旧知交,悲悲切切苦哀告”,言兴朋的唱,抑扬顿挫,若即若离的收放感,把杨修那种自视甚高的对曹操的调侃心态刻画的非常到位。今晚的陈圣杰,没唱出这个味道。中间部分那场,“青天外白云闲风清日朗”,这段真的很好听,挥洒自如的起伏旋律,刻画的是一个外冷内热,故作清闲的杨修,还有一种文人雅士的心态和情怀,言兴朋的嗓子,高低音上下转换自如,而且音色统一,今晚的陈圣杰,依旧没有唱出味道。临别跟鹿鸣女那段,我是一直很喜欢那词的意境和心态,可惜,陈圣杰还是没有唱出那个味道。
    接着说念,念白倒是不错,模仿的很到位,起伏、节奏,韵味,依稀有些言兴朋的样子,不过,还是收放的问题,“夜梦杀人”四个字,言兴朋的四声转换特别有味道,陈圣杰差那么一点,就那么一丁点,但是味道一下子就少了很多。
    再来说说表演,陈圣杰放不开啊。我觉得要模仿前辈,模仿之后要完全化用成自己的,自然的表现出来。需要演员自己有很高的理解力、表现力,还要有很高的内在修为,包括知识水准、人生阅历,尤其是刻画杨修这样的形象。出场那几步,那个小垫步,那个亮相一看,高下立判,唉。还有眼神和情绪,悲喜容易演,精气神难出。杨修眼神中射出来的那种精光,那种带有一丝丝邪笑冷笑的眼神,那种斜着眼睛看人、说话、亮相、思考的孤傲和潇洒,那种从心灵的窗口就能看到的人物内心世界,那种情绪、那种气度,那种范儿,言兴朋有,陈圣杰没有。陈圣杰还是太稚嫩了。

    说完杨修,再来说曹操。尚长荣在这戏里真是把曹操演活了,枭雄气魄。这次的曹操,头尾是杨东虎,中间是董洪松,我觉得,杨东虎总体而言,要好于董洪松。和陈圣杰学言兴朋一样,两位曹操,很明显是在模仿尚长荣。但是,天赋啊,表演力啊,差距很大。尚长荣无论唱念做还是表演上的爆发力,还有伴随爆发力带来的那种艺术张力,是目前青年演员所远不能及的。
    架子花脸啊,还是胖点好,头要大,体要宽,董洪松这方面就差一些,站出来没有那个气度和范儿。
    两位曹操的念白,都很像尚长荣,有那么个样子,曹操的气度和架势。只不过一到唱的部分,和前辈的差距就拉开了,尚长荣的嗓子,那真是天赋好,能高能低能炸,一样的通透,一样的宽厚有力。这两位曹操,尤其是董洪松,一到高音就单薄了,跟重低音的共鸣位置明显不同了。一到低音呢?又宽厚不足,气息拖不住,声音放不出来,而且他的节奏一但唱快,嘴里就不清楚了,音量出不来,共鸣出不来,劲头出不来,那么情感就出不来。那段“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二黄唱段,反复这四句,但是旋律和节奏不同,有高音也有低音,有慢也有快,非常好听。可是今晚的曹操,我不记得是哪一个了,唱这段的时候明显到了快节奏的低音就显得含糊,音亮和劲头都出不来。
    表演上,两位曹操都放不开,不到位。尚长荣很会把握节奏,运用眼神,眯或睁,根据情节和情绪,通过反差来吸引人,只有这种眼神到位了,情绪才能到位,才能演出枭雄的感觉。给杨修牵马那里,曹操转过身去,冲着观众脸色一下就变了,主要就是那一瞬间的停顿和瞪眼,这是内心戏,曹操内心的杀意要传达出来,今晚这里就差了。还有前面,杨修问曹操如何封赏孔闻岱,曹操那种惊惶、要发作又羞愧、要说又不能说,不知道要怎么说的复杂心情,通过拧腰、抬头,瞪眼眯眼再瞪眼的反复,再加上抖动,这一整套肢体语言来完成,看尚长荣的表演,我的心是被抓住的,随着他的起伏而起伏,今晚这里,就显得差一点,不到位,放不开,显得整体上不精神,不抓人。还有我最喜欢的三个“来”,曹操送杨修袍子,“来~来~来~”,早期的尚长荣这里的刻画是比较正常的,08年我现场看时,三个“来”字,每个字强弱、高低、长短、劲头都不同,逐步往里加入了哭腔,让这里的表演非常有张力,气氛渲染的非常好,看今晚的曹操,学的似乎是尚长荣早年。

