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1010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摩演出] 5月24日观看云南花灯《走婚》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80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30 20:53
  • 签到天数: 6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10 21:2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颖之 于 2014-7-21 14:51 编辑

    5月24日,我社社员陶慧冒着瓢泼大雨只身前往南京前线大剧院,观看由云南省花灯剧院演出的大型花灯歌舞剧《走婚》。(注意是歌舞剧)
    以下内容来自《中国文化报》:

    大型原创花灯歌舞剧《走婚》讲述了这样的故事: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保持着母系氏族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保持着纯洁的爱情信仰。他们相信,有一个叫“斯布阿纳瓦”的地方,走婚人的“哇哩”(灵魂)都安放在那里,那里是摩梭祖灵汇集的地方,是摩梭人的天堂。

    剧中,汉族赶马人大拉七来到泸沽湖,小鸟用歌声引来了摩梭姑娘娜卓玛,两人邂逅,爱情烈焰熊熊燃起。为了按汉族婚俗迎娶娜卓玛,贫困潦倒的大拉七暂别了心爱的姑娘,他要随马帮去背回一座金山。春去冬来,却无音讯。传言说大拉七死在了赶马路上,噩耗让娜卓玛伤心绝望。摩梭小伙多吉在这个时候给了娜卓玛爱的温暖,娜卓玛让他走进了自己的花房。数年后,大拉七突然回到泸沽湖,腰缠万贯的他要用汉族婚俗迎娶自己的新娘。面对两个深爱的男人,娜卓玛陷入感情的纠结与茫然。汉族婚姻观念与摩梭族走婚习俗难以相容,娜卓玛身陷两难……命运只能让娜卓玛选择爱的守望,她用纯洁的灵魂承载着真诚的爱,走向“斯布阿纳瓦”——爱的天堂。


    业界专家认为,《走婚》的出现是大众文化认同下的艺术探索,是在大时代的审美价值取向下进行创新,集新颖的舞台呈现、精湛的表演技艺以及精美的声腔舞蹈于一身的原创花灯歌舞剧。从题材上推陈出新到舞台布景、音乐和演员表现力方面都不同以往,《走婚》不仅仅是一出花灯歌舞剧,它所具有的跨时代的突破值得称赞。

    《走婚》的音乐创作对传统花灯音乐进行了大胆探索,在充分吸收摩梭族音乐元素的同时,使用小提琴、大提琴等交响合奏,锻造出了现代音乐剧的结构。剧中,小提琴婉转缠绵,大提琴深沉忧伤,交响合奏瑰丽,单曲独奏清新,是对花灯戏音乐的重大革新和尝试。在舞蹈设计上,《走婚》也融会了摩梭舞蹈元素和当代编舞手法,全数字投景灯的使用营造出的诗化舞台语言,勾勒出月圆月缺、花开花落的爱情幻境。

    主创者说

    李丹瑜(云南省花灯剧院艺术总监):摩梭族和摩梭文化属于云南丽江,也属于中国和全世界。《走婚》在全方位展现摩梭人独特走婚文化和爱情观的同时,也交织着以大拉七为代表的汉族婚恋观和以娜卓玛为代表的摩梭走婚文化与爱情观的激烈冲突和碰撞。《走婚》并不是探讨不同民族的婚恋观孰优孰劣,而是呼唤纯洁的爱情、对美好爱情亘古不变追求和向往的呐喊。娜卓玛用她纯洁的灵魂承载真诚的爱,选择了爱的守望,走向爱的天堂,这是她固守心灵家园、坚守摩梭文化的必然选择。她的选择带来的反思,才是《走婚》的真正意义所在。在摩梭女儿国独特的走婚文化环境中,没有财产、门第的羁绊,摩梭女人爱得纯净、爱得自在。剧中,爱情不束缚于财产,不是同床异梦的契约,是刻骨铭心的付出。


