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1015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频] 楚辭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1-18 21:04
  • 签到天数: 18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 20:5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已歌 于 2014-3-1 21:03 编辑

    越是热爱,越是不知道说些什么。
    截取1954年越剧《屈原》中几段楚辞,纪念尹桂芳逝世14周年。


    上一篇: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白蛇传·合钵毁塔》1954实况录音
    下一篇:邯郸记·三醉 【红绣鞋】【迎仙客】俞振飞 1985年录音

    最近访客查看更多↓

    [发帖际遇]: 已歌因练功太猛闪了腰,进医院治疗花费了8 光裕币金钱. 幸运榜 / 衰神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1-18 21:04
  • 签到天数: 18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来自 4楼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1:48: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已歌 于 2014-3-7 23:48 编辑

    其实我个人认为屈原这个戏还是瑕瑜互见的。塑造屈原的自然难度远远大于其他角色。尹够到了,但是够得有点吃力。本子,以及整个班底的烘托,若能更多的脱开时代及话剧烙印精加打磨,理应还有不少完善空间。不过据说全本录音不止这一套,我没听过此后其他版本的全本,只能如此妄言。
    尹的春秋战国戏,我心目中第一位是信陵君,然后才是屈原,再往下还有救孤等等。屈原代表了更高层次的探索和更深广的开拓,境界和意义自非信陵君所及,但从艺术品本身的圆熟完美来看,信陵君更加神完气足。
    虽有少量瑕疵,但全剧精彩段落极多且极富震撼力,令人竖发扼腕,足可廉顽立懦。音乐设计也别具一格。无论是每一段还是彼此间的照应都堪称完美,非总览全剧不能尽述。
    至于为什么取这几段楚辞,我也说不上来。不过是前些日子想到,于是就做了。老尹一生的音像资料土豆上基本都有,有意者自能寻到。此帖不为推介,不为普及,无非自娱自乐,给自己一个交代。

    徐天红的张仪极好。截取两段唱,如下。老生地位的没落、老生艺术的失传,也是巨大的遗憾。

    张仪:大王,大王若敬畏东齐,客臣尚有一言
    楚王:先生请讲
    张仪:大王啊!
    三楚封疆五千里
    兵甲百万天下稀
    大王威名镇四夷
    六国诸侯谁与比
    东齐虽然亦称雄
    彼此相较天和地
    更何况有我秦国做后盾
    这小小齐国何足奇

    张仪:
    列国好比一群羊
    我秦似猛虎下山岗
    大王你联合列国把秦抗
    犹如那羊落虎口定遭殃
    倒不如舍了群羊交猛虎
    秦楚永为兄弟邦

    戚雅仙商芳臣她们自不必说,许金彩的南后也颇有气度。她比较适合南后、凤姐、平原君夫人这类女王御姐性质的角色,王兰英似的纯情少女就不及李金凤了。
    幕后伴唱比较次。简直是把主演好不容易唱出来的境界往下拽。由此可见芳华班底的薄弱。去听听五六十年代上越的幕后伴唱(比如祥林嫂)就知其整体实力多强了——合唱都能唱出轻巧的小腔啊!也难怪上越当时说芳华只要尹一人,班底一概不收。尹舍不下班底,情义可钦,但在拓展艺术时也实在带了个不小的累赘。
    尹瑞芳的宋玉,听其读离骚一段吟诵,就能明显感到力有不逮,和老尹功力上差距甚远。不过宋玉在戏里本就是“软骨头”的形象,这么唱倒也合适。她和尹小芳算是老尹主要的两个学生,尹演主角时她们配二肩,感觉比先收的筱桂芳好。估计是因为一直在尹身边,学得更多更像。但那时的尹小芳失之干涩,尹瑞芳又失之油滑,器局都小。似乎十姐妹那一代的亲传弟子往往都有这个问题,唱做中规中矩,模仿很像,但总觉不如其师风流洒脱,听着有点乡气,不知是不是因为不曾好好浸润过上海滩的繁华。文革后,尹小芳嗓音愈加干涩,但气度开阔起来,成为尹派传人的中流砥柱。然而自身条件所限,尹桂芳唱腔艺术的浓淡深浅毕竟无法传承。至于现在的某些所谓尹派,更是不知唱功为何物了。尹瑞芳后来名气没那么大,资料也不多,但听她文革后的录音,声音润泽之外少了轻飘而更添醇厚,咬字运腔绝类老尹,堪称尹派唱法最正宗传人。
    放一段尹瑞芳80年代的宝玉哭灵。这是真的尹派。


    至于心地的纯善,用情的深挚,这本就是不世出的稀有人格,自然罕有其匹。但即便没有老尹那样的一片肝胆,掌握其精湛的唱法,至少能把十二分的情感唱出八九分,这就是尹桂芳对越剧的贡献了。可惜这份珍贵的礼物如今被弃若敝屣,很多尹派演员其实是靠着老尹留下的观众缘过日子……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1-18 21:04
  • 签到天数: 18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2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1:13: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已歌 于 2014-3-1 21:20 编辑

    1954实况全本录音地址:http://www.tudou.com/listplay/e0MxQ805QY0/
    主要唱词:http://tieba.baidu.com/p/959864570?pn=1
    另外还有室内录音的诬陷、天问若干套,唱腔更为成熟精当,以及文革后彩唱的天问,网上都能搜到。据说,半身不遂的尹桂芳靠脚上固定铁块才能立在台上,还笑话戚雅仙胖得不像婵娟了。

    录音详细赏析:
    [屈原]…………尹桂芳、戚雅仙、徐天红、商芳臣、许金彩、胡少鹏、许瑞春、茅胜奎、蒋鸿鳖、尹瑞芳等 1954年
    桔 诵 25'33" 3.86M
    计 陷 5'36" 868K
    疏 原 27'41" 4.18M
    著 骚 24'56" 3.77M
    囚 仪 7'20" 1.11M
    诬 陷 26'13" 3.96M
    遇 钓 7'18" 1.10M
    鸣 冤 15'48" 2.39M
    救 蝉 11'15" 1.70M
    天 问 23'26" 3.54M


