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晚6:30,我社在学明楼开展了戏曲讲座。《走进戏曲艺术的真善美》系列讲座已结束,本次讲座的主题为行当与流派。讲座内容和之前相比,明显更加深入,需要再花一些时间去体会消化。
关于行当的分配与不同行当的特点,殷师结合PPT上的结构图作出了详细的解释。个人认为对行当的分配有一定的了解还是必要的。结构图也已发至大群供有事没能来听讲座的米米参考,内容较多,不在此详细说了。
接下来的内容是我认为需要花一些时间去体味与消化的。有关流派的形成。流派的形成必须要有“角儿”的存在。流派是人的艺术,人的特色,”角儿”的存在,流派的形成才有根基。如今无流派的形成,无“角儿”是很重要的原因。谭元寿先生曾说:媒体不要在称我为京剧表演艺术家,我父亲那一辈才是艺术家,我怎可与他们相提并论。谭元寿先生的父辈会300出戏,而先生自己会80出,故不肯被称为“家”。再观今辈,更是会得少了。无“家”,无“角儿”,何来流派?
另外行当齐全,剧中本身发展成熟,剧目丰富也是流派形成的重要条件。这可从越剧、黄梅戏等地方剧种看出。此外殷师提出的有关艺术生产的机制对流派形成的影响给我较深的印象。流派的形成是靠“角儿”的,其根本是人的表现力,然而如今艺术是分工产生的,剧本,服装,舞美等等都不是由演员决定的,演员需要做的基本是”照办”,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演员的能够自我发挥的空间有限。但凡有演员稍稍多一些表演的张力,也只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而无法形成流派。这样分析下来,戏曲至少在流派的形成方面走着下坡路,实在是可惜。
流派形成原因不止这些,以上只是为个人印象较深的。
讲完理论知识,殷师为大家播放了《单刀会》、《小上坟》、《霸王别姬》选段。
以上便是大致的讲座内容,我个人对内容的理解还是不太到位的,讲座的内容还需要慢慢消化。另外,看到不少小米米们主动带笔记本记录讲座内容,真心觉得大家很棒!不过也有不少米米有事没能参加活动,理论知识还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讲座的内容对周六学习身段是有帮助的,希望大家坚持听讲座,加油!
风清朗 发表于 2016-11-3 22:01
这两次的新闻稿看的我很感动啊,这不仅仅是一个社长在写活动新闻,也是一个戏迷在留下自己所见所思的痕迹。 ...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guangyuxiq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