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878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旧论坛帖]缅怀王琴生老先生(风清朗)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73名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30 23:1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3日下午,陈吕滨发来短信,说是王老去世了,我一愣,心想,三天前他不还好好的坐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看《定军山 阳平关》吗?电视上给了好几个镜头,精神着呢,再说,王老的身体向来硬朗,怎么会这么快就去了?陈说这是他的虞师姐说的,我想这应该不会假,再问原因,答曰:突然故去,无疾而终。

正值京剧界在纪念“四大须生”之一的谭富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王琴生老先生作为谭富英先生的师弟,谭派的名誉掌门人,理所应当的去了北京,参加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前几天还在中央电视台录制了一期《名段欣赏》,我猜想,可能是连续几天的高兴和疲劳,加之年事已高,94岁高龄了,所以仙逝了。

个人认为,王老的去世颇有些传奇色彩,他是北京人,这下正好落叶归根;此时正是纪念他师哥谭富英百年诞辰的活动,哥俩也真是有缘;王老肃被称为“谭徒梅友”,与谭、梅二家素来交好,梅家和谭家都在北京,而且因为有纪念活动,谭门弟子和朋友都在北京,这样一来。奔丧倒也方便。

据说是22日晚六点正在吃饭时故去的,“突然故去,无疾而终”这八个字倒有些羽化登仙的感觉。

王老生前除了京剧艺术,还精通书法、易经、中医、字韵(他的字韵学即将成书出版)等等,可谓博学,这样的去世方式倒也潇洒,也不枉他老人家近百年的光阴。

王老一直身体很好的,除了听力不行要带助听器,嗓子有时痰多(他自己说是吃蜂胶吃的),硬朗得很,虽然拄个拐杖,但走起路来很快,上下楼也不要人扶,和我们说话一聊三、四个小时都不累的,还时常比划示范、写字说明,相当的健谈,一点都不像九十多岁的人。

交谈中,我们发现王老也是个很率直、很好客的人,也不把我们青年学生当外人,有什么说什么,给我们讲梨园掌故,给我们解释京剧的规律,给我们说唱腔,谈吐字归韵,还经常示范演唱甚至动手比划,我们也经常聊京剧的发展,谈当今的京剧演员,谈京剧院团,王老从不讳言,有好说好,有坏说坏,而且还有他自己很独到的见解。和王老认识快三年了,我把去王老家拜访当成一件乐事。

王老人也很好,人家找他要题词题字他都答应,南京大小演出他也基本都会去,就连我们这样的学生校内演出,他也很爽快答应题词并来观看。

第一次遇见王老师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次,我和张在小火瓦巷那里碰到戏友,在聊天,分别时,朋友指着街对面的一位老人说:“这就是王琴生。”他一个人拄根拐杖往前走,我们赶紧迎上去,就这么在大街上和王老认识了,王老站在路边和我们说了一大堆话,因为是冬天,后来风大了,我们问老王要去哪里,他说去看一位朋友,我们就一路送王老过去,一路上王老又和我们聊了很多,而且有时还停下脚步,嘴里念着锣鼓经,手上比划着。

记得有一次夏天,我和张去看王老,想不到送什么表表心意,最后每人抱了个无籽西瓜上门了。还记得王老和我们说当年梅兰芳、程砚秋打擂台的事。还记得王老时常把字韵挂在嘴边,解释“字儿、气儿、劲儿、味儿”,解释“手眼身口步”,还示范《定军山》中四个“鼓”的四声唱法,讲解《坐宫》引子和定场诗的法儿,示范《沙桥饯别》的二黄慢板唱腔。记得有一次,王老突然示范了一句《定军山》中“师爷”二字的唱,把我和张都镇住了,虽然嗓子里有痰,但是那钟高位共鸣,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之口。

王老对我们也很关心,给了我们两张他以前的唱片,让我们体会其中的吐字归韵,还把他的几期《名段欣赏》录像、他和杨小卿《秦香莲》的录像给了我们。我和张拿到手真是如获至宝。他还经常说:“你们提问,我来解答。”有次散戏,我和张扶他出门,他还戏称我们是“焦孟二将”。还有一次看戏碰到王老,他还很关切的对我们说:“下次来我家,有话对你们说。”我们戏曲社向他要题词,他每次都很爽快的答应,记得第一次他用硬笔给我们在题词本上题了词,隔了几天,他托他的弟子王新农老师转告我们:“上次我写的不好,下次重新给你们写幅书法的。”后来看戏碰到王老,他又主动更我们说:“重新给你们写。”写之前,还详细询问了我们的要求,包括内容、样式。这样一位老艺术家,一点架子都没有,我们深受感动。