      历史剧。根据郭沫若的话剧《屈原》为蓝本进行改编。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反对腐败,推行仁政,对外主张联合抗秦,遭到贵族大臣上官大夫靳尚等的反对。靳尚利用怀王的昏聩及南后的贪婪,收受贿赂,与秦使张仪同流合污。张仪游说以600里地归楚为饵,诱楚绝齐亲秦,受到南后的款待。他们为除屈原,在一次预谋好的酒宴歌舞上,南后佯装酒醉,倒向屈原,屈原无奈搀扶,适遇怀王临场所见,于是屈原被诬革职,囚禁太庙。屈原的学生婵娟,崇仰屈原爱国的政治主张,闻师受陷,四出寻找,好容易在太庙重见时,已是饥寒交迫,屈原以酒为婵娟暖身,谁知酒中有毒,婵娟身亡。屈原悲愤填膺,长啸天问,并把题有桔颂的纱巾复盖婵娟身上,以作祭奠,在旁监禁的卫士深为感动,救出屈原,火烧太庙,共谋救国大业。芳华越剧团于1954年5月22日,首演于丽都大戏院,由冯允庄编剧,司徒阳导演,音乐顾问陈歌辛,连波、金笳作曲,仲美舞美设计。尹桂芳饰屈原、徐天红饰张仪、许金彩饰南后、戴忠桂饰婵娟、尹瑞芳饰宋玉。尹桂芳为扮演屈原,还专程赴京观摩赵丹主演的屈原。继而又向文怀沙(楚辞学者)、陈鲤庭(话剧《屈原》导演)、叶苗(话剧《屈原》舞美设计)等请教和考证。为塑屈原形象,她冲破越剧小生行当,带上胡须,较成功地塑造了高风亮节的爱国大诗人的形象。该剧在1954年参加华东戏曲会演,获优秀演出奖及音乐演奏奖。扮演屈原的尹桂芳和扮演婵娟的戚雅仙,获表演一等奖,扮演渔翁的商芳臣和扮演张仪的徐天红,获表演二等奖,扮演南后的许金彩和扮演靳尚的许瑞春,获表演三等奖。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将"诬陷"、"天问"两场灌成唱片。



