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862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奈、谏言、吐槽和呐喊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3 09:22
  • 签到天数: 184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3 18:19: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风清朗 于 2015-11-3 23:49 编辑

    真正的戏迷和一般的戏曲观众,有时真的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概念,一场演出,戏迷选择看,必然是认为这个戏、这个演员值得花钱去看,而普通观众更多的是一种看戏本身的享受,打发时间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

    戏曲演出的主办者——个人、剧团领导、演出筹办方等等,更喜欢的是普通观众,要的是上座率,而不是挑剔的戏迷,如果主办者本身也是戏迷,那就要纠结了:“这一场演出,就这水平,换了别人主办,我肯定不去看,现在是我主办,我必须得宣传大家去看。”由此,我想起了我们学生社团自己的专场。当然,这又有所不同,毕竟我们不是盈利性的演出,不出于赚钱的目的,并不亏心,纯粹是一个爱好,戏迷们前来,也大多是来捧场支持的,而不是来学习舞台艺术的。学校里的非戏迷来,他们倒是符合“普通观众”这个概念,也会看着看着乐起来,也能享受演出的乐趣,甚至于也会从此喜欢上戏曲。虽说演员的艺术很稚嫩,但是观众来看这场演出,本身就是默认了这是学生外行们的演出的事实,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何况我们不卖票。顺便说一句,这也是我一直坚持不卖票的原因之一,毕竟我自己也是一个戏迷,不能亏心。

    但是,如何引导普通的观众成为真正的戏迷,如何对得起来看演出的普通观众呢?从社团角度来说,那就是苦练自己的戏,把最好的状态展现给观众,尽我所能,把戏曲的美感传递给观众们。换成剧团角度,也是一样。我们这些业余人士,希望给普通观众美感和享受,给普通观众营造一个舒适的打法时间休闲娱乐的地方。那么专业院团呢?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够吗?难道不应该让更多的戏迷也真正愿意花钱买票来看戏?而不是让戏迷们纯粹出于和演员们的人情、出于对这个剧团过往优良血统的热爱来捧场支持下。

    说到花钱买票,不由我要吐槽一番。我愿意花钱买票,支持戏、支持演员、支持剧团,尤其是支持家门口的主场剧团。但是有的戏本身的质量让花钱买票的人感到不值,或者出现一大批数量惊人的赠票,让花钱买票的人寒心。赠票的存在,我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甚至在我学生时代手头拮据的时候也喜欢拿赠票,毕竟对于一场演出水准与票价不符的演出,花大价钱看和不去看,两者都不是我想要的,那就只能找赠票了。但是一场演出的赠票数量占据主流地位的时候,这样的演出市场就畸形了,一场戏全部是赠票或者大半是赠票,这妥妥的是劣币驱逐良币。

    刚才说了戏迷观众和普通观众的不同,再来说说媒体和观众的不同,按理说,媒体作为一场演出的接受方,也应该是观众的一员,但是由于媒体自身的特点,媒体的角度,跟观众也是大不相同的。媒体报道一场演出,需要的是新闻点。什么是新闻点?就是爆点,好的是爆点,不好的也是爆点,有爆点的戏就是一场“广受瞩目”的好戏。除了新闻点,媒体还需要关注度,默默无闻的新闻不是好新闻。有从事戏曲媒体的人说过大致这样的话:“观众对新编戏有褒有贬很正常,就怕没人关注、评论”。这就有点类似于某些喜欢搞噱头的公众人物的思维了:“哪怕自黑也是好的,只要有人关注就能出名”。从媒体的角度看,完全合理,符合媒体的思维。但是,由于媒体天然的具有宣传、影响的作用,这种思维角度是会影响到剧团的排戏思路的,甚至会对普通观众的戏曲审美产生负面的引导作用。所以现在往往出现一出新戏上演,戏迷观众们骂,媒体们捧,普通观众作为积极上进追求高雅艺术、急切提高自身艺术逼格的一张白纸,慢慢接受了媒体的引导。