    上一篇:2014年6月5日观看赣南采茶戏《八子参军》
    下一篇:6月2日观看婺剧《穆桂英》

    最近访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

    贡献  第880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30 20:53
  • 签到天数: 6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21:40:5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走婚”习俗:
    摩梭族,这个素有“女儿国”之称的民族,这里仍保留母系社会制度,摩梭族的一切都有女性支配。摩梭族有一种独特的婚姻方式——走婚,走婚在摩梭语中叫“色色”,意为“走来走去”,它形象地表现出走婚是一种夜合晨离的婚姻关系,男女双方没有婚姻关系,只有在晚上男方会到女方家居住,白天仍在各自家中生活与劳动。一到夜晚,男子会用独特的暗号敲开女子的房门。走婚的男女,维系关系的要素是感情,一旦发生感情转淡或性格不合,可以随时切断关系,因此感情自由度较高,且女方占主要地位,女方一旦不再为男方开门,走婚关系就宣告结束。
    走婚是母系社会中重要组成部分。成年男子“走婚”是一种传宗接代的途径,只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一夫一妻制,他们是日暮而聚,晨晓而归,暮来晨去。摩梭人走婚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阿注”定居婚;一种叫“阿夏”异居婚。不管那种婚俗都得举行一个古老的仪式,叫“藏巴啦”,意思是:拜神和祭祖。在女方家举行这个仪式,时间一般在半晚,不请客、不送礼,朋友们也不参加。这个礼仪是由男方家请一证人把求婚者领到女方家,当然是男女青年早已有了感情了,不存在媒妁之言,母舅之命。她(他)们的母亲及舅舅默认后才举行,男方家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把带来的礼品按规矩放在火塘上方锅桩的平台上及经堂里的神台上,向祖宗行礼,向锅灶行礼,再向长辈如舅舅、妈妈、姐姐行礼,然后接受长辈和姐妹们的祝福。送去的礼品按老幼、尊长各有一份。你的心上人“阿夏”必须按摩梭人装饰,从头到脚精心打扮。男方会得到女方精心用摩梭麻布亲手织成有摩梭特色的花腰带。女方家决不会向男方家摊派钱物。她们认为男女相爱是平等的,比什么都重要,感情是摩梭人“走婚”的重要因素。当证人向“阿夏”的母亲、舅舅们交待完后,从此男女双方就公开化了,“阿夏走婚”不请客,不操办,这种古老的风俗俭朴、省事,整个仪式一个小时即可完成。
    在她们这里男女性爱关系与经济关系牵连不大,结合是自由的,两厢情愿的,离异更是无瓜无葛,不会发生任何纠纷。男女双方都有主动权,社会、家庭不干预,即使发生纠纷,双方母亲、舅舅们也会妥善处理。结合并不是以谋生为目的;离异也不会危及谁的生存,经济再富裕也不会为彼此结合稳固构筑可靠的基础。摩梭“阿夏”走婚的相互结合、离散,其原因是感情为前导。因此,有的摩梭人成年后,男女双方感情不合,在无孩子前更换“阿夏”、“阿注”是常的事,而有了孩子后,就不可轻易更换了。在夜幕降临之下,在黄昏时分,芳龄女子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许多夜晚使者,暮来晨去。在他们性爱天地里,也不是我们常人所想象的那样每个女子都可以去爱,每个男子你都可以去求,他们求爱方式是在生产劳动、工作学习、走村串户、走亲访友、经商与其他活动中进行的,相互了解,具有一定感情基础之后,相互交换一些礼物,如手镯、项链、戒指、手表及衣物等等为定情的信物,这些东西只有他俩和母亲才知道。随着男女之间的感情逐步加深,“走婚”幽会相聚的次数就越多,有的情侣关系就稳定下来直到终生。如果你花言巧语,不诚实,无本事,游手好闲,时间一长,你就得扫兴回娘家了。“走婚”在摩梭人家庭结构中的事实,是当代人无法想象的,实行自由“走婚”其奥秘在于母子们无后顾之忧,“母系”大家庭是每个人的庇护所,对于成年男子来讲,“母系”大家庭是他们赖以生活及养老送终的最好乐园。男子汉们当然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他们“走婚”习俗能延续至今的原因之一。
    摩梭少男、少女们在这“母系”大家庭中由祖母、母亲、舅舅、姐姐们精心照管渐渐拉扯长大,她(他)们具有集体主义思想和互敬互爱的美德。孩子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接受大家庭的意识和尊老爱幼的教育,服从母亲和长辈,按先长后幼分配食物和其他东西,不干缺德事,这些风俗习惯,道德标准给孩子们打上了深深的印记。近几年,虽受外界影响,但摩梭人的社会相对于外界是比较安定的。据统计,泸沽湖上下的自然村,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只有1个人被劳动教养过3年,在这50年里,全行政村近千人中,犯轻罪的只有1人,没有犯重罪的。所以说青年一代的思想与从小就受到长辈们良好教育是分不开的。不管是过去人民公社、生产队或个体经济,摩梭人至今都保存着古老的“共耕分食”的形式。这种生产劳动过程给男女青年提供了相互了解的机会,爱情也就在这种土壤中产生了。
    (以上来源于百度百科)

