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梁祝》人物分析之祝英台 [打印本页]

作者: 街头小沫    时间: 2018-2-11 13:33
标题: 《梁祝》人物分析之祝英台
   说起《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我总有些瞎想,为什么祝英台会想要出门求学,深闺小姐在楼台上绣绣花不挺好,是怎么的让她萌发了这个想法?要是祝公远没有答应马文才,是不是他们就有个好的结局,就不会化蝶这么凄美了呢?怎么这么巧就碰上了梁山伯这个憨痴呆实真的书生了呢?要是没碰上,英台会不会也就是求学过后回乡找个人家嫁了呢?…瞎想终归是瞎想,这个故事也不是凭空就产生的,总归寄予了人们的希望。好像走偏了,咳咳咳,回归正题。
   全剧分为草桥结拜、十八相送、劝婚访祝、楼台会、逼嫁、化蝶。傅全香老师的《艺术生命在于开掘——我演祝英台的表演进程》一文业已叙述的很好了,我当然也比不上,所以只是我自己的些许看法而已,也不保证是对的。祝英台生于“男女授受不亲”“女子足不出户”“女子无才便是德”以及“三从四德”等重重枷锁套在女子身上的封建时代,可她却对未来的生活理想充满渴望,具有很强的男女平等的观念,于是聪敏机智的她想出了扮作测字先生去哄骗她爹,实力套路加实力坑爹啊,欲说服祝员外能让英台出门求学,还好她父亲祝公远还比较开明,同意了她的渴求。此话一出,英台就如刚出笼的小鸟,欢快喜悦,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新鲜感与好奇。话说缘分真是奇妙的东西,在凉亭遇到书生梁山伯后,竟发现他也为女子抱不平,两人志同道合,竟也结拜了。结拜时英台偷眼学山伯的动作,那种鬼精灵的神态样子,不由得人暗暗发笑。三年同窗共读,三年啊,可以算是日久生情么?两人从一开始较浅的认识,就那种一时的,诶,这个人不错,和我的三观挺合,一起求学去吧,到三年后认识深刻了,不仅有共同的理解和追求,而且都读书勤奋刻苦,性情温和,潜移默化下挡不住少女心泛滥,于是大胆地委托师母给自己做媒。这样的超越封建纲常的举动,可谓是先进了,大胆的追求爱情,这点也是我所钦佩的。我想用触景生情来说十八相送,喜鹊枝头叫,好事前来报,听到梁兄说凤凰山上没有牡丹,便向梁兄“推销”自家的“九妹”,看到荷塘里鸳鸯戏水,就想到了配鸳鸯,而看到河里的鹅时,还假装自己能分出雄雌,又打趣梁兄,是呆头鹅,实话说,这梁兄也是单纯,脑子真简单,这么多的比喻,听不出话外音,也是挺可以的,莫不是因为要和英台分别太难过了?…这一段,给我的感觉就是很甜蜜,英台爱山伯,挑逗打趣但又不过分,没有完全揭露自己女儿家的身份,山伯傻傻呆呆的不明情况,对英台又是百般呵护,甜的牙都要掉了。酸甜苦辣,甜过了,下来我觉得是辣了,逼嫁,我的天,不明女儿心的老员外竟把英台许给了马文才?马文才?感觉就和《爱情公寓》里的楼下小黑一样,莫名背了黑锅,明明马文才连脸都没露过啊,说他是冤大头应该也不过分吧。要嫁给别人,父女争吵不可少,千里迢迢来访“九妹”的山伯听到英台被许他人又难抗争后,与英台的别扭也少不了,谓之辣。说到酸,觉得就是楼台会,那种明明两人情投意合,却难成对的无奈,十相思,句句酸楚。苦啊,为了能去山伯坟上,还得假意出嫁,内着素服外披吉服,生不能在一起,只有撞坟化蝶才能在一起。傅全香老师真不愧是“金嗓子”“越剧花腔女高音”是真高啊,幸好我学习的一段高音不多,最后一句的“不能同生求同死”感觉高处了天际,默默摸了摸自己的嗓子,咽了口唾沫…

为了凑点字数,我把我看的锡剧折子戏与越剧中人物做了简单到可以省略的比较分析,当然啦,也是我的不知对错的看法。总体我看来,锡剧折子戏里的英台没有越剧中的那么细致,可能都是分段的,把重点都放在了唱段上了吧。比如《1987年梅兰珍流派演唱会》中的“ 十八相送”,梅兰珍饰演祝英台,沈佩华、王兰英、王彬彬分饰梁山伯,也不知是为了舞台效果还是咋滴,英台给我的感觉有点轻挑了,各种挑逗梁兄,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是有了,可是傅全香老师在文中提到:“祝英台清白如玉的性格有四大特点:俏不轻佻,雅不孤傲,露不狂放,悲不沉沦的前三个特点,在这场戏中都能得到体现。”我觉得并没有这种感觉,而且女子气重了,三年求学后与刚开始求学时的举手投足应该有差别,从一开始“碰到了一个真正的男性书生。这一切,没有一样不使她感到新奇。但是,心中又不时唤起她注意,要在新奇感中留神,不要使自己的女儿态露出蛛丝马迹。”而三年后,我觉得得有点男子气,虽然有各种问、各种比喻(鸳鸯,呆头鹅,牛郎织女,一男一女),最后她托词为她的“九妹”许婚,她自己“发觉又流露出女儿态的时候,赶快又回男装,落落大方地约梁山伯“七巧之期我家来”,作为向梁兄的告别之辞。”个人总结来说,前期女子气表露得多些,不管再怎么掩饰,她长期待在闺房,刚出门哪可能一下子都改过来不透露的呢?(就如结拜时,偷眼看梁山伯的结拜动作,然后照着学。)就算是见过男性书生,貌似也不怎么可能,深闺小姐,男女授受不亲(像是在结拜后,梁山伯抓了她的手,她下意识的缩了一下。)可是袁的电影里她是不是就看到了?!(王兰英老师的梁山伯很有英气,打call) 其次是《彬彬腔演唱会》 中“长亭送别”选段 王彬彬饰演梁山伯、王兰英饰演祝英台,哈哈哈,王兰英老师的英台真的超爱,这一段在我很小的时候,幼儿园?小学?还是放VCD看的。眼睛在舞台上还真是重要,两个片段中前辈老师的眼睛很传神,把英台在心底打小算盘时的机灵刻画的入木三分。不过这段中,还是因为演出效果?!唱到“不知你梁兄可喜爱”去打梁山伯的扇子做啥?!挑逗??此外,倪同芳老师的《我家有个小九妹》也是个传唱度挺广的段子,词与越剧的几乎相同,两段混在一起听,然后调子就傻傻分不清楚,混了。混了。混了。我记忆中我看过张家港市锡剧团 董红主演的《梁祝》全剧?可是我没找到!!还是本来就是我记错了?!总之呢,以后细看《梁祝》还是看越剧滴。个人这么觉得滴………………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18-2-14 23:45
跨剧种对比很好。

十八相送,是对你们几个标准程式化身段的训练,要做到位,表达清楚。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