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越剧《梁祝·十八相送》观剧感受及梁山伯形象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沈清焰    时间: 2019-1-29 22:08
标题: 越剧《梁祝·十八相送》观剧感受及梁山伯形象分析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汉族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虽然早有耳闻,但其实我从未完整地看过梁祝的爱情故事,这次借着学习《十八相送》的机会,跟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经历了一遍,相识相知相爱,最终却只能泉下相聚,化为蝴蝶的故事,感慨万分。今天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梁祝爱情和梁山伯形象,若有偏颇,请多见谅。

  看了越剧梁祝后,我认为梁山伯是一个呆书生,有德有才,却不懂人情世故;敦厚深情,却略显软弱。在思想上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行动上却又显得无能。下面我们来一点一点分析:

  在草桥结拜一场,因为银心不小心脱口而出了小姐二字,祝英台不得不便辩称是家中的小九妹,并说出“我以为男儿固须经书读,女孩读书也应该,只怪我爹爹太固执,终于留下小九妹”这样在当时看来是大逆不道的话,但却受到了梁山伯的赞同,我想这就是他们开始互相欣赏的起点,也可见梁山伯在思想上是有一定的突破性的。

  在托媒一场,祝英台大胆托出自己女子身份拜托师母做媒,其实也从侧面表现出来梁山伯的德才兼备,否则即使三年同窗情深义重,也不值当祝英台自托媒。

  下一场就是目前正在学习的十八相送了,我觉得这一场极其精彩,祝英台巧妙地运用隐喻的技巧,借一路的景色努力暗示梁山伯,却是对牛弹琴,即使我学的是梁山伯一角,也不禁替她着急,想骂一声“呆子”,但又隐隐约约感受到,祝英台虽然想让梁山伯明白她的女子身份,快快来求亲,但这一路上,朦胧的气氛,也另有一种快活的感觉,又因为离别在即,这“精彩”却更类似“断头饭”,最后一顿非要丰盛一些才好。写到这里,我又情不自禁想起了初恋,毕业季,这样的词,和十八相送中的梁祝似乎是相合的,朦朦胧胧的喜欢,离别前最后的欢喜,怀着隐忧的快活,就像是这样了。

  这一场还衍生出了一种讨论,那就是梁山伯是否有同性恋倾向,他死活明白不了祝英台的暗示,却在最后说起小九妹时,问了一句“九妹与你可相象?”那么大家就在想,梁山伯在不晓得祝英台是女子身时,喜欢她吗?如果喜欢,那他爱上的是身为男人的祝英台吗?如果不喜欢,又怎么会问出那么一句话呢?我想,当时梁山伯对祝英台的好感是无可置疑的,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它定死为爱情,我认为在当时的梁山伯看来,祝英台是他欣赏的知己,在他不知道她的女儿身之前,他的感情是不会向着嫁娶的爱情发展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感情没有向爱情发展的潜能。

  所以在师母托媒的时候,梁山伯才会呆若木鸡,惊喜万状,这种惊喜是不过脑子的惊喜,就是觉得自己的贤弟原来是个姑娘,那我可以娶她了,这种单纯的高兴。就好像你突然知道原来你暗暗喜欢的同桌原来也喜欢你,会有一种纯粹的欣喜。到后面回十八的时候,他一边走,一边想;一边想,一边乐,一一意会了十八相送时祝英台的暗喻,越想越幸福,越想越快乐。哎!我突然想到,也可以继续用上面的比喻,就好像你知道同桌喜欢你之后,回想起来你们共度的时光,觉得教你的那道题都是富有暗示的,越想越甜。