    最后,强烈推荐大家去看接下来裴艳玲来南京的两场演出。我之前讲座上也说了,戏是演员的二度创作才最终完成的,戏不是平面的,不同于文学作品,杜丽娘不是仅靠汤显祖塑造出来的,更是一代代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塑造出的饱满的人物形象。戏是立体的、饱满的,戏看的是细,这些“细”,每天都在变化,完全不同于从同一份拷贝反复播放电影和电视,这也正是舞台艺术、人的艺术的魅力所在。所以,角儿才是戏曲的根本。去看看裴艳玲的《翠屏山》,再看看她学生的《乾元山》,不需要复杂的情节,不需要深邃的主题,不需要解析人性,不需要烧脑去琢磨这个那个,单纯的看角儿,看看那功架、那气度、那范儿,看看靠区区一个哪吒的乾坤圈就能让观众痴迷的好玩意儿,看看角儿用技术化,也是艺术化的身段凝练出的戏曲程式。你一戏曲演员去舞台上跳舞、演话剧,你干的过人家专业搞这个的舞蹈和话剧演员么?观众花钱买戏票是来看你跳舞或者演话剧的么?另外,可以再去看看裴艳玲的《赵佗》,看看一个遵循传统的艺术家,一个看新编戏时愤然从观众席站起来指着台上大骂“操你妈”然后拂袖而去的艺术家是如何排新戏的。她自己说过,她不是不会排,只是不屑排,非要她排,她就排出来给大家看看。《赵佗》是她主演也是她导演的,虽然是新戏,从舞台调度,舞美,到念白唱腔和身段,都是在传统范式之内。观众冲着裴艳玲三个字去看戏,而不是冲着编剧、导演的名字去看戏,这就对了。

    我写到这里,真心想矫枉过正说一句“去他娘的编剧和导演”,我宁愿看好角儿在台上站着不动耗山膀,欣赏那功架和气度,也不想看各种高大上的剧本。你们凭什么把你们自己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写到剧本里强加到古人身上,进而再来强奸演员和观众。我就是想单纯进剧场欣赏戏曲艺术本身的,不是进剧场接受再教育,接受各种所谓的现代性和后现代的思考的。诚然,剧本和演员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是如今这样的环境,我就是不想看剧本。现在,我越发的能理解李玉声先生一直在说的“京剧不要刻画人物”这样看似极端,实则心痛的矫枉过正的呐喊。

    以上这些吐槽,素材来源于最近看到的各种戏,或者各种对演出的评论,或者演出的票务情况,比如朱鹮演出周,比如新编《莫愁女》,比如***,比如***,再比如接下来的裴艳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贴已经同步到 风清朗的微博


    上一篇:新版《舞台姐妹情》观后
    下一篇:京剧《赵佗》观后感

    最近访客查看更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1 踩 分享一下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3-4-20 16:27
  • 签到天数: 4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2
    发表于 2015-11-4 00:18:1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殷师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戏曲的本质是什么?是在舞台上讲故事还是在舞台上表演故事?

    点评

    散花、舞剑这种偏重歌舞算是表演,群英会包括智斗那种丝丝入扣打机锋也是表演,对于一只戏来讲,任何一方面做好了,只要另一方面大差不差也就能立住,我觉得戏曲还是很包容的啦。。 我还是很希望戏曲在内容上触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4 18:46
    这就好比“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这样的问题,提出两个极端,让大家非得二选一。其实所谓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还是“以故事演歌舞”的问题,或者所谓“内容至上”还是“形式至上”的问题,按理说,我们应该客观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4 15:25

    贡献  第881名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5-11-4 13:03:53 | 只看该作者
    转发微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来自 微博评论 的新浪微博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3 09:22
  • 签到天数: 184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5:25:16 | 只看该作者
    大平原 发表于 2015-11-4 00:18
    我觉得殷师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戏曲的本质是什么?是在舞台上讲故事还是在舞台上表演故事?


    这就好比“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这样的问题,提出两个极端,让大家非得二选一。其实所谓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还是“以故事演歌舞”的问题,或者所谓“内容至上”还是“形式至上”的问题,按理说,我们应该客观的辩证的看待问题,按辩证法的方法论看,无疑可以得到中规中矩的答案——戏曲是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体,缺一不可。但是这样的完美的答案永远只存在于理论中。正如同关于“美是什么”的问题,之所以要二选一,无非是这样的答案可以有助于实践,有助于人们去做到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因为在实践过程中,现实因素永远不会那么理想化,一定会出现偏差,那么就需要有一种矫枉过正的力量去纠偏。没有一种实践中的政策是可以万世永存的,过去适用,未必现在适用,现在适用,也未必以后就适用。就像现实中的政治决策,永远在“左”和“右”中来回摆动,只有这种动态的平衡才是实践中永恒的主题。

    理论联系实践,但是理论永远都是理论,实践永远都是实践。我想要吐槽的种种,并非我不知道理论上应然的答案,而是希望在实践中面对偏差,能有一种相反的力量去中和。彼岸世界永远都在彼岸,我们这样的俗人只能在此岸中挣扎呐喊。

