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796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又看梁祝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9-9-20 23:27
  • 签到天数: 37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3 01:3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冷月 于 2012-10-23 01:37 编辑

        是有多久没有来这儿看看了,写个一字半句什么的,更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惭愧惭愧,先忏悔~

        晚上闲来无事,又看了一遍梁祝。原以为,如今的我早已是铁石心肠,对这样小儿科,这样童话式的爱情,应该是果断能免疫了的,谁知道,还是心酸的一塌糊涂。罢罢,今儿由戏说开,却又不想谈艺术,只话话这“情”之一字便了。

       最近给南中医的两出折子戏配丫鬟,有两句词特别让人“无端动柔肠”。一是梅香的“我要是听说出嫁呀,我们还巴不能够呢。”二是小惠的“人有人才,文有文才,脾气又好,小姐您可真有福气呀。”这两句话,念在嘴里,真心没那么欢喜,反而有一种酸楚的感觉。或许,那个时候的人,讲究的是个门当户对,所谓爱情,大概是要靠成婚后的培养吧。若你俩在别人眼中是般配的,就是佳偶天成,就是有福气之人了是么。想想这个逻辑,真是一阵脊背发凉啊。

       所以对比之下,梁祝里所勾画出的爱情,是多么的令人神往。最初看梁祝,是高一那年,对于只听过一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新鲜的刺激。当时爱看这戏,约莫是因为三点,一来越剧的腔确实很吸引我,二来,这故事是从小听熟了的,三来,同窗之间相互爱慕,最终却不得善果的情节,实在是太符合当时我的心境了。于是,每每看到楼台会一折,尤其是十相思一段时,就会哭的一塌糊涂。或许那个时候的我,想的就是,为什么,为什么不能在一起,为什么最后就这么分开了,老天不公啊。那时候,只是沉浸在所谓的梁祝式爱情之中,从不多想其他。

       今晚再看的时候,却感受大不相同了。原本看着很欢乐的草桥结拜,都能看的眼泪汪汪的。陈辉玲被花花牵着前往杭城时那种娇滴滴,欲说还休的神态,实在是太到位了。以往看这折,都是觉得很有趣,很活泼,很神采飞扬。谁知今晚,刚看到前面起高楼,就想到后面的楼塌了,实实的不忍啊。

       十八相送依旧是那么让人想砸电脑,花花的回十八依旧是那么行云流水,英俊潇洒。陈飞跟二爷的楼台会,比陈颖跟二爷的,听起来要惬意的多。以往觉得,最凄凉的一句非“想不到我特来叨扰这酒一杯”莫属,今儿却发觉“梁门唯有你单丁子,白发老母指望谁”一句,更是凄婉悲壮。情侣被拆散是令人叹息的,互相深爱对方的情侣被拆散是更令人叹息的,而互相深爱对方并因此能凡是为对方考虑着的情侣被拆散,就更是令人叹息了。以前总觉得英台是一个不怎么敢抗争,至少是不敢抗争到底的人,现如今听到这句词,顿时觉得,真是错怪这姑娘了。是啊,我俩可以不顾一切,可是高堂老母谁来侍奉,岂可为了我俩之情而负了父母之恩。我以前觉得这是对爱情不够坚持的表现,如今,真心认为这才是有情有义之举,一来是自己不负父母,二来,也不愿梁兄为难,负他高堂。宁愿自己苦着,也要劝退梁兄。想到此处,不由得又要心酸了,这是多好的一姑娘啊,有情有义,且聪慧机敏。当即想到阿朱劝萧峰自学易筋经上的武功时说的“怎地借部书来瞧瞧,也婆婆妈妈起来。你本来便是少林弟子,以少林派的武功去为恩师玄苦大师报仇雪恨,正式顺理成章之事,又有什么不对了?”这两个女子,给我的感动是一样的。一样的体贴入微,一样的冰雪聪明。连结局,都是一样的令人惨伤……

       只是英台不知道,其实梁兄要的不是这样的退让与妥协,不,她怎么会不知道呢。只是,父母之命,实在难违啊。突然想到表哥,之前谈了一个女朋友,很好很好的姑娘,只是娘家离我们这儿太远,她父母极力反对这门亲事。然后,那姑娘哭着对我哥说:“若是我爹妈都不在了,哪怕跟着你要饭,也是你到哪我到哪。可是,我爹妈在,二老身体又不好,我不能做不孝之人。”后来,回到了她的家乡,一直到我表哥结婚了之后,才另觅归宿了。我曾经问过表哥,怎么看这事儿,表哥只说了一句:“那是爱情,只是现实面前,这样的爱情,太脆弱了。人生到最后,也就是找个能一辈子说上话的人,平安喜乐的过一生。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已,无关爱情,最终都是亲情。”