    贡献  第880名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11-6 14:20
  • 签到天数: 36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3
    发表于 2014-7-14 01:36:10 | 只看该作者
    嗯·····我想如果我看了现场,或许会想起四年来的丽江生活吧·····以及,曾经在丽江看过的唯一一部歌舞剧《丽水金沙》吧····然后会觉得很亲切吧~~~但是我木有买票,然后去看了令人失望的越剧白娘子·····回忆起来,五月份那段时间除了看戏嗨皮以外,各种纠结烦人的杂事还是蛮多的····

    点评

    其实听说摩梭族是丽江少数民族的时候就想你要是来看就好了~以及我后来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说生产方式影响地域文化传统,那么你们大丽江人民是以什么为生的才诞生了这样一种奇特的婚姻制度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21 14:58

    贡献  第880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30 20:53
  • 签到天数: 6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4
     楼主| 发表于 2014-7-21 14:25: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颖之 于 2014-7-21 14:49 编辑

    如果说同样作为民族歌舞剧,《八子参军》还多少有那么一点戏曲因素的话,那么《走婚》几乎跟戏曲扯不上一点边儿,纯粹的少数民族风情音乐剧。演唱方式基本是民族+美声(虽然字幕上也会打出曲牌名字,比如“十朵梅花”什么的),唱词非常歌剧化,甚至有时候连韵都不押,动作则是纯粹的舞蹈化,伴奏也是一水儿的西洋乐器。不过,如果单纯以欣赏一部剧的眼光来看,它仍然算得上是一部很精彩的作品,而且看得出是倾全团之力精心打造的。一进剧院大门就发现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穿着印有“走婚”两个字的文化衫,然后满满一排的各种风格诡谲的大幅海报,除了有《走婚》和各种云南花灯戏的碟片卖之外,10元一张的节目单后边也附有该剧的歌曲集锦CD~进了剧场以后,整个舞台的布置也非常的恢弘华丽、幽魅瑰玮。整个戏看下来,算得上形式和内容相得益彰,形式略强,但内容也不弱~故事具体情节基本上就像主帖里说的那样。不过《中国文化报》上这个剧情简介的最后一句“命运只能让娜卓玛选择爱的守望,她用纯洁的灵魂承载着真诚的爱,走向“斯布阿纳瓦”——爱的天堂”。。。。。。这个。。。。。。说得好像娜卓玛最后自杀了一样似的。。。。戏的最后明明是她捡起大拉七走后留下的红盖头,丢进了河里,并默默地注视着它随水漂走了啊。。。。她自己并没有投水自尽啊= =。。。我一直以为最后的结局是大拉七赶着他的马群离开了泸沽湖,而娜卓玛选择了留在自己的家园,留在她“外婆的火塘,摩梭人的村庄”的。。。而且每到剧情的重要转折点,换场时侧幕都会出现一位头上插着很长的野鸡毛装扮类似巫师的老人,声音嘶哑但是洪亮地唱着:“该流走的啊,你想留也难留;该留下的啊,你想带也带不走。”不也就是这个意思么。。。但是看各种剧情简介也都是说娜卓玛最后在两个深爱的男人之间无法抉择而最终选择了离开两人,那么或许是我理解有误没有看出结尾的深意吧。。= =