    很多时候,其实道理并不重要,因为大家都懂,关键看立场看需求,看大家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非此即彼而已,编剧等文字工作者的价值体现,戏曲演员的追求,传统戏曲爱好者的需要,革新派的话语权,难道吕效平们不懂这些理论知识么?他那么说,只是各取所需,否则如何能体现他的学术价值和追求呢?现实世界就是这么世俗。

    不争是争,这话连老子自己也做不到,否则何必著书立说呢。人类看两只狗抢骨头,只会用超然的眼光去看待,不会去争抢,如果是个要饿死的人,那自然放下身段去抢骨头了。不是不想超然,只是有了需要有了欲望。其实很多道理,是人类慢慢琢磨明白的,也是人类慢慢琢磨复杂、琢磨糊涂的,因为只要是人,就有需要,就有立场,就有争端。就算是一分为二的辩证法,不也有个主次之分么?


    发散的太多了。。。抱歉
    [发帖际遇]: 风清朗去电台做节目,被听众夸赞唱得好,家里奖励4 光裕币金钱. 幸运榜 / 衰神榜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1-18 21:04
  • 签到天数: 18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5
    发表于 2015-11-4 18:46: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已歌 于 2015-11-4 18:48 编辑
    大平原 发表于 2015-11-4 00:18
    我觉得殷师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戏曲的本质是什么?是在舞台上讲故事还是在舞台上表演故事?


    散花、舞剑这种偏重歌舞算是表演,群英会包括智斗那种丝丝入扣打机锋也是表演,前者可以无愧于任何音乐、舞蹈范畴的作品,后者也可以无愧于任何戏剧范畴的作品。对于一只戏来讲,任何一方面做好了,只要另一方面大差不差也就能立住,我觉得戏曲还是很包容的啦。。

    我还是很希望戏曲在内容上触及一些深刻尖锐的问题的,毕竟这样的艺术品能给人更持久的满足感,然而画虎不成反类犬就算了。。个人有个感觉哈,曾经一度戏曲还是代表先锋思想的,比如汤显祖同时也算是那个时代的思想家了;解放前后大师辈出的时代,戏曲给我的感觉像现在的大片,炉火纯青的表演艺术带来的极尽华美的视听享受,以及虽不尖新但永不过时的、可以无限深入的主题,人情冷暖、人世沧桑,包括保家卫国等等;现在,怎么说呢。。沦落到经常给人一种奴婢学夫人的感觉。。对传统感到虚无,对新潮又无可救药的迟钝。。。某些所作所为经常让我觉得像是今天一个人屁颠颠的跑过来跟你说,我花了全部积蓄终于给电脑装上了全球最尖端的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3-4-20 16:27
  • 签到天数: 4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6
    发表于 2015-11-4 23:46:05 | 只看该作者
             那说到这儿,我就想起了戏曲界经常说的,貌似叫“戏托人,人托戏”的问题。可不可以简单理解成,“戏托人”的剧目其实是故事本身比较精彩,即使演员表演功底稍差,但大家看的就是这个情节,或者是这出戏多年来形成的记忆;“人托戏”的剧目就更倚重角儿了,这出戏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角儿演的,如果换成别人可能就不那么好看了。      另一种情况是传统老戏的问题,有些剧目在这个剧种内各流派都演,但有的流派演的版本就流传广,但有的流派版本就随着时间消逝而逐渐不为人知了,当然也有流派弟子凋零逐渐式微的原因。那是不是戏本身也有它更适合的表演方式和唱腔呢?
          所以,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你看或不看它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剧本有好坏,但一出戏想要得到市场认可,还需要表演者的拿捏,再加上戏曲、戏剧等的审美完成离不开观众的参与,而观众的审美程度和角度又不同(殷师说的分为戏迷、普通戏曲爱好者、门外汉好奇者、业内人士、媒体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决定了它能否成为经典,成为喜闻乐见的剧目。总之,我就乱了······

    点评

    “戏托人”的“戏”,我的理解是可以涉及很多方面,比如你说的剧情故事,也有这个戏的整体设计,比如戏凤,故事性相当一般,但是就是整体上好玩。还可以理解成身段上的设计,比如别姬、散花这样的身段戏,哪怕初学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4 23:49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3 09:22
  • 签到天数: 184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3:49: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清朗 于 2015-11-5 00:35 编辑
    大平原 发表于 2015-11-4 23:46
    那说到这儿,我就想起了戏曲界经常说的,貌似叫“戏托人,人托戏”的问题。可不可以简单理解成, ...