    《屈原》全戏共七幕。除第六幕《救蝉》外,屈原幕幕出场,每场都有精华可撷。
    一是《橘颂》。
    《橘颂》是屈原杰作《九章》中的一篇。通篇就橘的特性和形象,细致地作了拟人化的描写。实际上,诗人借橘抒怀,借橘自喻,以此来表达个人的胸臆而已。读者要了解尹桂芳这一幕表演艺术的特色和精华,最好先耐心读一读《橘颂》原词: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列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圜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纭宜修,夸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廊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便兮。
    越剧《屈原》编剧,第一幕即写《橘颂》,实际上成为全戏序幕。同时也借橘喻人,一开始就向观众勾画出屈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着笔不浓,却是轮廊鲜明,用意深,效果好,大手笔也。
    幕启,宋玉、婵娟一番议论之后,  
    竹林深处仿佛传来吟哦之声。婵娟接白:"那竹林深处……"接唱"先后正在吟新诗"。台前灯光渐暗,二人慢慢退场。灯光照向台后,集中于缓步登场的屈原身上。尹桂芳为演此角色,精心设计了一套打扮:身穿宽袖便服,头戴便帽,腰系大带,颔下三绺清须,足蹬四寸高靴,手执帛书,边吟边行,缓缓出场,步子大方、沉着、稳健。走到台,双眼左右一扫,英光一露即收。这一个出场不过短短一二分钟,但是神韵、气度、身份,就是"屈原转世。"走一步,看一眼,处处显出"分量"。舞台形象,外貌英俊,器宇轩昂,骨格清奇,丰神俊朗,风流潇洒,一下子便显露出一个高大完美的大诗人、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的夺目光彩。观众第一眼,就觉得人物的可亲可敬。
    尹桂芳的弟子们都非常推崇老师的这个出场。有位京剧名小生、尹桂芳的狂热崇拜者,则更向笔者作了这样一个概括的评价:"尹大姐的这个出场,风度翩翩并不稀奇,因为她本身就以越剧风流小生第一人出名。难得的是超尘脱俗,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打一个稍为夸大的比方,等于把我们京剧界的两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和俞振飞,溶化在一个角色身上了。"这个评价,当然夸大,但细细想来,也有道理:马连良和俞振飞,一老生,一小生,俱以潇洒著名。尹桂芳以风流小生演老生屈原,不仅有原有表演特色,又加上了老生的风流,确实有点儿"马连良加俞振飞"的味道。
    在这个精彩出场之后,尹桂芳开口诵《橘颂》。应该感谢编剧的苦心创作,剧中的《橘颂》,虽非屈原原词,一律四字句,比原词要通俗得多,但是内容却基本上保留了原词的精神。
    尹桂芳在这里采用了配乐吟诵的表演手法,一开口便不同凡响:"橘树辉煌,枝叶纷披。生在南国,坚定难移。花白叶绿,芬芳无比。刺棘锋利,谁人敢欺。青黄果实,迎风摇曳。内藏洁白,外貌绚丽。根深蒂固,哪怕冰雪霏!赋性坚贞,秉承天地正气!"这段吟诵,字眼之清,腔调之美,口劲运用之妙,感情掌握、发挥之好,今日听录音,依然不作第二人想。可贵就可贵在抑扬顿挫,高低曲折,无不恰到好处,不但吟出了词意,特别是吟出了屈原的心声、人格和抱负。、
    这仅仅是前半部,后半部导演有意要屈原命宋玉续念,意图也很明显,就是要突出这个"软骨头"同屈原这块"硬骨头"的对比:"自来橘树,气度昂贵。经冬不凋,令人向往。至善至美,其志坚强。不偏不私,地久天长。年岁虽少,足以为人师长。可比伯夷,千秋万古流芳。"尹瑞芳演宋玉,在念这段《橘颂》的时候,若有所思,念完终于明白:"先生之意,可是借橘比人?"这一问便问出了屈原的一段唱:"橘树尚且有刚强,为人岂可无志向。大节临头莫迁就。舍生取义理应当。犹似那伯夷饿死在首阳山,留与后世作榜样。但愿你牢牢记住今日话,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好儿郎!"这段唱,尹桂芳并不着力,因为这不是高潮,不过它也为宋玉后来的背叛,作了一个伏笔,所以最后"做一个顶天立地好儿郎"这一句,唱得慷慨激昂。
    接着,靳尚上。一忠一奸,围绕着联齐还是联秦这个当时楚国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展开了唇枪舌战。靳尚利诱不成,转以威胁,但屈原巍然不为所动,处处针锋相对,等到靳尚到商鞅、吴起为例进行恐吓,屈原断然回答:"屈原但知有国,不知有身。只要于国有利,死亦无恨,不劳费心!"这段白口,尹桂芳念来斩钉截铁,其声铿锵,充分显示了屈原的一身正气。一篇《橘颂》,对宋玉一段教诲,对靳尚一番斥责,把这个人物的高尚、高大,勾画得清清楚楚,一下子便把广大观众的深切同情吸引了。从此便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跳动,"紧扣观众心弦",用这六个字来形容尹桂芳演唱《橘颂》一场的戏剧效果,是毫不过分的。
    二是《疏原》
    《疏原》这场戏,开始楚怀王采纳了屈原建议,"合纵"连齐拒秦。后来听信靳尚谗言,中了张仪离间之计,改"合纵"为"连横"--绝齐连秦。屈原力争无效,终于遭斥:"不许多言,退下!"一幕戏里,起伏很大。最后遭斥的一个跌宕,幅度特大。尹桂芳表演殊为精彩。
    屈原上场的时候,怀王已经听信张仪、靳尚,决定连秦绝齐。屈原一听怀王出言,马上洞察到张仪此来旨在离间楚齐两国,从根本上破坏六国"合纵拒秦"的战略布局。认为兹事体大,直接关系到楚国的前途和命运,必须及时揭露秦人奸计,敦促怀王改变主意,所以一开口便一针见血:"大王,自从齐楚结盟,六国同心,因此秦国不敢出兵,百姓得保安宁,沙场烽火久停。此诚楚国之幸,中原之福……"这一段白口,念得不疾不徐,音调也并不高亢激越,可是字字苍劲有力,是一种充分说理、剖析利害的态度。因为讲得有道理,怀王听了也不禁点头。屈原见状,以为有了希望,开始提高声音:"怎奈秦如虎狼,素有并否六国之意。如今野心不死,凶谋难逞,暗中岂能不恨!"念到这里,双目如电,直刺靳尚、张仪。二人顿显局促不安。怀王却愈听愈觉得有理,一声"是啊"脱口而出。此时,屈原因为已经揭到秦人祸心深处,而且将与张仪短兵相接,情绪转为激动,声调也转急疾:"因此,遗派张使,来到此地,播弄口舌,挑拨是非。"念到这里,略顿,念最后一句时,高亢激昂:"大王不可中他的奸计啊!"
    这大段念白,抑扬顿挫,处处紧随人物感情起伏,使听众所得透不过气来,一颗心被紧紧扣住,仿佛与屈原一起呼吸,一起希望:但愿楚怀王幡然悔悟,不要中了秦人奸计--这就叫"听悲史落泪,替古人担忧"。实际上,人人都知道戏的结局,心里却偏偏产生幻想。如果演员没有功力,这大段白口便念不出屈原胸中的忧虑、愤慨、洞察力,是起不到这个效果的。
