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819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C】心中的尹派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1-18 21:04
  • 签到天数: 18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12 23:4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为了避免误解与鄙视,把2009年写的东西搬上来~虽然花痴这种东西技术含量不高,但还是很怀念当年一往情深的日子,呵呵。那个时候天天听一个多小时,翻来覆去几段,所以对很多细节都辨析得一清二楚,当然,一切研究成果通通指向花痴~
    ----------------------------------------------
    这个标题是很有问题的,因为我只是谈尹,而尹和尹派似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想到这个名字就不想改了,于是在此说明一下,标题里的尹派特指尹。
    喜欢尹也很有些时候了,今年又是尹诞辰90年,觉得应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整理一下。鉴于个人水平极其有限,这篇东西没有任何技术性或艺术性,仅仅是立此存证,略表寸心而已。

    对尹开窍,前后算起来至少用了半年。
    我之于越剧,是听徐王红楼入的门,之后几年时亲时疏,无甚长进,只是渐渐能认出几个流派而已。根据在徐王上的经验,后辈弟子可以学得很像,但流派韵味总是开派宗师更足一些,于是由此推想,尹派弟子都是缠绵到极致的了,不知尹本人该是怎样的柔情似水呢。

    真正开始接触尹,还是到那次有《圣母颂》的纪念演唱会。趁风一口气看完绝版赏析、桂子香年年和好多纪念文章,也由此记住了竺水招的名字。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迷上了竺,但只是迷她的故事而已,于是也自然而然的带上了尹。尹竺,芳华,当时真是为她们传奇般的经历神魂颠倒,也开始收集老录音。那时还不会听戏,竺的还好,毕竟人家嗓子好,旋律也美,但对尹,对尹……当时是死活不能接受她的声音,也根本无法理解怎么会有人那么喜欢她。但这居然并没有妨碍我单纯地为了那个故事终日如痴如醉,到处收集她们的照片、唱段什么的。那段时光真是恍惚如梦。

    直到某一天听了刚买回来的尹西厢磁带,毫无感觉,蓦然发现磁带盒里塞满了尹的录音(那时也都是毫无感觉),才开始怀疑,买这些东西是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然后开始一门心思听竺,把尹的磁带放在一边,简直怕看。

    再后来,只为听听越剧调子放起尹的唱段,大约是听盘夫或是认母的时候吧,忽然想到一个好小生的嗓音不见得就非要是声振金石或是清冽如冰的,尹的真挚醇厚不也别是一种风华么?这窍一开就一发不可收拾,我记得之后每天狂听认母大概听了一个多月,然后就闻声则喜了。于是翻出以前收集的段子,一个坑一个坑的陷过去,终于有幸享受到了作为一个尹迷的无量幸福。

    回顾起来,我也说不清自己到底是由竺到尹还是由尹到竺的,到真正为尹的艺术所折服时,她的传奇倒显得单薄了。书上说的多么高风亮节,却又怎抵得录音里的神采飞扬?对于竺大抵也是如此吧。以前纯是被她们合璧的童话打动的,现在所真心喜爱的却更多的是两个个人,是分袂后各臻完美的尹竺了。尹竺配时期,毕竟大家(包括越剧)都比较稚嫩,也未必是尽善尽美,便是最惹人遐思的沙漠王子,听高剑琳47年的录音,和今日那个曲尽其妙的算命也不是一个概念。尹后来搭不到一个更好的旦固然可惜,若要牺牲竺君子去和尹夫唱妇随我可是断断舍不得的。

    偶然看到傅庚生的一篇题为《深情与至诚》的文章:“以感人之浅深,衡量文学作品之优劣,十九得之。作品之感人深,自于作者之至诚,《新序》云:‘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至诚之发,又自于深情,情之本未深或未尝以深情临之者,必无其诚也。不源于深情,不出于至诚,而冀其作品能感人者,是东向而立,求见西墙也。文学创作者执其高尚之人格,挟其浓厚之感情,出之至诚,发为文字,其感人之能力自深,遂成为千古不朽之杰作矣。”