    “戏托人”的“戏”,我的理解是可以涉及很多方面,比如你说的剧情故事,也有这个戏的整体设计,比如戏凤,故事和主题思想都相当一般,但是就是整体上好玩。还可以理解成身段上的设计,比如别姬、散花这样的身段戏,舞剑、舞绸子什么的,也没啥故事和思想,就是个技巧,看个花哨,哪怕初学,也是个博叫好的噱头,因为身段本身就好看。

    我的理解中应该不会有什么戏观众是冲着情节去的,毕竟持久演下来,情节和故事早烂透了,但是同一个地方,观众看了还是会发笑,这就靠演员的表演了。而且不同于电影电视,戏曲演出,不同流派的风格不同,不同演员的风格不同,同一个演员不同时期的风格也不同,甚至同一时期的同一个演员,因为身体、嗓子、精气神、舞台突发事件、灵感啥的因素,每次演也都有不一样。这才是一个剧目常演不衰的原因吧。

    即使是一些情节复杂、主题深邃的戏,观众为之感动为之吸引,也是靠的表演的感染力吧,如果不是尚长荣和言兴朋,《曹杨》这戏可能也就是普通的众多的新编戏的一员吧。比如戏中误杀孔融之后,曹操赠袍,对杨修说“来来来”,想给他披上,当年拍的舞台艺术片,同样是尚长荣先生,但是他这里的处理中规中矩,我看了没啥感觉。几年前我在南京看现场,尚长荣把三个“来”念出了不同层次,花脸的炸音、哭音以不同的组合糅进了三个字里,我现场看,真的非常受触动,不是剧本让我感受到了曹操的矛盾心理,而是尚长荣的表演,是此时此刻的尚长荣的表演让我感动。

    狭义的说,的确有的戏更适合某个流派,但是,流派本身不是死的,流派是因为人的特点而形成,也同样是应该因传人们的特点而有变化的,所谓活学流派,周信芳大师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从这一角度来说,流派在本质的神髓之外,也应该有更为广阔的外延。有的流派和戏失传,我个人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跟戏曲的凋落、人才的缺失是有联系的,比如越剧《红楼梦》,大家都听惯了徐派的贾宝玉,熟悉了有点萌、有点呆、有点直的贾宝玉,焉知尹派的温柔俊雅就不能演贾宝玉呢?

    我上周讲座上还跟新生们聊过一个话题——观众的认知过程。比如,对于什么杨玉环,我们只有文学作品里的印象,并没有亲眼见过,那么只要演员演的符合观众头脑里那些从民间传说、文学作品里来的抽象的杨玉环的形象,观众就认为演员演的“像”,这是认知的第一步。在建立了观众认可演员的基础后,演员自己二度创作出各种观众头脑里没有的形象,比如杨玉环喝酒、赏花等等言行举止,观众会自然而然认为演员演的依旧“像”,认为这就是他们认可的“杨玉环”。这时候,“杨玉环”真的是文学作品里的形象么?她其实更多的是靠演员来赋予的。回到我刚才说的越剧《红楼梦》,其实也就是观众听的多不多,是否听的习惯的问题,是一个培养观众审美偏好的问题。谁也没有规定什么流派就一定不能演什么戏。因为观众头脑里的“像”是由演员引导形成的,那么也是可以通过其他的引导而改变审美偏好的。

    剧本,的确很重要,不过我倒不觉得它是一剧之本,看那些老戏,唱词和情节错漏百出,有的戏甚至是演员随机应变即兴排出来的。但是依旧是常演不衰。不过正如你说的,一个戏从成型到出众,各种因素的影响太多了,甚至还有不同时代、不同观众群体的不同审美的引导,很复杂。作为学术上的界定,我也不想费那个脑子,原因也正如我这个帖子前面说的那些。我只是想呐喊出我自己的需要,冲击下现在这个时代的现实。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3 09:22
  • 签到天数: 184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5:25:15 | 只看该作者
    这就好比“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这样的问题,提出两个极端,让大家非得二选一。其实所谓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还是“以故事演歌舞”的问题,或者所谓“内容至上”还是“形式至上”的问题,按理说, http://t.cn/RUJQdQ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来自 风清朗 的新浪微博

    贡献  第881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3 09:22
  • 签到天数: 184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3:49:44 | 只看该作者
    “戏托人”的“戏”,我的理解是可以涉及很多方面,比如你说的剧情故事,也有这个戏的整体设计,比如戏凤,故事性相当一般,但是就是整体上好玩。还可以理解成身段上的设计,比如别姬、散花这样的身段 http://t.cn/RUJQdQ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来自 风清朗 的新浪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12-23 01:46 , Processed in 1.503354 second(s), 9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