    屈原念完,转身挺立,一抖阔袖,目射张仪,然后唱[尺调·中板]:"说什么秦王好心还我地,分明是以此为饵,要我绝东齐。如若大王绝了齐,吴东之国要把心离。列国离合'合纵'散,秦人横行更无忌。那时候休说商于之地不可得……"接念:"怕只怕五千里江山终难自保,七百年基业毁于一旦!"这段念白,愈加有力,拉长声音,一字一顿,慷慨激昂,有雷霆万钧之势。念完,接唱一句:"大王啊!这利害关系要想仔细!"唱到这里,眼睛先是看一看怀王,像是补充嘱咐:"你千万不要念小利而忘大事啊!"再两边一转,先扫张仪,再扫靳尚,然后侧身而立,待怀王最后决策。此时屈原自以为说理充分明晰,必能说服怀王,所以傲然而立,神态自若,流露出一副胜利者得意之色。这也正是位表演艺术家的高明之处--欲抑先扬,欲低先高。此时得意,正为下段怀王信谗以后的大幅度跌宕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一段表演,身段动作不多,主要是念白,懂得戏曲的人都知道,念白远比歌唱更难,咬字要准,吐字要清,既要注意平上去入,又要留神抑扬顿挫,更要紧扣人物感情和剧情的发展,所以戏曲演员都视大段念白为畏途,有"千斤念白四两唱"这样的说法。尹桂芳不愧表演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这段念白的功力,的确非凡,把屈原这个大政治家的远大战略目光,对当代形势的深刻认识、对秦人奸计的洞察无遗,表演得既充分又很有分寸。一路念来,感情起伏,节奏变化,声调强弱,地不紧扣剧情,紧贴人物。紧接这段表演之后,便是张仪、靳尚、屈原的一番唇枪舌战。辩论中,怀王仍然支持屈原,屈原处处占先。中间有三个唱段--
    第一,在靳尚唱完"愿大王多留意,良机一失再难寻"之后,屈原轻蔑地把手一拱,先叫一声"上官大夫",接唱[尺调·慢中清板]:"我问你,张仪他是何国人?与我楚国有何亲?为何要献商于地,甘愿天下两平分?似这般便宜之事世少有(此时转向怀王),还望大王细思忖。"这段唱,句句反问,字字似针,外示轻蔑,内藏愤慨。演戏源于生活而不同于生活,在这段表演中,尹桂芳在唱这几句反问时,对靳尚简直咄咄逼人,一转身对怀王又恪守臣礼,既让观众听到人物内心深入的激动、愤懑,又让观众看到人物当时的克制。动作不大,功力不小,而且又为最后的那个大跌宕加上一层铺垫。
    第二,回答怀王"依你之见"时唱[尺调·中板]:"齐是兄弟不可弃,秦是虎狼不可亲,眼前小利不可贪,张仪之言不可信!"这四个"不可",表明剧情已经发展到"刺刀见红"的阶段,所以屈原单刀直入,声音、表情已经明显露出焦急、忧虑,向观众表达了这样的潜台词:"我已经在前面讲得这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怎么还不下决心呢?"
    第三,回答靳尚"秦人必无信义"时,唱[尺调·送板]:"即使秦人不失信,我也不能连西秦。联秦绝齐干戈起,十余年太平之局化灰烬。"这一段唱得比较平稳,神态也更显镇静,使听众明显地感到:屈原此时胸中想的只是老百姓性命攸关的"太平"与"干戈",这也正是他对绝齐联秦的严重后果的高度预见。这样,屈原这个人物的高大形象、远大眼光、宽大胸怀,便随着唱段沁入了观众心脾。
    三段唱的变化仿佛不大,但是因为对象不同,唱的时候思想感情也不同,而戏剧效果却同样大大抒发了屈原这个人物在这个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唱的是情,是戏,而不是腔、调、词,这也正是尹桂芳以及所有戏曲表演艺术家的共同可贵之处。若是单纯为卖弄噪子,耍弄腔调,观众也可以给你一阵满堂彩,但是彩声过后,还会留下什么呢?
    这段表演之后,屈原见怀王还是犹豫不决,于是要求屏退众人,容他单独进言。待众人退下,他再次长篇念白:"大王欲成霸业,必先固根本。我三楚虽然雄踞江汉,称强烈是国;然而,方今制度不明,法令不申,宗室大臣,骄瓷专横,植党营私,妒贤嫉能,念婪无厌,贿赂公行。国中水利不修,灾旱频仍,赋税繁重,民不聊生。如今纵有甲兵百万,变自言战不能。如若干戈一起,诚恐巨变立成,非但霸业无望,只怕祸乱先临……"听到这里,怀王一凛,脱口而问:"啊呀!大夫你可有良策,救此危局,以图霸业?"屈原听问,顿觉兴奋,接念:"大王!国富兵强,雄图乃伸。为今之计,攘外必先安内,安内须得民心。望大王行新法,蠲弊政;效先王,迹尧舜;除奸谗,任贤能;息干戈,睦四邻;行仁政,苏民困;废公族之袭爵,无功不得受禄;拔有用之材,不分白衣朱门。如此不消十年,国家自必富强,天下自然归心。"
    这两大段白口,等于屈原的一篇政治宣言,把屈朱的政治思想、满腹经纶,表达得极其充分。一般越剧中极少这样长篇大论的白口,也就是说,尹桂芳过去并没有这方面的舞台实践,而且,这两大段白口篇幅既长,对句又多,尽管编剧作了巨大努力,让它念起来可以琅琅上口,但是要念出人物个性,念出人物感情,念出人物内心活动,从而成为塑造人物高大舞台形象的手段,难度之大实在难以想象。然她念来,字音纯正,节奏之好,感情之充沛,内心活动表现之准确,简单无瑕可击也。难度不高,更远胜前面那几段。尤其是第二段,愈念愈急,吐字清晰,音调铿锵,感情充沛,几乎字字掷地可作金石声。这种口劲、功力、激情,不要说在越剧演员,就是昆剧、京剧和其他剧种表演艺术家中,也极为少见。笔者赞叹之余,忽然想起了四位艺术大师--梅兰芳的《宇宙锋·金殿》,马连良的《审头》,周信芳的《追韩信》,俞振飞的《白罗衫·看状》。我们尹大姐的这两段白口,完全可以同这四位大师比一比高下。
    然而,不管屈原如何力陈利害、剖析形势,楚怀王最后还是信谗而疏原。当屈原再次上场(此前靳尚也要求屏退屈原,单独进言),忽然听怀王说决定接受张仪意见的时候,不禁大惊失色:"啊!大王!"仅仅三字,便道出了屈原此时内心深处的剧烈震荡。而怀王主意已定,开口便是斥责:"不许多言!退下!"此时屈原目瞪口呆,木立不动。人物那种因受突然打击而过分惊愕、茫然不知所措的剧烈内心活动,尹桂芳不用复杂的身段动作,完全通过自己的一双雄辩的眸子和细腻的面部表情,传达给了观众。
    半响,如梦方醒,方才喊了一声"啊呀",再接唱[尺调·慢清板]:"进尽忠言王不听,反将仇敌当亲人!我此心耿耿昭日月,愿指九天来为证!"接着夹念"眼睁睁"三字之后转[尺调·器板]:"看千里江山遭蹂躏,九重城阙化灰烬!"再夹念"为国家、为社稷",接唱:"为苍生,我岂能袖手旁观大祸临(最后三字翻高)!罢!再进后宫去力争!"这段唱念,反而舒展徐缓,仿佛暴风雨前海面的暂时平静,显得分外突出。这也正是为后面怒责靳尚这个小高潮作一铺垫。
    正当屈原撩袍欲进时,靳尚洋洋得意而上,当面予以挖苦:"屈大夫,大王后宫赐宴,热闹非凡,你却一人在此怒气冲冲,自言自语,真是何苦来!"面对这个奸贼,屈原在念"靳尚!你,你,你好"这句话时,声音低沉,并不拔高,却更显得他内心深处的极度愤恨。接着,再骂:"靳尚,你这误国的奸臣!"同样也并不高声。直到唱下面这段{尺调·嚣板]时,声音中便充满了激愤:"你食禄千锺在楚廷,你不该狼狈为奸结外人。你今日丧尽天良害楚国,你将来万死不足抵罪名!你祖宗血食皆在此,你,你,你……有何面目对先灵!唱到最后一句,戟指靳尚,目光中似欲喷出火来,靳尚则黯然失色,连连倒退,忠奸对比,十分鲜明。
    但是,最精彩处还是结尾的一刹那:靳尚宣读怀王旨意:"屈原削官流放!"一听此言,尹桂芳才大大加强了表演力度和幅度,做了一个双背袖的大动作,双目则溢出了绝望的大痛苦--这一表演,幅度虽大,力度虽强,可是简洁,凝练,庄重,比起传统"洒狗血"之类的大动作来,更能反映出屈原这个人物在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和高大形象。不过,如果不是大手笔,谁又能如此大胆地运用这廖廖数笔,便把人物内心深处的剧烈冲突刻画得如此淋漓尽致?此乃尹桂芳之高明所在。