       想到此处,又一阵伤感了,是我所求太苛刻么,还是我最终也会去寻一个还不错的人,朝夕相伴。还是继续去寻那一位“我喜欢”的人,哪怕一直寻不到,也不放弃。不得而知了,一切随缘吧。

       想梁祝,最终是死后团圆了,可毕竟是死后了,可终究是团圆了。

       当然也不该太在乎这结局,毕竟过程最重要。

       我就不吟什么“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句子了,愿天垂怜吧。


    上一篇:110424光裕八周年专场心理实录
    下一篇:观扬剧《三请樊梨花》

    最近访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1-18 21:04
  • 签到天数: 18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人坛合一

    2
    发表于 2012-10-23 10:52:32 | 只看该作者
    学楼台会,很喜欢那句“英台此生已无望,梁兄你另娶淑女……”有时想想,如果梁山伯不是立刻吐血挂掉,而仅仅是悲愤、无奈、回家痛定思痛、另结姻亲延香续火,英台或许也会在马家做一个贤妻良母,就像《风雪夜归人》里的玉春、《廊桥遗梦》里的弗朗西丝卡,或是许多更为现实的故事里的女主一样。这姑娘从乔装卜卦争取求学开始,其慧心执性便可见一斑。钟情三载不着痕迹,托媒、相送、期约,把自己的婚事安排妥帖,山伯失期后抗婚拒聘,即便肝肠寸断尚能在楼台会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山伯另取淑女,阻止其不靠谱的踢馆、告官行为。凭她强大的智力和心力,完全可以把自己深深埋葬之后依然以世人认可的方式活在世上。就像书馆三年隐瞒真实性别一样,婚后深藏起真实的爱情和真实的灰心绝望,相夫教子,游刃有余。不管马文才是当真有文有才还是不学无术的小花脸,妻贤夫祸少总是不错的。特别是这样的官宦之家,若得女主垂帘,造福一方也未可知。(写到这里想起了孟丽君,悲剧……)
    较之祝英台,梁山伯貌似除却痴情之外各方面都逊色很多,智商情商、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完全是师母露真之后才发现天上掉下来个媳妇,一遭挫折立刻不顾一切地系统崩溃,楼台会上还不负责任地说出“我死在你家总不成”那样伤人的言语(早期的楼台相骂与更早期的XX就不提了……)以及“一路上奔得汗淋如雨”这样我都替他羞惭的话——你梁山伯为了爱情实实在在做的,也就只有这一路回十八了啊!而且还来晚了!想起二人转版的楼台会,是英台正准备收拾私奔的时候传来山伯死讯的。其实这样的情节完全合乎情理,真是深刻表达了广大东北群众强烈的恨铁不成钢啊!
    虽这么说,还是很喜欢梁山伯的。虽然没有哪方面比祝英台强,但他完全无可非议。谁说什么香火、生命、家庭责任就一定高于青春的爱情,谁也没有资格用自己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去指责他人的人生选择。我喜爱他的心地单纯,欣赏他的光明磊落,更钦佩他一恸而绝的决绝。祝英台值得他死,他也值得祝英台死,化蝶后的自由自在更值得为之殉生。


    其实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也更多是亲情了,爱情估计是《司马文君》里的“志在千里效于飞”,嘻嘻~祝何老板早日称心如意啊~

    点评

    完全赞同你上面写梁祝的话~至于得偿心愿什么的,我大多情况下处于缘来则应,过去不留的状态,想来我这样的人是找不到真爱了~或许我也成你说的那样,最终深藏真爱,相夫教子了。不过,现在不去想那么多,只盼能出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23 11:35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9-9-20 23:27
  • 签到天数: 37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逛坛为生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1:35:18 | 只看该作者
    已歌 发表于 2012-10-23 10:52
    学楼台会,很喜欢那句“英台此生已无望,梁兄你另娶淑女……”有时想想,如果梁山伯不是立刻吐血挂掉,而仅 ...

    完全赞同你上面写梁祝的话~至于得偿心愿什么的,我大多情况下处于缘来则应,过去不留的状态,想来我这样的人是找不到真爱了~或许我也成你说的那样,最终深藏真爱,相夫教子了。不过,现在不去想那么多,只盼能出去走走,做做想做的事,莫负青春好年华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6-21 15:03 , Processed in 0.367619 second(s), 6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