    觉得这段话真是尹派艺术(至少是“尹的艺术”)最好的注脚。一直认为尹用情之深是别家难以企及的,而且越到鼎盛时期越是如此。早期的戏还有些情薄的,比如跟竺的盘妻里的“虽有约法三章话,还请小姐换别意”,换了日后的梁玉书是想都不敢想的,还要反过来“可敬娘子礼义全”,山河恋,浪荡子里还有几分风流,到王十朋、落绣鞋、珍珠塔什么的就都是至诚君子了。王十朋虽然靠着插科打诨整场能笑声不断,但对于尹绝对是个极虐心的戏。单看尹的戏份,一开始就是饯别,相当断肠的场景了,然后拒婚、被贬,然后是叫人不忍卒听的见娘,当年我把赵和尹的这段一起放给别人听,他立马由赵迷改投尹。赵确是一段婉转动听的越腔,但尹的声音里有痛彻肺腑的血泪。然后是荐亡,他们相聚不过两月,此时已过三年了啊,仍是一点都不能释怀,到最后大团圆才有一点点快乐,但我实在怀疑他们团圆后的幸福是否真的能抚平三年这么深的创伤。以前还对比过尹和君安的露真,君安是唱到“竟然奄奄犯相思”时最是委屈,他的梁是翩翩少年,怎经的人家如此嘲弄一片痴情,而尹则是唱到“要成夫妻重转世”时最激动,你说我奄奄犯相思不要紧,但要断今生良缘是万万不能的。还有沙漠王子,别人的版本都是“早知道皇上便是谋反贼”时节奏变紧张,而尹,便是那个80年代的录音里也是从“再要相爱是不能够”就开始激动了,以至到“天翻地覆鬼神愁”的时候已气力不济。这些不经意的流露,真叫人不得不感叹尹的深情真是纯出天然。

    尹的红楼我听的不算多,但尹红楼里的反封建意味感觉比别的版本都淡。哭灵里面,徐的词是“你怕那人世上风刀与霜剑,到今日它果然逼你丧九泉”,唱到这里已是悲过了愤过了彻底看破了,尹却是“我恨,恨人世上风刀与霜剑,逼迫你妹妹丧九泉”,依旧在悲痛中久久不能自拔。徐出走时是无比的清醒,而尹则是渺渺茫茫,不知所往。若论觉悟,恐怕还是徐宝玉更高一层,然而以尹之深情演贾宝玉这样的天生情种又怎能不丰神独绝,断尽人肠?看过尹好多剧照,但感觉最传尹之神的还是“阳羡山人藏珍”里的一张,尹侧着身,怀中揽着一个毫无笑意的花旦,那神情已不能说是怜香惜玉,而近乎悲天悯人了。这可不就是传说中的“情不情”吗?

    不知是因为尹的小生好,或是因为十生九尹,所以所有形容小生的褒义词就都是尹派的特点了?温柔多情正直善良风流潇洒,别的倒罢了,一直觉得风流潇洒或许是尹派的特点,但不是尹的特点。尹太深情了,太深情的人是潇洒不起来的,于情于义,拿得起就放不下。拜月亭里的蒋士隆,按戏文本来应该是比较风流潇洒的,可尹就是演得一副忠厚老实的样子,而实际上又不是真的忠厚老实,这个貌似忠厚老实书生就更是格外的有喜剧效果。真要说潇洒的流派,不是尹,应该也不是竺,竺不是不重情,只是更重义而已,竺之于情也许比较淡然但绝不是淡薄。应该也不是范,要么是徐,或者陆?
    不过尹就算再忠厚再稚气,也绝不呆笨。尹录音中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出其不意来一声“嗯?”一下子所有的聪慧与灵气就全都出来了,隔着重重的电磁转换,仍能想见当时尹微笑着看着对方时的眼神。同样,尹就算再温柔再谨慎也绝不懦弱,要是碰到蔡伯喈王魁那种情况绝对是寸步不让的。王十朋蒋士隆在丞相面前不卑不亢,梁玉书跟老爹吵得酣畅淋漓,西厢里的张生在老夫人面前虽挽回不了什么但照样据理力争,其他忠义戏更不必提了。
    有人说袁和尹的唱都是就像说话一样,但袁是人物在说话,尹是自己在说话。尹对每一个人物都那样真诚地倾注全部的肺腑肝胆,尹的每一个人物也就都是她自己。各个不同的戏不同的人物,你不能说都被尹塑造得理想化到不存在,因为尹自己就是最好的蓝本。有幸与这样一个真切的尹相识,又何须去到连篇累牍官方文件里苦苦追寻!