    三是《著骚》
    这场戏,屈原已被放逐在汉北一个竹篱茅舍中,宋玉、婵娟随侍。在这段时间内,楚国绝齐,秦国食言。不久,怀王知上当受骗,乃遣屈原学生、公子子兰前来劝其复出。虽经婵娟苦劝,屈原仍以国家、社稷、生民为念,毅然奉命出山。戏一揭幕,秋风萧瑟,宋玉持帚扫落叶,面露慢色,大发牢骚,暗示心怀怨意,已萌离心;然后婵娟持诗卷上场,要宋玉抄录。宋玉展卷边看边诵,诗词充分反映了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激情。接着子兰上场,说明来意。宋玉大喜,婵娟反对。子椒出场探问。子兰唱:"先生不去如何好?父王急得无主张。"婵娟反唇相讥。唱:"上官大夫有才能,令尹贤名传四方。满朝都是栋梁臣,何必先生救危亡!"至此屈原于幕内喝了一声:"婵娟休得无礼!"然后尹桂芳缓步登场。
    此时,尹桂芳的屈原装束也特别引人注目。她身穿便服,腰系丝带,束发,蹬靴,给人以丰姿俊朗、面容清癯、骨格峻奇,浑身上下洁无纤尘的感受。同时表情严肃庄重,神采奕奕,并以飘然神仙之概,完全是一幅"绝妙骚人图"。这同前场的大政治家风度形成了迥然相异的鲜明对照。及至在台上站定,两目炯炯,先扫视宋玉,令其一凛;再转视婵娟,使她低首;然后把目光落到子兰、子椒身上,子椒连忙躬身施礼,屈原一答礼而一阵咳嗽后,继续缓步向前至台前,以沉重的语气,平静的声调,然后一字一字地发问:"大王听信张仪,齐楚果绝交往?"椒、兰二人不敢回答。即又目光如电,紧盯二人而提出责问:"秦国背信,欺骗大王,商于未得,汉中沦亡;八万雄师,尽丧沙场?"这一段四字句白口,尹桂芳念得好极了!她不是疾言厉色,而是徐徐吐出,但却字字血出,声声千钧,并伴以英气逼人的眼神,更显凝重,这不仅愈见其悲愤填膺的胸怀,而且重现《疏原》前场所特有的那种料事如神的神情,既令椒、兰不敢仰视,又使观众期待的心理加剧。而兰听到椒、兰二人念愧答应一个"是"之后,不禁黯然神伤地仰天长叹:"生灵无辜,又遭涂炭!"此时屈原,站在台前的高大形象,似一尊精美的爱国大持人的塑像,令人肃然起敬,而旁边弯腰低头的椒、兰二人也显得更加渺小了。
    片刻,子兰硬着头皮开口:"先生,父王有旨:请先生即日赴齐,重修旧好。"一听此话,屈原心头一震,猛然回首看住子兰,脱口而出:"重修旧好?"这个动作很小,却把屈原内心"既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潜台词,表露得非常清晰,成为一个鲜明的转折。
    接着子椒帮腔:"是重修旧好。秦国若闻齐楚和好,定然兵解危消!"这句话倒是打动了屈原,使他不由微微点头,于是子兰再接口:"形势紧急,望先生速退动身!"子椒再次帮腔:"事若有成,实是大大功劳,定能裂土分茅,青简名标。"小人总是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的。屈原一听此话,却微微一笑,满脸露出鄙夷之色,转过身去,不屑一顾。宋玉到底懂得老师性格,只能动之以义,不能诱之以利,因此即以廖谬数语直攻屈原心中:"先生若去,社稷可安,宗庙可保。"屈原闻言,立即转过身来。宋玉接白:"哀哀黎民,灾难能消……灾难能消……"一边举步,左右徘徊,低首沉吟。尹桂芳这段表演,也只淡淡数笔,却把这个大持人爱民如子的崇高感情表现得既真挚又深刻。子椒乖巧,马上乘机取出怀王诏书交与子兰,并向子兰丢去一个眼色,示意他交与屈原。子兰接诏,搭讪上前:"先生,父王手诏……"屈原似乎未见,只自再次慢慢复念:"哀哀愁民,灾难能消!"子兰再进一步"请先生……"屈原头也不回,用手一摆,止其上前,然后一边沉吟,一边提高声音,严肃地念出:"宗庙……社稷……黎民……"念到"黎民"二字,感情激动,决然转向子兰,欲接诏书,这一刹那全场气氛紧张。婵娟猛叫一声:"先生!"屈原一惊,回头看去,婵娟激动而言:"先生你忘了为何来到此乡?"屈原闻言一怔,脸上表情突变惘然。婵娟再紧补一句:"先生,你忘了进尽忠言,反遭流放?"此时,屈原从惘然若失中缓缓回醒,徐徐回答:"既往不咎,来者可追。"在念这两句的时候,脸上表情恢复平静,但内心波动仍未停止,所以声调并不坚决。婵娟闻言更为焦急,更紧逼一步:"先生你忘了奸邪小人,仍在朝堂?"屈原又徐徐念道:"定心志广,事尚可为。"婵娟一急,单刀直入:"先生,你忘了大王性情,喜怨无常?"子兰一听便发作:"婵娟!"屈原挥手止之,脸容愈加严肃:"王虽昏昧,我心不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婵娟此时焦急欲哭,鸣咽而道:"先生,你忘了身体有病……"
    所到这里,屈原先拉一句三个字的长腔:"休再讲!"接着便是一段念白:"这一切我都知道。我岂不知荆棘满途,障碍重重;奸邪当道,正直难容。然而……然而……然而,事关国家存亡,社稷安危,苍生祸福……"念到这里,双目直视婵娟,既庄重又怜惜,目光中闪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然后柔和而又坚定地说道:"婵娟,你岂不知,我虽身在此,不忘郢都。当此民生多艰,济困扶危,舍我其谁!"婵娟知屈原去意已决,无可挽回,只得答应一声:"是"。
    此时众乡民围拢,讲了几句之后,屈原在乡民们簇拥下,一边缓步向前,一边高声念道:"只要楚国江山岢保安全,楚国百姓能免灾祸,我屈原纵然九死,亦无改悔!……"念到这里,向子兰:"子兰!"子兰乘机捧上诏书:"先生,诏书在此!"屈原见此,决然一跪,再次高声:"屈原谨遵王命!"在群众欢呼声中,屈原霍地起立,坚定地吩咐:"事不宜迟,即刻启程!"念完,接唱:"愿从此楚国楚民乐安康!"唱完挺身而立,双目射出两道英光,凝视正前方,灯光集射其脸,凛凛然,伟伟然,仿佛又是一尊光辉的塑像。
    这场戏,只有一句唱,屈原戏也不多,但内心矛盾十分复杂:一方面忧国忧民,觉得"己若不出,如苍生何?"编剧、导演巧妙地用婵娟与屈原一问一答的方法来展示这一矛盾。一方面又有前番亲身经历,不能不有所疑虑。恰恰是在这些对话中,尹桂芳演来精彩至极,表面上用正面语言回答婵娟,实际上却通过声调、表情、微小的动作告诉观众:内心深处确是隐藏娟娟提出的种种问题。但是,国家、社稷、苍生,终于使他扫除了一切顾虑,再次挑起重担,勇往直前,这一段白口,表演得真是层次分明,细腻生动而又出神入化。难怪大幕徐徐拉拢的时候,台上观众激情激动,爆发出雷鸣般掌声,而时至今日又仿佛还在耳边回响着……
    四是《诬陷》
    屈原奉召出山,使齐成功,两国重订盟约。秦王又生巧计,再命张仪使楚。张仪未见怀王先见靳尚。两个计仪定当,说动南后,使用极其卑鄙的手段,诬陷屈原。正当这位大政治家、大诗人使齐回国,自以为大功告成之际,便落入了奸人设下的圈套。这幕戏是直趋高潮的重头戏。尹桂芳吸收了京剧衰派老生苍劲悲凉的手法,表演得入木三分。
    古今中外,小人很难理解君子的心胸可以宽广到何等程度;而君子也很难预料小人的心肠可以卑劣到什么地步。屈原是一位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的真君子,怎能想象楠后、靳尚之流竟会用极端堕落的手段来诬陷他呢?所以他奉命进宫赴宴,对南后的殷勤接待毫无戒备。谁知南后在怀王来到之前,突然倒入他的怀中,让怀王亲眼看到这一情景,借以达到诬陷屈原的目的。开始,屈原对南后的这一举动,茫然不解,以致目瞪口呆,手足无措施。等到怀王出现,怒目机向,他才恍然明白,从而痛极愤极,并沉着地向怀王直陈楚国的利害。尹桂芳的整段表演,把这个真君子对小人的毫无戒备以及遭诬陷后的悲愤和忧国忧民的一片赤子之心,一层一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细腻、生动、深刻,把所有观众的心都紧紧抓住了。
