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11月30日讲座《剧种、流派及经典剧目赏析(四)》 [打印本页]

作者: 蛋饺    时间: 2016-12-2 16:53
标题: 11月30日讲座《剧种、流派及经典剧目赏析(四)》
本帖最后由 风清朗 于 2016-12-3 00:09 编辑

       11月30日18:30,我社在学明204开展讲座《剧种、流派及经典剧目赏析(四)》。殷师接着上次讲座,继续为大家介绍越剧的各种流派与经典剧目。[attach]3495[/attach]
       上次讲座放了各种版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次殷师给我们播放了越剧的里程碑式剧目——1962年电影版《红楼梦》,由徐玉兰老师与王文娟老师主演。两位老师的表演是如此精彩生动,以至于87版电视剧《红楼梦》黛玉的选角就是按照王文娟老师的气质与脸型来选的。
       先看的是“宝黛初会”,然后是“读西厢”。相对于方正、硬朗的范派,徐派更尖细、嘹亮,比较挺拔,有许多滑音,会有许多挑音,音滑上去之后,就在高音区抖动的感觉。徐玉兰演的宝玉天真烂漫,很可爱。王文娟老师的王派宽而不粗,也会借用小嗓,但是没有那么多。林妹妹虽然幽怨,更多的还是小姑娘的感觉,单纯率真,冰雪聪明。两位老师的表演非常有感染力,不像是在被动地演戏,而是两个活生生存在的人物在生活的感觉。
[attach]3496[/attach]
       然后是“黛玉葬花”。我曾经很难理解黛玉的心境,现在看见王文娟老师的表演,似乎能体会到一些了。我们看王文娟老师的表演,知道这是好的,但不知道这是好到什么程度的。后来再去看一圈其他人的表演,才会感叹一声,大师就是大师哇。视频中拿锣鼓来代表风声,感觉特别好听,真有创意。后来殷师又给我们放了一段单仰萍老师的黛玉葬花,对比感觉王文娟老师的表演更生动更自然,更有小姑娘的感觉。单仰萍老师声音更宽,更薄一点,没有王老师的那种丰富的感觉,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殷师说是“脑后音”,都是了不起的功夫,真不简单呀。
       随后是“金玉良缘”。殷师还给我们放了一段尹派的宝玉的唱,好苏啊~~尹派宽厚、温柔,低沉,尤其是由念过渡到唱的叫板,听的我心都化了。和徐派的天真可爱不一样。殷师说,艺术的魅力在于不一样,同中求异。我想,活着的魅力也在于,每一分钟都和上一分钟不一样吧。
       殷师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图形和各种线条代表各个流派的特色。比如徐派,代表图形是细线条的三角形,范派是正方形,尹派是粗一些的圆形,毕派的线条更粗;傅派细一些,王派、袁派粗一些,戚派更粗一些这样。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只是方便大家初步了解。
       然后播放了方亚芬老师的《西厢记》。崔莺莺傲娇,红娘俏皮。羡慕张生,弹起琴来,崔莺莺就能听懂他的琴音。[attach]3497[/attach]
       随后播放了《柳毅传书》里的“湖滨惜别”。竺派冷峻、宽亮,介于范派与尹派之间。听说新版的《柳毅传书》公主得知柳毅的心意之后,高兴地满舞台跑圆场。。。再看老版的视频,公举还是比较含蓄的。太露骨总归是没有余味,不是很能理解戏曲里的海底世界和转圈圈。
       越剧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剧种,五十年前成熟。因此,它的剧本有很多是很新潮的。这是越剧的优点,现在有些剧团只排才子佳人的爱情戏,这是不对的。期待越剧排更多类型的本子。
      袁雪芬老师的《祥林嫂 问苍天》非常感人,看的我们个个百感交集
      最后有越剧各个流派的特点描述,就记得戚派“哆嗦啦特征鲜明组织严”,哈哈哈。
      这次讲座依然灰常精彩,期待下一次的讲座~

     

作者: さかなおかゆ    时间: 2016-12-5 13:26
求各流派特点描述
作者: 蛋饺    时间: 2016-12-5 14:13
是一个晚会的片段,编的很有趣
作者: 刘白白    时间: 2016-12-8 23:48
最后一张图很传神。神经了的张生要害殷劳斯
作者: 蛋饺    时间: 2016-12-9 00:04
刘白白 发表于 2016-12-8 23:48
最后一张图很传神。神经了的张生要害殷劳斯

哈哈哈哈哈哈,才发现,今日最佳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