    有时念白和表演上的停顿,是为了蓄势酝酿,青年演员容易把整体速度加快,表演上的气口不够,欲扬先抑嘛,抑的不够,自然扬的不到位。有时也需要话赶话衔接紧凑。最后一场,两人说自己“初心不改,天地可鉴”那一段对话时,今晚的演员,之前停顿酝酿的不够,杨修接话那里又不够紧,嗓音也欠一些,两人整体的感觉都没有把激情扬出去,不过瘾啊。

    演倩娘的高红梅音色很像史敏,宽润有水音,不过她和演鹿鸣女的演员一样,都有一种高音很自如,很松弛,但是低音的字、音量、劲头都出不来,托不住的感觉。

    暂时写这些,想到啥我再修改补充改吧。这应该是我本次系列演出,写的最细致的一次戏评了,爱之深、责之切,见贤思齐,见不贤,更思贤,心向往之,心向往之。

    强烈推荐大家去看尚长荣、言兴朋主演的舞台艺术片《曹操与杨修》!!!

    ———————————————————————我是卖萌的分割线———————————————————————————

    12月7日,京剧《白蛇传》,人民大会堂;

    头一次看刘秀荣路子的全本白蛇传,以前只看过刘秀荣的断桥,看她路子的全本《白蛇传》还是很有新意的,小生看断桥的路数,应该是张春孝的。张他路子的许仙,那出场很特别,身段多,后面喊“娘子”还有节奏清晰的五锤,和经常看的叶少兰的路子不同。我一直没找到刘秀荣全本的《白蛇传》,网上倒是有王艳的全本,看了下,跟这次演的一样。很多观众看了之后觉得有删减,其实是学的版本路数不同,跟我们常见的杜近芳的版本不一样。就算是同一个版本,不同演员,甚至同一个演员不同时期的处理方式也会不同,我看过很多版本叶少兰的《断桥》,几乎都有不一样的地方。艺术嘛,因人、因时而异,百花齐放。同一个剧本,给不同条件和想法的演员、不同风格的剧团去加工,演出来的舞台呈现是不同的。

    王艳很不错,先是尚派、后又梅派,现在倒算是归了王派了。能文能武,戏路宽,嗓子好,我之前现场看过她的《法门寺》,前孙玉娇,后谢巧娇,花旦青衣两门抱,很不错,难得的全面发展的旦角演员。今天听她的唱,嗓子是真心好,既亮又宽,很水润,而且声音很松弛,也很通透,音色也统一。高音时丝毫不吃力,音色不单薄,宽厚有水音,到低音也很稳,气息托得住,音量放的开。“含悲忍泪”那段嗓音、气息、节奏都不错,还是蛮抓人的。身段和武戏也不错,到底是有功底的。

    小生嗓子不错,就是扮相显苦,音色有时偏苍老,大概低音部分音色共鸣不统一的原因。初见白蛇的那一看,看的不好,不像看到美人被惊艳了,倒像是被吓到了。这个小生似乎身上弱一些,走张春孝的路子,但是断桥那场不走抢背,屁股座子也不起跳走硬的,就是直接坐下,舞台效果上我觉得是差了一些。和王艳一起搭戏,这个许仙相较之下,气度、范儿上就弱了很多,像配戏,而不是旗鼓相当的对手戏。

    闫虹羽的小青,身上不错,毕竟是武旦本工,就是这嗓子啊,声音出不来,要了命了,唱到后面倒是好一些。

    天津京剧院到底是大团,班底齐整,而且也是出了很多武生武旦的剧团,武戏演起来得心应手,下手活都不错,很精神,身上不错,也会表演会抓人,套子打起来也很紧凑,不是随便走一趟意思下的那种打法。

    我觉得这戏应该是本次京昆艺术节最好的戏了,角儿硬,班底也硬,文戏好,武戏也好。这样熟悉的故事情节,有文有武的精彩舞台呈现,也蛮适合给入门的学生们看的,我觉得之前在所有戏码中强烈推荐新生看这个,这个决定还是很正确的,听说这次我社来了34个社员看戏,我还是蛮欣慰的。

    ———————————————————————我是卖萌的分割线———————————————————————————

    12月8日,京剧《太真外传》,紫金大戏院;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我是卖萌的分割线———————————————————————————

    12月15日,昆曲名家名段演唱会,南京人民大会堂;