    最精彩的自然是面对怀斥责那一段:"我只道你为人正直品高尚,我只道你忠心耿耿事君上。谁知你仁义道德都是假,竟是人面兽心肠!"此时屈原反理清醒,尽管怀王大发雷霆,他却面无色,而掌握这一点正是恰好地揭示出屈原的修养、品节和身份。但如此委屈又非同寻常,尹桂芳就以克制的语气,沉重迸出:"大王,这是诬陷啊!"声音高亢而略带颤抖,既表示屈原对诬隐者无限愤慨,以及对怀王中计的遗憾;又显现他对怀王提醒所抱的一点希望。怀王闻言,更加怒火冲天,强化斥责火候:"诬陷!还说诬陷你!此乃寡人亲眼看见!哼!我看你简直反了!简直反了!"怀王把楚国存亡大事全给忘了。至此,屈原深感申辩委屈已无济于事,再次提醒怀王,而这又是政治家的高明之处。尹桂芳充分理解角色在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心情和意态,并卓越地表演了出来。她不慌不忙,先念一句:"大王息怒",念得不急不慢,语气平稳、缓和,并从容不迫地起唱"大王啊!"旋即借[尺调·慢中板]唱出:"屈原事君已十载,平日为人王明白。奸人如此来诬陷,分明另有诡计在。"又转[尺调·中板]继续唱:"大王啊,你切莫受人来播弄……"整个唱段的唱腔和声情,都显示出屈原身受诬隐,面临大祸的时候,即心地坦荡,无所畏惧,又不忘大局,慷慨直陈所见。尤其是她演唱时的气色、神情和体态、大度、大智、大勇、大义,皆从中十分自然地显现出来,让我们可感、可觉、可体验、可回味,精彩至极,卓尔超鲜。然而,昏君毕竟是昏君,还未得屈原往下分说,便接口唱了一句:"还敢狡辩图卸罪!"。
    此时,事态已恶化到了无可收拾的地步了。深感失望、痛苦的屈原,为国家社稷安危而不顾一切地继续强忍愤慨,再唱[尺调·中板]:"屈原生死本无妨,怕只怕楚国又要遭祸殃!"一再提醒而一再昏庸的怀王,便恶狠狠地命令卫士:"哼!还不针他剥去衣冠,逐出宫去!"即使到这个时刻,屈原还要苦谏:"你忘了六百里土地成梦想,你忘了八万男儿丧沙场?你忘了堂堂楚国几不保,你忘了千里修盟到齐邦?往事历历在眼前,你岂可不误再误不思量?"尹桂芳演唱这几个"你忘了"的声情沉重似打夯声,落点在心上,震动在天地间,力度之强劲,气势之宏大,自有所向无敌的冲击力量。当唱到"不思量"时,他昂首凝视前方,沉痛而冷静的悲苦从目光中透露出来,继又痛心疾首地唱:"屈原今日离王去,从今后万里君门不可望。呕心沥血再启奏,望大王忠言逆耳要记心上。望大王莫贪利受人愚,望大王再莫信谗少主张。望大王再莫误国又误民……"这一系列的"望大王",行腔悲愤而婉转,怀感诚恳又真挚,把前一段"你忘了"的内涵深化、提升,冲击力转为感染力,句句牵人心肠,声声宁人思量,足见尹桂芳运用唱腔刻画性格、塑造形象的非凡才情!然而这场戏的表演最佳状态还不在于此,更在最后一段声情并茂、神形交辉的念白功夫:"大王!你竟是如此执迷不悟吗?楚国的江山社稷,全在你一人身上。你若中了秦人的诡计,楚国的前途就是一片悲惨!"继而情绪逐渐激动,一边走,一边指,一边念:"这巍巍的宫阙,将被秦兵踏为平地!那滚滚的江水,将被鲜血染成一片红色!"接着近乎同呼:"还有,还有千千万万男男女女、老老小小楚国的老百姓,都要变成亡国的奴隶啊!"尹桂芳念得悲壮、沉痛而又怆凉,语气虽愤激,声时不发抖。而怀王的听而不闻,南后的唯恐有变而落井下石,使屈原在绝望中回过身来,直视南后,目光如剑地痛斥:"南后!谁想你等竟如此陷害于我?"接着拱手向天而诉:"皇后在上,后土在下,先王先公,列祖列宗!我问心无愧!我视死如归!曲直忠邪,自有千判断!"又转向南后:"你等所害,非我屈原,乃是我们整个楚国啊!"这段念白,尹桂芳念得字字掷地有声,声声惊天地、泣鬼神,令南后胆战,靳尚惶恐,唯怀王麻木不仁,然将屈原的满腔悲愤,满腔忠诚,满腔热血,表现得淋漓尽致,闪闪发光,以致屈原大步下场之时,人们的脸上皆黯然失色,汗毛凛凛,意味着楚国的一祸,犹如"山雨欲来风满楼"或"黑云压城城欲摧",顷刻就要降临。因此随着大幕徐徐而下,全场掌声雷动,不知多少观众热泪盈眶,不能自己!
    一个好演员,能把自己对角色的深切理解和同情,通过各种表演手段准确而有力地传给观众,而且使观众激动、共鸣,这是要有真本领和硬功夫的。而我们的尹大姐,在这里把屈原表演得全场屏息静气而后掌声雷动,热泪盈眶,共鸣到了不能自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她真本领和硬功夫之卓绝。
    五是《天问》
    屈原遭诬被囚东皇太乙庙后,心中压抑,满腔悲愤无由发泄,于雷电交加、风雨大作之夜,披发登场,仰天大呼,责问苍天,呼吁雷电"驱除黑暗,劈开魔魇,驱除奸妄,扫尽人间罪恶,助我扭转乾坤。"这一场里的"天问"和"雷电颂"是全剧的最高潮。尹桂芳借着风雨雷电布景和音响,用迥非常人所能想象的表演方法--动与静的高度巧妙的结合,来反映屈原同心的剧烈动荡,把这位大政治家、大诗人、爱国者的一片忠心、满腔怒火、浑身悲伤,表演得充分又充分,细腻又细腻,深刻又深刻。内行人几乎一致公认:《屈原》此戏,标志着尹派艺术的新高峰。《天问》一场,则是这一新高峰中的"最高峰"。
    幕启,东皇太乙庙正殿灯火暗淡,寂无一人。外边,风声,雨声,雷声,闪电……正当全场观众屏息静观的时候,幕后传出一声苍劲的绍剧[导板]:"天地昏沉……"就在这句唱里,屈原披发戴铐,急步冲出场来。他衣衫褴褛,形容枯槁,满脸悲愤,目光闪闪,浑身好像一团正在燃烧着的烈火。尤其是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突出地让观众感觉到屈原内心活动的剧烈。著名京剧小生黄正勤曾经专门向笔者夸奖尹桂芳在《天问》中的精彩表演:"当尹桂芳目光扫向台下的时候,我同广大观众一样,都紧张得好象透不过气来。完全可以想象,全场二千多只眼睛,都紧紧盯在她一个人身上。除了音响效果,场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几乎掉下一根针也可听得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此时此刻的尹桂芳,特别是她的眼神,是我生平所仅见!"黄正勤还把她的眼神化作书法家的笔锋:如果说《橘颂》用的是"偏锋"和"中锋",那末在《天问》中用的简直是"八面锋"了。
    凝立半晌,她一边唱绍剧[流水板],一边走上平台:"夜色苍茫,看浓云密布,星月无光!屈原怒火高千丈,满怀悲愤问上苍!问上苍,为何居心多反复?问上苍,为何作事太荒唐!忠良何罪遭杀戮?奸邪何功得封赏?君王!(略顿)君王为何睡沉沉?君王无道,为何还能称君王?"这一段歌来,字字苍劲,句句悲凉,借用"天问"的形式,尹桂芳以寥廖几句"问苍天",唱出了屈原的满腹含冤。
    接着,是段深沉的独白:"神灵!神灵你在何方?泥塑木雕,高高枉在上!既然是鬼神之事渺茫,还要胡诌些什么地狱与天堂?"念到此时,再唱清板:"叹人世黑白颠倒无是非,浑浑噩噩梦一场。以阳为阴、阴为阳,凤凰作鸡、鸡作凤凰。"以下夹白夹唱:"君不见屈原怀抱高才世无双,为何不能治国安民振家邦?举目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再夹白:"问苍天!"唱:"公道在何方?"再大声呼问:"在何方?"