    然而再打开79年的山河恋,却又感到光凭录音是多么片面。那个音频,光听是听不出什么了吧,但尹的眼神啊……我坚持认为底下好几次掌声就是冲着她的一顾盼而发的。再想想她那些或清秀俊雅或英气逼人的剧照,这与录音中醇糯的声音当年又该是怎样完美的结合?这想必又是一种别样的潇洒?尹竺小集里最爱的还是那篇和姚锡娟的对话录,满篇的“漂亮极了”“可爱死了”……数十年后的记忆仍叫人痴醉不已。唯有怅恨复怅恨了,我们错失的是怎样的绝代风华啊!

    听芳华,特别是五十年代的芳华,总让人觉得一切全在一个芳字上,一切也只在一个芳字上。喜欢尹的基本上都会对徐天红、茅胜奎、连波、芳华的鼓板师他们有特殊的好感,至于其他,那就是饱受戏迷怨念多年的了。对于芳华的观众,甚至我们后来的听众,只要有尹就算得超值享受,但这对于芳华,或者说对于尹的流派却是不利的,因为一出戏要动人不难,但要流传要传承却是要八面玲珑经得起推敲的。

    最近看史记,就把尹相关的戏找出来听。一是义救孤儿记,人家说太史公的赵世家是“通篇如长江大河,一波未平,一波复起”,我听着诛歼一段也有这个效果,无论是唱腔还是配乐都荡气回肠,那两次情不自禁的鼓掌也足见观众投入之深了。不过这个戏的戏词也如长江大河一般的水……想想尹最盛时期的录音,西厢记、王十朋、陈琳、宝黛等等,都算不得是如琢如磨、满台生辉的精品。等到60年代,有了各个方面都光华流转的盘妻、红楼等等,却又岁月不待人。我原来听实况盘妻的时候一直不大能接受她的唱法,只有露真里有昔日风采的一段特别喜欢而已,但看新版的转播却始终舒不下一口气,总觉得这里也欠一点那里也欠一点。于是只有反过来再怨尹,你嗓子不行了就不要唱这么好听的腔啊,自己演绎不到完美了却又生生把别人的完美都衬成不完美,却叫我们何去何从?但这一时期的录音实在是美玉无瑕。记得有天半夜听到《华章》里收的那段盘妻赏月吓了一大跳,连听十几遍,瘫在椅子上缓不过来——那真能酥入骨髓的啊!

    但和史记有关的另两个全本实况,58年的信陵君和54年的屈原,却是芳华五十年代当之无愧的精品。最近在没日没夜的听它们。以前看到有人说越剧老一辈身上都有点江湖气,依我看来那是一股侠气。有过那样的经历,便是不一样的胸襟,喁喁私语是缠绵如水,慷慨悲歌亦是举重若轻。

    《信陵君》可算是我听的尹的第一个实况全本了,还是刚迷尹竺时在典藏上下的,因为有唱词就放心大胆的点开来,在电脑前楞是把近3个小时的录音听完了。当时我连尹的声音都不能接受,但戏中一股英雄之气还是把我完全慑服。听着震耳喧天的大段锣鼓遥想武戏的场景,当时还是半个越剧盲的我第一次感受到这个所谓阴柔缠绵婉约抒情的越剧在她最风华的时代有着怎样壮盛的生命力。想来对信陵君一直有好感源头便应在这里了。实际上史书和小说演义里的信和尹的信的形象都不完全相同,看书或听戏时这些形象也不会互相重叠,但不妨碍我对信的整体的喜爱,因为这其中总是有一脉相通之处,仁厚、谦恭、高义,真能做到这些的人还是不多的。感觉史书里更注重表现仁义与谦和,小说里多了几分豪勇,而尹的信则是纯然一片赤子之心。
    这出戏当年得到拍电影的机会绝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冯少白编剧,算得是芳华难得的好本子了,单看人物响亮的出场就叫人提神。演员阵容也还不错,我除了对太妃有点意见以外也没有遗憾的了。合唱唱得不怎么样但旋律太好听了,配乐更不用说,有那个伟大的鼓板师在…我基本上是每场都喜欢的,听的最多的是第三场后半、第四场和最后一场。第三场里有一个细节,魏王怒气冲冲的说:“如姬,随我回宫去吧!摆驾!”众人一起说拜别,而后信陵君又添上一句“兄王珍重!”气头上的魏王估计听见了也只当没听见,但在信,这就是生人作死别了啊,添一句珍重,到底是念着骨肉一脉情。第四场,听了大梁百姓的送行就可知如姬说的“大梁城都说‘要取妻,当取平原妻;要得子,当得魏公子’”之言非虚。关山寒月一段,王君安在霞飞杯大奖赛也唱过,想来也应是尹精心设计的段子了。君安的那段,曲调是完全一样,想来步法动作也应仍是当年风貌吧?看着视频里稚气的君追想尹的风姿,剧照里那个英气逼人的尹信陵,昂首,拔剑……这可是曾有希望拍成电影的戏啊!设想要是这部戏能拍成电影,不仅仅能保留下尹的艺术风采,估计尹派和越剧侠义阳刚的一面,也会消失得更慢一些吧?

