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裕戏曲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搜索
查看: 50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常规活动] 2019.5.25“琼花飘香——扬剧艺术欣赏”主题讲座

[复制链接]

贡献  第873名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3-25 14:36
  • 签到天数: 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5-29 16:4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史晨晨 于 2019-5-29 16:46 编辑

    5月25晚,我社有幸邀请到江苏省京剧院党委书记、国家一级演员、扬剧史料研究者彭林刚老师前来给米米们做“琼花飘香——扬剧艺术欣赏”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共分为四个板块。
    一、扬剧的渊源
    扬剧来源之一是花鼓戏(板式体),内容多为生活小戏,彭老师带着米米们欣赏了花鼓戏《种大麦》。扬剧的来源之二是香火戏(板式体),遗憾的是香火戏已基本消失。香火戏分为内坛外坛两种,内坛多演神话故事,如《目连救母》《魏征斩龙》等;外坛多演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香火戏一台戏甚至可以演一年,多演连台本戏。其主要伴奏乐器为大锣大鼓,因其唱腔高亢质朴也称“大开口”,而“小开口”是花鼓戏。1920年左右,香火戏来到上海演出,改名“维扬大班”。扬剧来源之三也是扬剧的重点部分是清曲(曲牌体),受到了昆剧的影响。清曲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坐唱而非表演,令人惋惜的是它的剧本在渐渐消失。清曲用多支曲牌连缀的“套曲”,有着“九腔十八调”。彭老师带着我们欣赏了清曲《南调》、《八段锦》(俏人儿)和《板桥道情》。彭老师补充道,清曲中有宽口和窄口,宽口就是我们说的真声,窄口就是假声。清曲雅俗共赏,灵活性强,唱词不受格式限制。1935年,苏北香火戏和扬州花鼓戏艺人在上海同台合演《十美图》,标志着“维扬戏”——扬剧的诞生。


    上一篇:2019年5月25日“拾韵榴红”光裕戏曲社十六周年专场演出总结会
    下一篇:光裕戏曲社2019年6月人事变动公告

    最近访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光裕戏曲社 ( 苏ICP备09082362号   

    GMT+8, 2024-6-21 22:48 , Processed in 0.383705 second(s), 5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