    没说想说的了,所以把聊天记录复制粘贴,略作修饰,权当记录留痕吧。

    今晚的演出,前面气氛的沉闷的很,无论李鸿良怎么调节气氛,依旧那样。从石小梅开始场子才开始火爆起来,掌声热烈多了,不仅仅是礼节性的,明显很感受到观众的热情,还有不断的叫好声。

    李鸿良的串词,“先鼓掌,在欣赏”,每次都是这话,语言匮乏啊,不过我蛮佩服他无论重复多少遍都能跟第一次说那么有激情,哈哈哈哈。不过他不会说话啊,胡锦芳唱完他居然问大家是不是昏昏欲睡。。。

    单雯的唱,一如既往的不喜欢,今天那段游园,“牡丹虽好”的“好”的尾音,我知道她想要模仿张继青的那种收腔,那种嗲,但是,她的气息没控制好,那个尾音听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太过了。

    赵坚嗓子不如从前了,可能是年纪大了,看过他不少演出,以前的嗓子的确很通透很亮,有京剧金派花脸的那种黄钟大吕般的音色。

    上昆的三个,梁谷音、计镇华、蔡正仁,在唱的气度上,我觉得要比省昆的演员更大气、精神、挺拔,也不知道是个人艺术高下之分,还是昆大班的偏京剧风格和省昆的偏苏剧风格的区别。尤其是小生行当,力度、劲头和嗓音,听着就是比省昆那一脉要舒服。

    后面好几个老艺术家都感冒了,但是嗓子,精气神,力度,都远远超过前面那帮年轻气盛的演员,前面那些人唱的实在是让人委靡不振啊。

    计镇华要是唱京剧,绝对是好高派,李和曾学麒派,他也学麒派,字头的劲头跟李和曾很像。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我是卖萌的分割线———————————————————————————

    12月16日,蔡正仁、梁谷音讲座,兰苑剧场;

    毕竟不是戏,但作为艺术节的活动之一,索性一起放进这个帖子里写一写了。与其说是戏评,不如说是听课笔记和感想,其实就是把自己记在手机里的一些文字扩充下。
    蔡正仁部分:

    蔡正仁车轱辘话多,不过我还是捋了不少叶子下来,很有收获。跟几年前东大的面对学生的讲座相比,讲的更深入一些,也不想以前那样说京剧就是没身段站着不动唱了,哈哈,这次他说京剧因为板腔体唱腔的原因,时间比较短,所以没法很细致的每一个字做不同的身段。

    开扇子的问题,不仅仅在昆曲,京剧、越剧也一样,很多专业演员也搞不明白。

    学士巾的问题,这个东西存在,就得有道理,有来源,有用途,别的剧种可以改,但是改了之后的东西,只能作为一个枝干做存档、做参考,无法作为一种可以追本溯源,并可以被人修改、借鉴的使用价值了。

    讲张争耀的问题,还是很在点上,再次证明了,我们看戏,要追本溯源,俞振飞是这样唱的,上海的蔡正仁、浙江的汪世瑜、江苏的王享恺都是这么唱的,唯独石小梅一脉与众不同。

    学戏,无论学唱还是学表演,听到是一回事,听懂是一回事,学会做到位又是一回事,很多艺术表演,需要时间的积淀。

    巾生、大官生、穷生,说了这三个角色类型的表演和演唱风格。

    梁谷音部分:

    梁谷音说了四个折子的某些片段,都是六旦戏,《思凡》、《佳期》、《戏叔》、《活捉》。

    我很钦佩梁谷音那种移步不换形的改革精神,为我所用的那种胸襟,能继承,也能创新,有一种要立属于自己的戏、自己的风格的那种干劲。

    她对于改戏的态度,从剧本上来说,那就是经典不改,其他的剧目,作删减。

    《思凡》是张传芳教身段,沈传芷说人物,又借鉴融合了很多李玉茹的京剧表演,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佳期》则是基本按照朱传芗所教,略作修改。《戏叔》是老戏新编。《活捉》是王传淞说戏说内涵,回去自己琢磨细节,又融入了京剧界筱翠花的鬼步,还大胆加入美国电影《人鬼情未了》。这四折戏,是四种继承和创新的思路。

    她说潘金莲的人物性格时,我蛮受启发的,以前并未注意到。戏叔是真性情,追求爱情,但是在热情里带着妖魅和一点点邪。挑帘开始就是要邪了,那是追求爱情失败后要发泄。还有她说到的前后面对武松,不同的嗓音特点。