    其实比起大拉七,我是比较倾向于更希望娜卓玛和多吉在一起的~作为一直默默暗恋着女主的悲情男二,他不仅在雪崩中救起了去寻找大拉七漂泊灵魂的娜卓玛,在她最绝望最无助的时候给了她温暖的呵护,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在相同文化观念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摩梭人,他更能理解、懂得和尊重娜卓玛,是处在同一平行世界,真正能给她幸福的人。也许他爱得不及大拉七热烈,但却比大拉七更加深沉。而大拉七和娜卓玛的爱情,很大程度上感觉很像在剧中频频出现的、大拉七最爱吃的小红辣椒,澎湃炽热,充满激情,不可谓不诚挚不深情,但却不能当做饭来吃——娜卓玛每次吃这种小红辣椒(或是为了逞能,或是因为思念大拉七),每次都会被辣得眼泪直淌,不能像大拉七那样可以很淡定地当成美味的零食。而这或许某种意义上也正暗示着两人因爱情和文化观念的差异而无可避免的悲剧结局。第一次走婚的当晚,大拉七就表示自己不能当一个只会爬花楼的狗熊,他要出去赚大钱,赚来金山银山,买田买房,然后堂堂正正地娶娜卓玛过门,并按照他自己的理解,给心爱的女人幸福的日子。然而他这种汉人式的“幸福”和“负责任”,却并不能为娜卓玛所理解。按照摩梭人的想法,彼此深厚的感情才是走婚的“阿夏”之间最重要的,摩梭的世界不需要彩礼,摩梭女人也不需要男人抚养,她当然并不需要金山。剧中后来安排了一段群体舞蹈,可以很形象地表现这种摩梭族的走婚文化观念:一对又一对的摩梭恋人在一夜的缠绵后要在天亮时分手,小伙子要回去自己的家中了,姑娘虽然不舍,但还是唱道“走吧,走吧,孩子我会好好养大”,小伙子也很不舍,但是也唱道“走吧,走吧,家中还有需要照顾的妈妈”(原词不记得了,大概是这个意思)。这在摩梭人眼里,是他们对纯洁爱情的信仰,但却往往不能被有着几千年礼教文化积淀和私有制家庭观念的汉人(即便是像大拉七这样没什么文化的赶马哥)所接受。于是,一个不需要,另一个却非要给,矛盾和悲剧也就在这里产生了。虽然娜卓玛已经明确表示了不需要金山,赶马哥却还是走了。而当他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地挣了大钱,置办了田地房产,并兴冲冲地带着红盖头来迎娶娜卓玛,却发现“未婚妻”的花楼窗外正挂着别人的毡帽。当他怒火中烧地要找多吉决斗,表示娜卓玛是我的女人,除了我任何人也不许碰她,却只看到情敌丢回来的不屑的眼光,并鄙视地告诉他摩梭女人不属于任何男人,只属于她自己,只有赢得了她爱情的人才有资格做她的阿夏,哪个妄想独自占有她,下辈子只配变作臭虫蜣螂。(感觉这里对多吉的动作处理得很好,先是淡定地接过大拉七递来的手枪,表示自己也是个有勇气有血性的男子汉而不是个懦弱的怂包,然后鄙视地看了一眼并把手枪丢还给大拉七,表示摩梭男人不会为了女人去伤害无辜的人)两种来自两个不同世界的爱情观,其实因为文化环境和产生条件的不同,是谈不上是非对错孰优孰劣的,但是也却也非常悲剧地没办法说通。而看到这里,实在没办法不对大拉七感到由衷的同情:拼上性命挣来的金山银山,房屋田产,忽然之间变得一钱不值;作为这些年来奋斗的精神支柱,心心念念想要娶回家的心上人,却永远不能真正属于自己;眼看着已经长到五六岁的儿子,也没有办法留在自己身边——因为按照摩梭人的传统,孩子是属于母亲所在的家族的。至于大拉七和儿子相认的这一段,非常萌,但是也很让人心酸。。。先是一位摩梭族老奶奶(大概是孩子的外婆)一手拿着转经筒,一手牵着孩子走上来,孩子看见了大拉七,于是发生了如下对话:
    孩子:大拉七!
    大拉七: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蹲下)你是谁家的乖娃娃?
    孩子:我知道你叫大拉七,我还知道你喜欢吃红辣椒。(拿出一串红辣椒,很淡定地吃了一个)
    大拉七:你是个乖娃娃~
    孩子:你是大拉七!
    大拉七:你是乖娃娃~
    孩子:我是小拉七~(又很淡定地吃了一个辣椒)