    唱到这里愤懑无已,仰天大叫:"你回答啊!"但是,回答她的只是狂风暴雨,雷鸣电闪!
    由雷电启发,屈原忽发奇想,高唱绍剧[流水板]夹[扑灯蛾]:"挺起胸膛,昂首问天:"风伯!我命令你,替我把层层密云都吹开!牛鬼蛇神,妖魔鬼怪,让飞沙走石,将尔等一起埋葬!"再接白口:"电似利箭,直劈九天,白光闪闪,变化万千。驱除黑暗--"念到此,夹唱一句:"劈开魔魇。"再念:"命尔雷公,击破昏朦,震耳轰隆,威力无穷!"再唱:"霹雳一声,建立奇功。"然后直视前方,高唱:"宇宙精灵,听我下令!巨风咆哮,雷声齐鸣;电光闪闪,驱除奸妄!"再接念:"扫尽人间罪恶!"最后高唱:"助我扭转乾坤!"因为扭转乾坤这是屈原内心深处最大最活的心愿,所以唱得特别苍劲有力,充满了希望。
    这一段表演就是脍炙人口的"雷电颂"。这时候的屈原手上戴着铐,两只手根本无法舒展。这一来,就把尹桂芳的绝枝--水袖和许多借助手来表演的漂亮身段,全部捆住了,这对一个对曲演员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因素。笔者曾经这样起过:在这样一场适合载歌载舞的戏里,为什么尹桂芳要"戴铐自缚"?经过反复思考才悟出一个道理--"诸葛平生不弄险,险中又险显奇能"。"戴铐自缚",仿佛"弄险",实际上恰恰能够使他那双出神入化、"八面藏锋"的眼神大显"奇能",从而更深刻、更细致、更生动、更逼真地表达屈原这个人物的极其复杂剧烈的内心活动,也就是说,以"静"显"动"。我国古代的诗人是非常注意这"动"、"静"二字的辩证关系的,往往用"静"来衬托"动",用"动"来衬托"静"。晋王籍千古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便是一个典型,到了北宋,王安石集句,在"鸟鸣山更幽"之后接"风定花犹落"一句,前者以"动"显"静",后者以"静"显"动"。尹桂芳在《天问·雷电颂》中的表演,差似之矣!不过,如果没有杰出的才能,特别是那对眼神,谁又敢在这种"独脚戏"里"戴铐自缚"?
    "雷电颂"高潮过后,天气渐趋平静,屈原心情也归复冷静。此时庙官提灯上场,诱劝屈原饮酒。屈原似觉庙官举动有异,但并未察觉酒中有毒。等到庙官告退下场,风停雨歇,雷停电止,明月复出,光照殿内,铺满清霜。屈原于殿上徘徊数步,不禁对顿,再长叹一声:"眼看满朝君臣,个个昏昏沉沉,唉!"这一段又从平静中显愤懑,最后一声"唉",更显出他心情凄苦:忧国忧民而无计可施。接着,清板起唱[弦下腔·慢板]:"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独力难以起大厦,我怎忍见楚国山河一旦倾。长夜仿徨苦无计,权将 酒解愁闷。"这一段唱,缓慢、低沉,重点在"独立难以支大厦,我怎忍见楚国山河一旦倾"。这两句唱出了这闰爱国志士报国无路的无可奈何之情,凄凉寂寞,感人至深。
    屈原欲举起酒爵,刚要放到嘴边,仆夫救婵娟上场。屈原惊见人影,停爵促进派睦,竟是久别的婵娟,不觉又惊又喜,忙问:"婵娟,你,怎生在此?"婵娟急忙跪倒屈原身前,硬咽难言,唱完"先生你休多问,千言万语说不尽",屈原接唱:"我知你定然为我受心苦!"唱到这里,将婵娟扶起,接唱:"定然四处将我寻,定然遭遇意外事。"这两句唱得平静而深情无限。当屈原问婵娟"宋玉在家如何样?"婵娟一听"宋玉"二字,恨恨在边指边唱:"他……他……他已随了子兰入宫廷,脱却青衫换锦袍,辜负了先生栽培一片心。"屈原听了既不发怒,也不露轻蔑之色,只是淡淡地答道:"那也由他去吧!"然后接唱:"这正路崎岖原难行,必须要不怕艰难与苦辛。婵娟啊,愿你志向永坚定!"这段唱同样毫无激动表示,犹似平常闲话,只是眼神只露出一丝痛心的神情。如此表演屈原得知宋玉背离以后的心情,恰恰更深刻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宽广胸襟和忠厚心地。而当他发现婵娟颤抖,便问婵娟是否身上发冷?婵娟点头后,屈原就取酒也她。婵娟接酒一饮而尽,然后从怀中取出帛书,说道:"先生,这是你赐与样玉的《橘颂》,我拿来了。"屈原喟然叹息:"宋玉背离,令人痛心……"转而又无限深情地称婵娟是好女儿,并将《橘颂》赠与。婵娟刚说了一声"多谢先生",顿时毒性发作,浑身痉挛,屈原见状大惊:"婵娟,你,你,你……怎样了?"婵娟捧腹,断断续续地答道:"先生,先生……我,我,我腹痛如绞!……"屈原恍然大悟,咬牙切齿:"啊!难道……"怒唱:"酒有毒!"悲呼:"婵娟,你,你,你……"婵娟突然振作:"先生,你不要为我悲伤……我……我高兴,我……我真高兴!我能代替先生,保全了先生泰山之躯,真是万幸啊!"屈原紧抱婵娟,悲伤致极,连连呼叫:"婵娟,婵娟,婵娟!"尹桂芳这几声惨叫,真是雷霆万钧之力,笔者看经戏时,听到这里,亲见场里有些观众情不自禁,陡然起立,隐隐悲泣者自然更多。婵娟气绝。屈原怀抱婵娟,昂首望天,欲哭无泪,双目圆睁,再次以无声的眼神反映胸中的万丈巨浪。
    仆夫见状大怒,问:"三闾大夫,此酒何人送来?"闻言,屈原徐徐回顾,回答声音虽然平静,却是咬牙切齿:"庙官!"仆夫大怒:"我去找他!"随即急下。此时屈原放下婵娟缓缓起立,面容严肃,神态庄重,有似塑像,外表"静"极而内心又"动"极。片刻,仆夫急上:"三闾大夫,庙官已被我杀死,我已放火烧庙,此地不可久留,走吧!"屈原闻言,非常沉痛地说了一句:"慢!将婵娟火葬了吧!"说完,替婵娟理好衣服,放平身躯,又手持《橘颂》,不禁悲叹:"《橘颂》作你哀辞,你倒是受之无愧!"尔后恭恭敬敬地向婵娟一跪,把《橘颂》郑重地放在婵娟身上。火光渐起,仆夫急道:"大夫,火已烧近,我们走吧!"屈原问:"到哪里去?"仆夫曰:"江南民情激昂,人人怀忠义之心,不妨前去,共谋救国。"屈原闻言,眼神一亮,突然振奋,坚定地回答:"好!走!"火光冲天,仆夫行退,屈原退到台边,身子一挺,大步下场。合唱:"怀抱丹诚,奔向南方,九死不屈,日月齐光。"
    在表演屈原对婵娟中毒身亡的极度悲痛的时候,尹桂芳的表演又十分出人意料:眼神虽闪眼光,却不哭不叫,不顿足,不捶胸,而是凝立不动,岙如石雕,而观众却能从这种毫无声息的表演里明显地听到人物内心深处的最深重的悲泣。这又是"静"、"动"二字结合得最妙的结果。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每每排练至此,尹桂芳总是激动得泪流满面,无法继续。可是一至台上,她却又能自制到这种程序:硬是屹立不动,庄重得如座雕像,却没有一滴眼泪。这也许正是表演艺术家的杰出之处吧!
    [发帖际遇]: 已歌长期不上论坛,社长惩罚5 光裕币金钱. 幸运榜 / 衰神榜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1-18 21:04
  • 签到天数: 18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3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1:27: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已歌 于 2014-3-1 21:33 编辑