这样一位老艺术家走了,我和张都觉得很突然,原本打算过几天他从北京回来,我们再去登门拜访,一是送上我们上次专场演出的碟片,这是之前和王老说好的;二来我们还想问问有关北京那里纪念活动的情况,以及我们看了《中国京剧》杂志的纪念谭富英专刊,有些问题还想请教王老。唉~~~

想想,还是写文回忆一下,权当追思与纪念。

王琴生老先生千古!


上一篇:[旧论坛帖]小丫的昆曲调查报告(菊坛小丫)
下一篇:[旧论坛帖]10月8日晚,江南剧场,麒派艺术专场(风清朗)

最近访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

贡献  第873名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23:24:17 | 只看该作者

[旧论坛帖]缅怀王琴生老先生——舞台艺术(风清朗)

王老做客名段欣赏(时93岁)

贡献  第873名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23:27:12 | 只看该作者

[旧论坛帖]缅怀王琴生老先生——与谭、梅二家(风清朗)

王琴生九十大寿时与谭家三代合影(后排从左到右:谭正岩、谭元寿、谭孝增)

贡献  第873名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23:34:29 | 只看该作者

RE: [旧论坛帖]缅怀王琴生老先生——与我、与光裕(风清朗)

2004年4月30日晚于紫金大戏院贵宾室,右一为王老弟子王新农老师

贡献  第873名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23:36:31 | 只看该作者

[旧论坛帖][转]挽联(风清朗)

宋宝罗 周育德 朱文相 宋丹菊 纽骠 沈世华及他们的学生张一帆

贡献  第873名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23:37:58 | 只看该作者

[旧论坛帖](manjianghong)

王琴生先生一路走好

贡献  第873名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23:42:27 | 只看该作者

[旧论坛帖](风清朗)

王琴生先生追悼会将于10月28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九十四岁高龄的“谭徒梅友”王琴生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06年10月28日10时在八宝山一号厅举行,届时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及生前好友前往吊唁!王老的遗体告别仪式是别开生面的,不放哀乐,自始至终播放王老的生前名段;不贴白挂黑。

贡献  第873名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23:42:57 | 只看该作者

[旧论坛帖]新民晚报对王琴生先生报道有两点缺实(风清朗)

缺实一:王老非心脏病因去世,根据同仁医院分院(北京市康复中心)医生诊断为心脏瘁死,王老从未有心脏病史。
缺实二:并非进食噎死。王老走前食用的是“褡裢火烧”,当时次子服待,餐厅内就餐者及餐厅人员较多,均为目击者。此食物是王老最喜北京小吃之一,次子买了四个,只给王老一个吃,王老说道:“我能吃三个,三个我都吃了你就不够了。”说完身体向后倒去,次子忙去拉扶,旁边就餐的几个年青人也起身帮助。之后便送到附近医院。其实王老倒下的一瞬间已离开人世(此话是医生所言)。王老早年拜在谭小培先生名下,真正学艺却从师兄谭富英先生。近一个世纪与谭家如同一家,南京到北京,往来密切,如同一家。谭富英先生百年祭奠时,王老首先在灵前叩头;王老去世时王家叮嘱好友,万不可将此讯惊动正在参加纪念谭富英诞辰100周年活动的谭元寿先生;谭富英纪念会结束后,谭先生才得知此讯,悲痛万分,并嘱咐子女,要把王老当做自家长辈一样,把后事办好。28日后,谭先生二子与和宝堂先生亲护灵柩奔赴金陵安葬。可见谭王二家高风亮节矣!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7-7-9 22:42
  • 签到天数: 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临时住户

    9
    发表于 2010-5-20 12:46:18 | 只看该作者
    啊~!!为什么~每每看到这点,我就无限懊恼悲痛~~有多少梨园知识想问问他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6-21 18:18 , Processed in 0.381784 second(s), 9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