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891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间艺术孕育了评剧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73名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4 10:4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评剧产生于河北省东部,是主要流布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系由流行于河北农村的莲花落(站唱)与东北二人转(走唱)结合形成的。1910年左右,由成兆才等艺人在传统的莲花落表演形式基础上,吸收其他剧种尤其是京剧、河北梆子的音乐、表演程式,并在唐山形成的剧种。最初称作“平腔梆子戏”。后来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又有“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在民间则习惯称为“蹦蹦戏”或“落子戏”。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正式使用“评剧”这一名称。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在东路评剧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其演出形式、表演形式、音乐、唱腔念白的音韵,以及剧目等的不同变化,大致可分为:“对口莲花落”“拆出”“唐山落子”(即平腔梆子戏)“奉天落子”和“评剧”等几个阶段。西路评剧是指评剧形成初期的蹦蹦戏阶段,在北京周围,以及天津以西的宝坻县一带演出的蹦蹦戏。因与东路蹦蹦相对,称为西路蹦蹦。因其主要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活动,所以又称为“北京蹦蹦”。1958年始称“西路评剧”。
   摘自《中国国粹艺术读本——评剧》(中国文联出版社)


上一篇:(转)舞台上的随机应变
下一篇:[转帖]回归娱乐的戏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

贡献  第873名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3:54:03 | 只看该作者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2-21 15:50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2]偶尔瞅瞅

    3
    发表于 2011-4-25 18:03:23 | 只看该作者
    我家就是宝坻的,也算是评剧之乡了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3 09:22
  • 签到天数: 184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4
    发表于 2011-4-26 01:1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药大晓龙

    你的头像,演的是京剧?呵呵,不知道你们前几天有演出,事后才听别的学校说的,不然一定去捧场啊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2-21 15:50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2]偶尔瞅瞅

    5
    发表于 2011-4-26 22:52:30 | 只看该作者
    是京剧的,我现在正纠结呢,我们社长正鼓励我唱旦角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6-22 06:49 , Processed in 0.384542 second(s), 7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