    第6场我原来不是很注意的,但某天早晨刚醒忽然就想到那几句极快的“一见虎符喜在心,调遣三军有凭证。王嫂果真明大义,万古流芳传美名”,搞得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最后一场那光辉灿烂的二凡转流水转嚣板转连板转嚣板,至今叫人为之战栗,最后一句“兵发邯郸”也是个响亮的结尾。“信陵公子,如姬夫人;烈烈太阳,皎皎太阴;铁锤一击,匕首三寸;舍生取义,杀生成仁;生者不死,死者永尊;千秋名扬,万古流芳!”尾声亦是荡气回肠。我也曾设想过如果按史书一直排下去会怎样,但尹的戏是很少有绝望的,便是西厢记里几句绝望之语也足以使人心痛了,因而始终不忍想象尹的信“自知再以毁废“时的悲凉。如果必须演尽人物一生的话,对于尹的信,在一次胜仗中战死也许是最好的结局。

    尹50年代还有一个绝对无可争议的精品——《屈原》。因为是先听熟了信陵君再听的屈原,一开始感觉并不是十分的好。一来我对新戏总要有个适应过程,信陵君也不是只听一遍就很喜欢的,屈原又没有字幕,二来屈原的经历似乎确实不如窃符救赵那么有戏剧性,一些转折处觉得有点不自然,三来虽邀请了戚雅仙等人,配角中颇有几个叫人听得很不爽的,整体感觉也不是特别好,四来58年的作品比54年成熟也是再正常不过了。现在听得多了,渐渐感觉到《信陵君》戏味更足,而《屈原》则更“美”一些。54年,大家的嗓子又都那么好,无论是“列国好比一群羊”还是“天外风雨动地来”,都是其他戏里难得的酣畅淋漓。

    尹写给赵志刚的一个“情”字,现在可算得个典故了,但其实对这一个“情”字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可能大多数人会理解为用情,即自己先酿造出十二分情再溢满全剧,但造出的情总是金无足赤,难免夹搀着点单薄、虚假的成分。但我想对于尹,这里的情应该理解为动情,即纯以本心来演,情至深处自然流出。这当然劳心劳力,但却能感人至深。但实际上这样的风格也有巧处,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总是自己的一副心肠,摆到不同的戏里面就是不同的活生生的人物。尹的角色无外乎重情重义,这是尹本人最不缺的,她只要设身处地就是人物本身了。但屈原可算是个例外,要演出屈原的贵族身份、政治远见和诗才,都不是设身处地便能信手拈来的。不过实际上屈原和尹在许多更重要的方面仍是契合的,谁又能完全凭技术演好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尹毕竟是个艺术家,于是用情处是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是才华横溢,动情处是浩然正气,是长者之风,然后仍是淳厚善良,仍是情深义重,结尾处对婵娟的痛惜,感情之深挚绝不下于任何一出儿女情长的戏。62年诬陷和天问的录音,处理更精致了,那两段听惯了再听54年的诬陷和天问难免觉得粗疏,但连着全剧听又会发现这两段一些和62版不同的地方却又正好切合实况中的情感发展。尹毕竟是尹。


    上一篇:说说拾玉镯
    下一篇:第五届南京文学艺术节闭幕式戏曲名家演唱会暨第二届南京文化名人颁奖晚会

    最近访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16 17:21
  • 签到天数: 37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2
    发表于 2011-6-15 19:40:09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比老鹰跟我说n遍“听尹的唱”都有用啊……我去听喽~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26 21:13
  •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时常看看

    3
    发表于 2011-12-12 06:15:02 | 只看该作者
    记得以前筱桂芳有段唱,很得大师真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6-21 05:22 , Processed in 0.398047 second(s), 6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