  到了楼台会的时候,两人不得不面临祝英台要嫁入马家的现实,梁山伯是想过抗争的,但他却说要去告官,很明显不懂人情世故,被祝英台拦了下来。却又气出了病,说“我死在你家里总不成!”非要回去不可。但他这时候的气愤伤心,却也是即时反映,就好像他知道英台是女儿身的时候不过脑子的快乐一样,真正悲痛欲绝的,是在家中拿着英台旧日的诗稿,看到她的青丝细发,听到前村人家姑娘出嫁的鼓乐之声,这样一点一点地明白,原来他与英台从前是很好的,但英台将要嫁去马家了,从此就不再会好了。这也好比初恋的分手,分手当时的伤心只是寥寥,真正欲绝的是后面的长夜痛哭,不舍徘徊,是想起从前的好,还会不由得突然甜蜜了一下,又想到,以后都不会这么好了,这样凌迟一样的钝刀子割肉的痛。

  你说梁山伯够深情吗?绝对够!不深情怎么能伤心到殉情?但同时他又软弱,他没有能力和现实抗争,他只能和自己较劲,染成疾病难挽回。最后也只能留下遗言殉情而去:

       我死后胡桥镇上立坟碑,
       立坟碑,立坟碑,
       红黑二字刻两块,
       黑的刻着梁山柏,
       红的刻着祝英台,
       我与她在世不能夫妻配,
       死后也要和她同坟台。

  梁山伯,真是一个迟钝的书生,他的爱情永远慢一拍,可却也因此有了余韵,显得纯美。

  到这里梁山伯的戏份已经完了,我却还想和大家分享一点触动到我的细节。第十三场化蝶固然震撼,但令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梁山伯死去后,祝英台哭灵时问梁山伯为什么一眼闭来一眼开,她问这不是因为老母亲,是不是不舍得师长同学,是不是不舍得锦绣才华,是不是因为没有人披麻戴孝,她问了一圈,最后才敢问出口:是不是难舍小妹祝英台?

  她是不是不敢问?她是不是盼梁山伯不舍她,又怕梁山伯不舍她?复杂纠结的情感,便在这几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实话实说,下笔的时候想的是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想的是梁祝的现实意义价值,但又跟着把这爱情故事走了一遭,就只想说说他们的爱情。虽然大家常把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放在一起看,可梁祝的爱情,确确实实是一个东方的爱情故事,它迟钝,朦胧,不大热烈,像初恋一样,却因此而显得纯美。

  另:忽然想起了李碧华 在《胭脂扣》中的一句话: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的美丽。梁祝的爱情,甚至并没有以爱人的身份度过一刻欢愉时光,却可以化蝶,是不是也庆幸,这爱情没有经历婚姻,没有经历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经历现实和生活的磋磨,就在最纯美的时候,止于化蝶呢?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19-2-7 09:51
学戏中通过对具体唱腔细节和身段细节的琢磨,会对梁山泊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多喊嗓,多练台步,多把玩扇子
作者: さかなおかゆ    时间: 2019-2-10 14:03
有恋爱体验的孩砸体会人物就是不一般~~~嚯哈哈哈哈哈
话说有很多人把目光纠结在“九妹与你可相像”这一句上啊,不过我觉得听说好朋友有个双胞胎妹妹后问一句和你长得像不像不是应该的嘛,况且他这位好朋友祝英台还是个“美男子”嚯哈哈哈哈哈
不过老戏都经不起推敲,一开始看戏总会把目光更多放在剧情上,以后看多了就会渐渐明白其实戏曲的剧情人物都是为唱腔身段等程式的设计而服务的~~~
多看戏~看好戏~加油ヾ(^▽^*)))
作者: 沈清焰    时间: 2019-2-10 17:47
风清朗 发表于 2019-2-7 09:51
学戏中通过对具体唱腔细节和身段细节的琢磨,会对梁山泊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多喊嗓,多练台步,多把玩扇子

好嘞,当时分析的时候主要还是对剧情,看了大家的帖子发现唱腔和身段分析也大有帮助
作者: 沈清焰    时间: 2019-2-10 17:51
本帖最后由 沈清焰 于 2019-2-10 17:52 编辑

加油加油!╰(*︶`*)╯
学姐的话让我有了新思考呢(˙︶˙)
戏曲的剧情人物和唱腔身段之间的关系,还是要继续摸索呀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