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越剧《黛玉葬花》人物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周婧澜    时间: 2019-1-30 02:42
标题: 越剧《黛玉葬花》人物分析
      葬花是红楼梦中毋庸置疑的经典片段,也是极其能反映人物角色的片段。葬花前是宝黛误会,黛玉忧叹自己的身世。一开场的游园将镜头放在了欢聚于大观园的贾母一行人身上,“看不尽满园春色富贵花,说不完满嘴献媚奉承话。”充满欢声笑语的游园后,引出了园中另一角的忧愁。“谁知园中另有人”林黛玉出场,与之前热闹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衬出黛玉的悲愁。“偷洒珠泪藏落花”点出黛玉此时的心境,更添几分愁怨。然而林黛玉从来都不是一个怨妇般的角色,出身书香门第的她一向表现出来的是忧愁多思,同时喜爱诗书,颇有咏絮之才。自身命途多舛造就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父母相继离世,自己虽得贾母喜爱,但终究是寄人篱下,无所依靠。与其说是在葬花,不如说是在映射自我的境遇。
      要把握好林黛玉这个角色,就必须要把握好她的几点特质。其一是少女的多愁善感。从“绕绿堤拂柳丝”开始,一路春色却是乐景衬哀情,少女的愁思隐藏在小腔之中。“听何处哀怨笛”受悲伤的笛声影响,愁怨逐渐表露“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但是怨的成分不大,依然是愁占上风的。“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借景抒情,黛玉敏感的性格在愁景中发酵,慢慢地将对落花的怜惜投射到对自我的忧叹上,“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此句语气渐强,颇带些委屈埋怨的心情。“我一寸芳心谁共鸣”及后两句无人理解的黛玉愁怨交杂、顾影自怜,即是多愁善感的表现。总体来说黛玉的心境随景而变,同时愁怨也越来越深。其二是高贵的身份及多病的身体。黛玉毕竟是千金小姐且骨子里透着清高,因而唱腔哀而不伤,触景伤情而不过度表现愁苦。身段上因着自幼多病这一设定,适度表现弱柳扶风般的含蓄柔弱,但也不应软绵绵地失去了劲头。刚出场时的台步以及“穿过花径”时的圆场都要轻盈自然,展现一个十四岁少女应有的朝气。而在“杨柳带愁,桃花含恨”则应凸显柔美,用肢体去模仿杨柳依依的形态。总体来说身段对腰的运用较多,需平日加以练习方可达到标准。
      黛玉葬花是当时故事背景下人物情绪的抒发,亦是自然的小女儿情态,无论唱腔还是身段皆讲求柔美自然,不在过度刻意地追求中达到情绪抒发的效果,而是在朴实自然中追求韵味。这也符合王派平易朴实,自然流畅,韵味浓郁的特点。要想成功地演绎黛玉葬花,仍需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自我艺术追求,实在是任重而道远。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19-2-6 17:12
注意咬字,我说的不仅仅是越剧的念白咬字,同时也要习注意字本身,声母韵母的准确到位,尤其是归韵。
多用腰,多看赵老师的教学视频,每个动作要到位。
作者: さかなおかゆ    时间: 2019-2-10 14:21
黛玉自比落花与崔莺莺自比月中人一样,其景与伊人心境相应相成。看戏时要着重去思考艺术家是怎样用唱腔与身段表现人物的。葬花的唱做一定要流畅柔顺,这就需要扎实的基本功练习,将嗓音与身段磨炼出来,才能在表演中尽量把控住收放的力度。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