    于是大拉七猛然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儿子,但还没有来得及欣喜激动,一直在旁边淡定地看着这一切的外婆就一边摇着转经筒,唱起巫师的那首歌“该流走的啊,你想留也难留;该留下的啊,你想带也带不走”,一边拉着小拉七离开了。。(好郁闷啊。。。T^T)于是当后面大拉七在花楼外无比痛苦地问娜卓玛,我就不能有自己的老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家吗,那种深深的绝望与无力感,实在没办法不让人心疼。也许如果最后他愿意留在泸沽湖畔,留在摩梭人的村庄,娜卓玛或许是愿意让他继续做自己的阿夏的——花楼里外挂满的一串串红辣椒说明其实她心里最爱的依然还是大拉七(虽然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是多吉更让人同情了。。。)但是就像娜卓玛不愿放弃自己作为一个摩梭人对纯洁爱情的信仰一样,大拉七也不愿违背自己真实的内心。作为一个从小漂泊在外的孤儿,他不像那些摩梭小伙子们一样,有着一个在外婆和母亲庇护下的温暖的家。暮来朝往的走婚只能让他在天亮之后感到更加孤单,更加无枝可依,他不属于摩梭的世界,他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家庭,属于自己的妻子儿女,只有这些才能够带给他这个孤独的赶马人安全感与归属感。然而这样的幸福却不是摩梭女儿娜卓玛能够给他的。那么,为了避免未来更大的痛苦与伤害,或许分开才是最好的结果吧。于是,赶马哥声嘶力竭地唱着“妹啊,妹啊,走一步来看两眼,哪个舍得你”,自嘲地把红盖头放在地上,赶着马群离开了。该流走的最后终于还是流走了,该留下的最后也还是留下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当时看到这里,忽然就想起了本科时候女神老师在课上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爱情这个东西,两个人说开始的时候才能开始,而一个人说结束的时候就结束了。其实不管是怎样的婚姻制度,走婚制也好,家庭婚姻制也好,都不会改变爱情本身所具有的这样一种性质,只不过走婚在形式上也许与爱情的本质更加贴合罢了。而这或者也正是摩梭人信仰的最可贵之处——他们坚守的是爱情最本来的样子。我们可以不认同,可以不接受,但是这样一种纯洁的信仰,却是值得我们去尊重与敬畏的。
    整个戏看下来,云南花灯剧院是真用了心,花了大力气。各种大场面大制作也的确很震撼人心。动辄几十人的摩梭族舞蹈虽然多少也会给人一种好像在看晚会的赶脚,但是融合到整个剧中并不显得突兀和喧宾夺主,而且对剧情发展和氛围烘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摩梭族的锅庄舞真心还是蛮好看的)。几位主演也都卯上了劲儿,非常的全情投入。大拉七(饰演者黄绍成为云南花灯剧院院长)每唱到激动处都近乎咆哮,坐在第四排甚至都能看得到他头上暴起的青筋和一脑门的汗~娜卓玛(饰演者李丹瑜为云南花灯剧院艺术总监)唱到动情时高音飚得也感觉足以掀起前线剧院的顶棚。。。虽然说作为观众来讲动不动就这样看着还是有点累的。。= =但是这种全团一心的认真态度,以及从所有演职人员身上都能感觉到的对本地域民族文化由衷的热爱与自豪,却着实让人感动——甚至比《走婚》的故事情节本身更加感人。现场的观众也明显受到了感染,不仅谢幕的时候好多人都自觉跑到前面去拥台叫好,而且走到剧场外面,还看到好多阿姨奶奶围着工作人员在买那个10元一张附CD的节目单~然后我大略回忆了一下这部戏的那些曲牌和核心唱段的调子,犹豫了一下之后,最终还是没有买。。= =
    总之,虽然来的路上被大雨差点浇成狗,但是能看到这么一部戏,真的很值。

