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关于《柳荫记》中小人物媒婆的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夫子    时间: 2018-2-15 10:51
标题: 关于《柳荫记》中小人物媒婆的分析
媒人这一形象历来在传统文化中都不是什么好角色,最著名的就是《水浒传》里的王婆,媒人可以说就是势利,贪财,狡诈而且往往巧舌如簧,在文学作品里媒人的出现往往都不是促成所谓的好姻缘,伴随着媒人的千般夸赞万般许诺之下的多有爱情的悲剧的产生。她们的意义通常都是替相对强势的家庭求亲,然后鼓动封建家长,最终就不得不拆散一对好姻缘。
《柳荫记》里的媒婆形象就是传统文学里的典型媒婆代表,所以这个人物实际上起到了故事情节上的推动作用,看似是个小人物,但其言行又深刻影响着男女主人公的命运。可以说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没有直接地接触到媒婆,但是其爱情悲剧在某一方面而言又少不得媒婆的影响,这是小人物对于推动情节的作用。
其次说到其艺术形象。在京剧里媒婆这一角色应该属于彩旦,名为旦实际上又可以称得上说是丑行的一支。彩旦的表演很重做功,注重表演,注重念白即京白,毕竟彩旦只是底层人物,而且彩旦的念白几乎都用大嗓偶尔也掺杂着些小嗓。总的来说媒婆这一形象就是梁祝故事里的调味剂,是这个前半部分很甜后半部分又悲到骨子里的戏的小小的笑料成分。殷师说无丑不成戏,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媒婆的艺术形象和其情节上的助推作用是并重的。看似是个小人物,但其在舞台上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再来说一说,媒婆在表演以及念白上的一些艺术细节和闪光点。
我学习的版本是由贾琦老师扮演的邱嫂,这一版中媒人邱嫂的很多细节刻画得很生动。首先是邱嫂魔性一样的笑声,这个笑在出场中间的唱都有展现。出场的笑是一种很自如的笑,然后不由得媒婆笑哈哈哈是一种呼应,但是在前面有多了一个嗤,更加有些喜不自持。但是这个笑还是要收住,因为后面还有尾腔,那才是结束。
表情整个来说是收放自如的,开头说到马太守的时候要带有那种小小的谄媚。笑哈哈做完身段以后,想到了世上的人对媒婆的偏见又立刻换了脸色,这是很考验人的。还有后面是吵架是打骂,都能够带着情绪以及表情去表演。媒人的微表情可以说是十分丰富的,很细致很琐碎,但也就是这些才立起来媒人这样一个形象。
我不愁大把的银子白花花先要低头一看,然后再抬头看观众,这个身段有点类似于上天台中的普天下喜得是五谷丰登的感觉。穿绸裹缎吃香又喝辣,有那种耸肩,包括后面的把人硬往一块拉,都有这种细小的动作,很活,而且身段很圆都有一种欲上先下,欲左先右的感觉。包括后面坐着轿骑着马,吹喇叭的细节都十分地贴近生活,这是邱嫂身段的一大看点也是学习的难点。说老实话我是害怕自己不能够很好地去完成这一角色的塑造的。
最后说道念白和唱,看似简单的京白和几句唱也都很讲究。求见员外爷要上扬,快这点又是下去了,这很好的说明了谄媚。包括后面的嘿,员外爷的面前哪有我们的座儿,哟员外爷您好啊。这开头的语气词是值得玩味的,就是那种恭敬中又带着故意的献媚。还有后面的快板,看似这是一段顺口溜,其实暗藏玄机,说到马家是官宦膝下有一男时,明显上扬,而且每小句句末也都上扬,这很好地体现其巧舌如簧。还有下场时候的念白,天赐良缘,您可快着点。都是其这种细微的表演以及一种自如的体现。
讲道理,媒婆这一角色我觉得对我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可能没有主角的戏份多,但是也着实是一番考验,我到现在都不能确定我能不能演好,尽量克服吧,算是多了一些经验。就像吃菜做菜,口味杂一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或是一件趣事。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18-2-15 12:34
笑,或者说话,带着人物带着情绪去说去笑,就会更自然。这戏学一学好处还是很多的,把身上的束缚打开,以后演老生就不会老那么拘束了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