    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丐,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泄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
    乃作《怀沙》之赋。其辞曰:
    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窈窈,孔静幽墨。冤结纡轸兮,离愍之长鞠;抚情效志兮,俯誳以自抑。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易初本由兮,君子所鄙。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内直质重兮,大人所盛。巧匠不斲兮,孰察其揆正?玄文幽处兮,蒙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变白而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鸡雉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党人之鄙妒兮,羌不知吾所臧。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怀瑾握瑜兮,穷不得余所示。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诽骏疑桀兮,固庸态也。文质疏内兮,众不知吾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重仁袭义兮,瑾厚以为丰;重华不可牾兮,孰知余之从容!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故也?汤禹久远兮,邈不可慕也。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离闵而不迁兮,愿志之有象。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含忧虞哀兮,限之以大故。
    乱曰,浩浩沅、湘兮,分流汩兮,修路幽拂兮,道远忽兮。曾吟恒悲兮,永叹慨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怀情抱质兮,独无匹兮。伯乐既殁兮,骥将焉程兮?人生禀命兮,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不吾知,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兮,愿勿爱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将以为类兮。
    于是怀石遂自沈汩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发帖际遇]: 已歌在去听戏曲讲座的路上捡到5 光裕币金钱,高兴得希望天天都能听到讲座. 幸运榜 / 衰神榜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2-29 13:58
  • 签到天数: 63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5
    发表于 2016-6-24 01:03:32 | 只看该作者
    学姐的叙述实在太细致太丰富了……所有的感受和感源都记下来,真心感佩!
    [发帖际遇]: さかなおかゆ的社团活动出勤率高,社长出8 光裕币金钱请吃饭,真的是跟着光裕有饭吃啊. 幸运榜 / 衰神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12-23 00:46 , Processed in 0.848233 second(s), 7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