    贡献  第880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30 20:53
  • 签到天数: 6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5
     楼主| 发表于 2014-7-21 14:58: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颖之 于 2014-7-21 15:21 编辑
    徜徉有道 发表于 2014-7-14 01:36
    嗯·····我想如果我看了现场,或许会想起四年来的丽江生活吧·····以及,曾经在丽江看过的唯一一部 ...


    其实听说摩梭族是丽江少数民族的时候就想你要是来看就好了~以及我后来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说生产方式影响地域文化传统,那么你们大丽江人民是以什么为生的才诞生了这样一种奇特的婚姻制度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呢。。。(以及亲你要看我回复贴的戏评啊T^T虽然知道估计没几个人会看但是也辛苦码了那么多字啊。。T^T)
    另外在网上发现了这部戏好看的剧照~~灰常美腻的龙套姑娘们~亲切咩。。。

    点评

    我记得,当晚我们一起坐地铁,我说我到底是看走婚呢,还是看白蛇传呢····你并没有试图说服我和你一起下地铁啊······我虽然因为之前纠结的事情没有买票,但是我们都清楚这种演出,临时去估计连票都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21 22:56

    贡献  第880名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11-6 14:20
  • 签到天数: 36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6
    发表于 2014-7-21 22:56:17 | 只看该作者
    颖之 发表于 2014-7-21 14:58
    其实听说摩梭族是丽江少数民族的时候就想你要是来看就好了~以及我后来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说生产方式 ...

          我记得,当晚我们一起坐地铁,我说我到底是看走婚呢,还是看白蛇传呢····你并没有试图说服我和你一起下地铁啊······我虽然因为之前纠结的事情没有买票,但是我们都清楚这种演出,临时去估计连票都可以不要的呀······不过,说到底都是我自己性格延宕······
         另外,其实你思考的问题,百度应该是可以解决的······鄙人不才,以我在丽江四年的感觉,貌似丽江摩梭族的生产方式就是母系氏族的遗留啊,据说现在都保持着男主内女主外的神奇生活······可能是地处边远,正统的文化思想难得流入沟通吧,一般人文习性都和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联。摩梭族貌似是纳西族的一个小分支吧,丽江那边有山,从前没开发时就是山区;茶马古道连接交通;摩梭族应该算是较为富裕的,因为他们还临水,有个跨省的泸沽湖。以什么为生,普通耕作吧,再不,打打鱼,织织布。据传,清政府认为走婚无异于淫奔,曾试图以礼教来教化他们的婚姻观,结果造成了很多情侣跳崖殉情的惨剧。但百余年来,估计已经被汉化得差不多了吧。在丽江,商业气息较重,到处弥漫着的都是柔暖的阳光,小资的气息,顾忌的灵魂,停泊的精神之类的东西;真正还保有纯正民族习性的摩梭族我们也难以得见。就是“走婚”等习俗的宣传,也是和旅游文化相关的。我自己的感觉是,丽江人民还是较为淳朴的,女子们都很能干。嗯,一大波回忆正在靠近······

    点评

    是啊~因为当时看戏之前并不知道“走婚”、摩梭族是神马东东,更不知道跟丽江有关,所以我们不是说各去看一个然后回来互相讲的么~其实我觉得主要是我们对南越白蛇传的演出效果估计不足。。。而且如果不是我提前已经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22 22:49

    贡献  第880名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11-6 14:20
  • 签到天数: 36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7
    发表于 2014-7-21 23:10:31 | 只看该作者


           图片友情助阵~~~

    贡献  第880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30 20:53
  • 签到天数: 6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8
     楼主| 发表于 2014-7-22 22:49:20 | 只看该作者
    徜徉有道 发表于 2014-7-21 22:56
    我记得,当晚我们一起坐地铁,我说我到底是看走婚呢,还是看白蛇传呢····你并没有试图说服我和 ...

    是啊~因为当时看戏之前并不知道“走婚”、摩梭族是神马东东,更不知道跟丽江有关,所以我们不是说各去看一个然后回来互相讲的么~其实我觉得主要是我们对南越白蛇传的演出效果估计不足。。。而且如果不是我提前已经买了票,估计我那天大概会和你们一起去看白蛇传的~啊。。。还好我买了票啊。。。。
    关于摩梭人的生产方式,我百度了还真木有解决~百度摩梭族出来的大部分信息都是跟“走婚”有关~然后介绍一些民族风俗神马的~(不过这大概也跟我的搜商比较低有关。。。)据说文革的时候也有很多摩梭情侣被迫结为夫妇。。。。不喜欢这些自以为是的汉人。。。

    点评

    这个,估计是不是得找专著了啊·········吼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25 15:36

    贡献  第880名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11-6 14:20
  • 签到天数: 36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9
    发表于 2014-7-25 15:36:27 | 只看该作者
    颖之 发表于 2014-7-22 22:49
    是啊~因为当时看戏之前并不知道“走婚”、摩梭族是神马东东,更不知道跟丽江有关,所以我们不是说各去看 ...

    这个,估计是不是得找专著了啊·········吼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11-13 14:38 , Processed in 0.603915 second(s), 9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