    近距离看表演,尤其是不穿行头的,很过瘾,面对面的直接启发,而且能看的很细致。

    ———————————————————————我是卖萌的分割线———————————————————————————

    很遗憾,因为联谊错过了《景阳钟》,因为讲座错过了《张协状元》,这两个戏都是我蛮想看的,之后听看过的人评价,都不错。遗憾啊,不过本次系列看戏的过程,还是蛮过瘾的,很密集,但是很有收获。无论是看好戏,还是烂戏,对自己都是一种启发,去思考一些东西。

    依旧觉得《白蛇传》最好。


    上一篇:下半年看戏记——消费者视角
    下一篇:浅谈样板戏《沙家浜 智斗》

    最近访客查看更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11-6 14:20
  • 签到天数: 36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2
    发表于 2016-12-7 01:28:17 | 只看该作者
    啊!没看过曹杨原版现场,看过一点舞台艺术片,但没看完整。看了老鹰写的戏评,觉得要好好去看看原版视频了。不晓得,除了拍成艺术片的版本,原版还有没有舞台实况。数小时前,我在二楼看演出,觉得还是很好看的。觉得演杨修的演员略压过二位曹操。也真是,水平高的京剧现场我看得太少,或者说,根本没怎么看过,所以觉得演出还挺好。毕竟是上海京剧院,龙套都有样子和精神。我在二楼下场门最靠前的位置,特别留意了一下,所有演员下场都是提着精神,直到观众视线看不到,都还是提着精神的,挺好。不像大部分剧团演出,一走到下场门边上,就泄气。西安事变,打算有时间看看视频~春江花月夜,没啥好说的,只能说,还是佩服所有写出剧本并被剧团大咖采用的编剧们~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3 09:22
  • 签到天数: 184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7:56:27 | 只看该作者
    徜徉有道 发表于 2016-12-7 01:28
    啊!没看过曹杨原版现场,看过一点舞台艺术片,但没看完整。看了老鹰写的戏评,觉得要好好去看看原版视频了 ...

    舞台版有的,不过我更喜欢舞台艺术片,哈哈,因为特写镜头把面部表情拍的到位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10 23:11
  • 签到天数: 1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驻坛为业

    4
    发表于 2016-12-9 00:19:57 | 只看该作者
    可能因为是言兴朋帅气潇洒又很儒雅,所以显得言派也很潇洒,原来言派的特点真的是潇洒啊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11 17:24
  • 签到天数: 6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5
    发表于 2016-12-9 05:54:12 | 只看该作者
    看隐藏内容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7-12-28 01:26
  • 签到天数: 6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荣誉坛民

    6
    发表于 2016-12-9 15:01:43 | 只看该作者
    昨天的太真真是无语了~~~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7-12-28 01:26
  • 签到天数: 6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荣誉坛民

    7
    发表于 2016-12-9 15:18:03 | 只看该作者
    干冰、笛子、古典诗词——罗才女三大法宝。我看到很后面才反应过来,那绿呼呼的一坨是翠盘。还有出浴的时候披的那大红色的,是袈裟吗?还是淡粉色好看。PS:闫虹羽不如《挡马》的时候脆了……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4-2 16:48
  • 签到天数: 31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

    8
    发表于 2016-12-9 20:08:26 | 只看该作者
    昨天的太真真的不好。。觉得挺糟蹋老本子,有点难过。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2-29 13:58
  • 签到天数: 63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9
    发表于 2016-12-9 22:0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30 20:53
  • 签到天数: 6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10
    发表于 2016-12-10 11:5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5-31 02:42
  • 签到天数: 332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以坛为家

    11
    发表于 2016-12-11 11:11:04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我女神b是八是名不虚传呀哈哈哈哈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0-1-14 16:42
  • 签到天数: 1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驻坛为业

    12
    发表于 2016-12-24 09:23:36 | 只看该作者
    竟然还有隐藏内容( ̄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3 12:08
  • 签到天数: 5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

    13
    发表于 2016-12-24 16:12:34 | 只看该作者
    看看吧,很想知道吐槽哈哈哈哈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2-29 13:58
  • 签到天数: 63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14
    发表于 2016-12-27 20:55:42 | 只看该作者
    听完梁谷音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就非常感动。
    看看她创新改革的路子,再看看现在的新编戏,真是…………
    现代的戏曲真是常常让人痛心疾首而不自知。
    我在本次艺术节感受到最大的尴尬是罗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6-21 12:00 , Processed in 0.401921 second(s), 1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