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旧论坛帖]扬州清曲(广陵飞) [打印本页]

作者: 光裕    时间: 2009-10-29 22:16
标题: [旧论坛帖]扬州清曲(广陵飞)
扬州清曲,又名“广陵清曲”,旧时俗称“小昌”或“小曲”。扬州地方曲种。流行于扬州、镇江、上海等地。
  扬州清曲源于民歌,形成于清乾隆时期。此际,本地广为流行的民歌从简单的传唱衍升为表演性的演唱艺术,伴奏也开始从单一乐器发展为数件乐器,并讲究演唱技巧,有了经常演唱的剧目。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一内称:“小曲以琵琶、弦子、月琴、檀板合动而歌。”是这一曲种演出活动的最早记载。卷中还记述了当时流行的曲牌、曲目和演唱、操乐器的高手名家。

    从晚清到民国年间,小曲有了很大的发展,影响日益扩大。有不少小曲曲牌流传到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同时本地小曲也汲取了一些外地民歌,从而使曲牌较以前更丰富,曲调更多采。在所使用的数十支曲牌中,有的曲调简洁明快,有的旋律婉转优美,腔调繁多,各具特色。许多曲牌被扬剧吸收,丰富了扬剧音乐。有的曲调优美的曲牌,如[南调]、[满江红]、[梳妆台]等,配以多种唱词,成为久唱不衰的单支曲。在曲牌丰富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大量用多支曲牌连缀的“套曲”,以及由数首套曲组成的连本套曲,可演唱长篇故事,表现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如《三国志》、《红楼梦》、《风儿呀》以及难度相当大、被认为可用作检测清曲歌唱者水平高低的《九腔十八调》(即《俏人儿我的心肝》)等,一直流传至今。在演唱方面逐渐以男性居多,唱法上有了“可”与“阔口”的区分,前者指男性模仿女性声腔,后者指男性用本来声腔。伴奏渐趁和统一用二胡、琵琶等弦乐器和敲打檀板、瓷盘、酒杯,更显的典雅和富有地方特色。
作者: 光裕    时间: 2009-10-29 22:16
标题: [旧论坛帖](广陵飞)
保护和继承是摆在扬州清曲面前最严峻的问题!
希望有识之士来帮一帮啊!!
作者: 光裕    时间: 2009-10-29 22:17
标题: [旧论坛帖]扬州清曲进入“省重点”(秋华馆主)
扬州清曲是植根于江淮大地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它已经被列入江苏省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首批重点保护项目。这门古老艺术的发展有望迎来一个新机遇。
江苏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会议上,各地共报送了37个民间艺术项目,最终,扬州清曲、南京白局、无锡泥人等13个项目脱颖而出,它们将每年获得400万元的财政支持,用于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这让清曲研究工作者们激动不已。
  扬州清曲研究室副主任朱祥生说:“第一要挖掘资料,第二要建立传习机构,第三还要编撰专著。”
  扬州清曲发源于元代,繁盛于明清,已经有六百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悠久的曲艺之一,更是扬剧、道情等诸多扬州地方文化的源头。脍炙人口的《茉莉花》也是从清曲《鲜花调》中衍生出来的。
作者: 光裕    时间: 2009-10-29 22:17
标题: [旧论坛帖]王万青(广陵飞)
王万青(1899-1967),扬州人。11岁随父王必成习昆曲,3年后改习扬州清曲,同时学二胡和琵琶。20岁加入清曲团体“南局”,曾多次与先辈及曲友同台演出。在艺术实践中,融汇众家之长,形成王派风格。工窄口,唱旦。嗓音清亮圆润,吐字清晰有力,行腔丰满,板眼精确,运气自然;能熟练运用断、让、穿、闪、抑、扬、顿、挫等各种技巧,确切把握曲目主题,深刻表现人物性格与思想感情。所演《黛玉悲秋》等唱段,催人泪下。晚年悉心总结近代清曲名家及自己的演唱经验,写成《扬州清曲唱念艺术经验》和《扬州语音》两文,刊于《扬州戏曲》。
作者: 光裕    时间: 2009-10-29 22:18
标题: [旧论坛帖](谈曲)
扬州清曲可惜要绝种了!
作者: 光裕    时间: 2009-10-29 22:18
标题: [旧论坛帖](秋华馆主)
绝种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昆曲都要抢救了,何况扬州清曲!!
作者: 光裕    时间: 2009-10-29 22:19
标题: [旧论坛帖](广陵飞)
看看啊!希望他的发展好起来啊!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