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宝莲灯 思亲》刘彦昌的人物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辰辰辰辰堡    时间: 2020-1-30 19:02
标题: 《宝莲灯 思亲》刘彦昌的人物分析
《宝莲灯 思亲》刘彦昌的人物分析
01190833黄辰妍
宝莲灯 思亲》刘彦昌的人物分析《对月思家》选段节选自越剧神话剧《宝莲灯》,是该剧中的经典唱段,也是范派小生选段中的名家名段。
先说说人物形象。在搜索资料前,我受影视剧《宝莲灯》的影响,以为刘彦昌先娶的是三圣母,三圣母为爱不惜犯下天规,在诞下沉香后被兄长压在华山底下,刘彦昌思念三圣母而唱了此段。
可是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范派是范派,影视是影视,两个截然不同。范派的刘彦昌就是个渣男!从“你若要唤卿,等你得功名荣耀归来再唤卿”可见王桂英和刘彦昌成亲是在其上京考取功名之前。而三圣母和刘彦昌成亲显然没有异议是在上京后的。所以刘彦昌是先娶的王桂英,这边厢还在痴痴怀恋与桂英的卿卿我我,那边厢就同圣母缱绻缠绵共赴云雨、结为连理。先背叛王氏,等三圣母大难临头后又抛开三圣母,选择回归原来的家庭,转头就开始思念王桂英唱起了这出《对月思家》。从唱词“曾记得与桂英初成婚,兰闺香暖对红裙,那珠灯遥遥在前引,伶俐的婢女扶了卿,还记得我叫你卿卿,你不答应”可以看出,词中“你”指的就是前面的王桂英,故此处刘彦昌思念的是王桂英。又从唱词“还记得别考那年送我行”中的“那年”可以看出,这出唱段不是在刘彦昌与王桂英初分别即刚离京的那一年唱的,而是几年后唱的,也就是刘彦昌后来背叛三圣母,转而寻求发妻王桂英时所唱。在虽然,在古代一夫二妻也还算正常,但是如此反复无常、性情薄凉至此的也不多见吧。从此,再听《对月思家》不免给人薄幸之感。
再从学唱角度来说,这一唱段的调门比较高,是我很难企及的高度,ε=(′ο`*)))唉。作为范派的经典,自然少不了数也数不完的转音腔,这也是很要命的,明明没几句唱词,硬是在这种情况下一拖再拖拖成了四分半钟。前面一句刚数完有多少个腔,下一句就忘了,过于繁复悠长。但是也正是着无穷尽的转腔体现了对月思家的相思之苦,那种缠绵之感。还有一点就是唱词的高度重复性和逻辑性,“君也问来卿也问,君问卿可相思君,卿问君可相思卿”“谁是你的卿,就是你的卿,也不许你唤卿,你若要唤卿”等,都需要对剧情的熟悉和理解才能更好的记忆。
最后从舞台表演的动作角度来说,动作很多,也正体现了刘彦昌的花心和浓烈感情。交替撩袖,甩袖再撩袖。在“见月如见意中人”后有向后走一圈,自此动作开始变大。“曾记得与桂英初成婚”两手食指伸出从两边向中间靠拢;“那珠灯遥遥在前引”一手背后,一手前指;“伶俐的婢女扶了卿”舞台另一侧大步走,作搀扶动作……面部表情的话,前半段相较略严肃,但也是笑颜;后半段多呈现微笑模样,似回忆起与王桂英的美好点滴。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20-1-30 23:46
你们很多人都遇到一样的问题,我也一并说了。学唱遇到大腔,要自己学会分段处理,一个大腔,自己找节骨眼,分成几段,一段段学,记住了,唱数了,不会忘了,学准确了,再学后面一段,两段学完连起来练,连起来再小声跟着原唱唱,看看声音是否重合,哪里不对,一段段慢慢学,全部学完再全部连起来,这样有助于记忆,不会唱混了,唱乱了。
你说的唱到后面忘了前面,那就把进度放慢,先把前面学瓷实了再往下进行。
作者: さかなおかゆ    时间: 2020-1-31 00:10
越剧范傅版《宝莲灯》全剧早已失传,若按后辈陆锦花金采风根据范傅剧本改编的《劈山救母》来看,此剧剧情应当是,刘彦昌进京赶考,途径华山留宿,与三圣母结为连理,后因二郎神施威压迫,夫妻分离,刘彦昌承妻托付,带幼子沉香赴考得取功名,迎娶京城贵女王桂英为妻,也便于照顾沉香,这才有了著名的“二堂放子”。范傅版虽已失传,且本段唱确为旅途中思念妻子桂英所唱,但难以凭借这寥寥词句断定本版中刘彦昌迎娶两任妻子的先后顺序,建议小学妹在学习本唱段时回归唱腔本身,尽量把握范派憨直、大方、醇厚、朗润的特征,尽力感受与表达本段唱腔中甜蜜回忆里暗含一丝丝神伤的深切质朴的思念之情。

另:就全剧的舞台设计而言,即便刘彦昌是先娶三圣母后娶王桂英,继而二堂放子,这剧情也说不上完全符合现代的价值逻辑。但是,戏曲如果完全经得起推敲,就不是戏曲了。在戏曲里最重要的并非剧情本身,因此很多戏码不必仔细推敲,只要唱念做表设计得符合人物,身段编排与唱腔设计完整且出彩,就是好戏。这一点相信殷师在讲座中已经与众米米解释过,当然,要习惯这一点,还需要各位米米多看戏,看好戏,逐渐加深体会。戏是取之无尽的,我们都需要继续积累,继续进步。

加油!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