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2月1日观看越剧《五女拜寿》及一点流派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15-2-2 22:30
标题: 2月1日观看越剧《五女拜寿》及一点流派思考
本帖最后由 风清朗 于 2015-2-2 22:34 编辑

2月1日下午,茅威涛带领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南京保利大剧院演出剧团的保留剧目《五女拜寿》,这次巡演似乎是剧团三十周年团庆安排的一部分。

比起昨天看的《二泉映月》,《五女拜寿》还是让我觉得舒服了许多,至少方方面面是那么回事了,譬如,同样是蓝玲,《五女拜寿》的服装看着就清爽了。至少这是个正经的戏,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

这是一个能在越剧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经典剧目,是一个曾经很不错的戏,是一个由此唱红了剧团和演员并带来一票粉丝的戏。对于这一场演出,我个人感觉,观众们大老远来看戏,这样的一种怀旧的意义,或者说,为了看看大名鼎鼎的茅威涛这个人,要远大于欣赏现场的舞台艺术。

本来昨天回来就该写新闻了,想来想去,说啥呢,没啥好说的,值得肯定的地方,那是这个戏本身的意义和曾经的艺术。值得吐槽的地方,也无非也就是演员的艺术质量本身,前天的新闻也都说了。除了昨天说的茅的嗓音越发的温柔、柔弱、低沉深情到很多音、很多字都听不清的地步,都被乐队盖住的地步,此外就是三女婿的范派茅腔化的问题,忒不爽了啊,在设定剧情和人物的时候,需要注意流派区分度,两个尹派,哦不对,两个“茅派”的邹氏兄弟俩同时在台上算什么呢?没有舞台反差啊。这么“和平演变”下去,三女婿迟早都是“茅派”的了。

《五女拜寿》的新闻到此为止。

我后来想了些别的,关于剧目中流派的继承问题,自己的一些想法,也没啥主题,就是把自己从一想到二,从二想到三的一些东西整理记录下来看看能不能说的圆、说的完整。比如《武家坡》,薛平贵和王宝钏,什么流派都能唱;比如《草船借箭》,原本也是什么流派都能唱,后来由于谭富英和马连良两位大师有电影录像传世,谭派忠厚爽朗和特点和马派飘逸潇洒的特点被观众熟悉,两位的合作被广大观众所认可,所以目前谭派鲁肃和马派诸葛亮的搭配比较主流,但是也有其他的前辈大师和后辈演员们搭配模式,都不为错;比如《望江亭》,张君秋的流派代表剧目,现在演这个戏,必然都是张派;再比如《锁麟囊》,程砚秋的流派代表剧目,也是非程派莫属的戏,不过也有演员,比如上海的史敏,梅派的,但是尝试去用自己的风格去演绎这个戏,这种尝试有赞赏的也有批判的。除了这四种模式,还有什么,欢迎补充探讨。

铁打的剧团流水的演员,一代代的更替,未来还有什么流派都是说不准的。当然,也会为了继承本剧团的经典剧目专门去培养演员去学哪个流派,或者干脆引进某个流派的演员充实剧团。比如《徐策跑城》这样的麒派剧目,每个剧团都可以演,没啥版权的,但是如果周信芳大师所在的上海拿不出一个像样的麒派戏未免也太丢先人的脸了,所以从外地引进了陈少云。

有的时候,看演员定剧目,剧团里有哪些流派,哪些演员能挑大梁就排哪些戏;有的时候,根据剧目定演员,要排什么戏,特别是阵容强大的戏,演员之间棋逢对手,这戏才好看,如果单单在自己剧团找,缺合适的流派、或者虽不缺流派,缺的是这个流派中顶尖水准的的演员,自己团没有就引进,引进不了就借。

有的戏,原班人马演过了,但是未来是不是还要这样的搭配呢?或者其他剧团演呢?如果戏里人物众多,流派方面如果完全照搬第一版的搭配似乎也不现实,我个人觉得,除了主要角色保留原本流派之外,其他角色可以根据剧团的条件看菜下锅。那么唱腔呢?可以不大改唱腔,用其他流派的音色和特点去唱,也可以彻底改腔换风格。甚至,主要流派也可以改。

最后询问下,越剧现在是不是只剩下固定搭配的流派戏了?
作者: 已歌    时间: 2015-2-2 23:33
本帖最后由 已歌 于 2015-2-2 23:35 编辑

拼盘版梁祝呀哈哈哈哈

盘夫,有过红鬃烈马般人尽可*的历史,不过现在貌似也成了固定流派专利了
作者: 已歌    时间: 2015-2-2 23:37
根据剧团的条件看菜下锅。那么唱腔呢?可以不大改唱腔,用其他流派的音色和特点去唱,也可以彻底改腔换风格。甚至,主要流派也可以改。

。。
。。
。。
。。
。。
。。
。。
。。
。。


柳毅传书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15-2-3 00:44
已歌 发表于 2015-2-2 23:37
根据剧团的条件看菜下锅。那么唱腔呢?可以不大改唱腔,用其他流派的音色和特点去唱,也可以彻底改腔换风格 ...

《曹操与杨修》不就是么,言兴朋不在剧团里了,让何澍演,有的腔没改,他用自己的方法唱,但是能听出是言腔,有的是彻底改了。
作者: 已歌    时间: 2015-2-3 11:35
风清朗 发表于 2015-2-3 00:44
《曹操与杨修》不就是么,言兴朋不在剧团里了,让何澍演,有的腔没改,他用自己的方法唱,但是能听出是言 ...

这是在黑何澍么。。。。。。。。。。。。。。。。。
作者: 徜徉有道    时间: 2015-2-6 01:10
本帖最后由 徜徉有道 于 2015-2-9 23:51 编辑

       我应该是社里所有去看演出的人中最他妈窝心不爽的那一个······
       有一点一定要强调,要更正——《五女拜寿》的服装设计是——余芳,不是蓝玲。这种土得掉渣且不能代表浙百高大上的审美的服装怎么会出自蓝玲之手呢······
      
      那天浙百的班底还是很有诚意的,人能是原版的基本都是原版,本来老魏我还是满喜欢的,老魏的三姑爷我还是很待见的,开场前我还担心会是江瑶演三姑爷,因为头一天浙百演二泉,台上看江瑶,觉得她就要唱不动了。看到字幕打出老魏的名字,我还激动地带着陶慧一起鼓掌,还被旁边南青越的杨大boss嘲笑:你至于么?又不是方雪雯回来了······
      但是看完戏,邹三夫妇两人整个好没有存在感啊,被徐爱武、董老爹和毛团长以及陈辉玲这机个大boss虐成渣渣······以及老魏的唱作,已经要分裂了······他已经不是一句毛一句方了,是半句毛半句方,高音方中底音毛,偶尔还意图表现自己的风格,秀浑厚的范派唱腔,于是三姑爷整个就是毫无存在感,以及存在感很不适·········并且周燕学颜佳远距离观看基本上可以以假乱真了·······

       作为方总的死忠粉,以及一个三观基本正常的越剧迷,我觉得我有责任在这里给大家说一句,五女,是一出很有特色的传统的地方花部戏曲家庭伦理剧,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典范。对于这出戏,我个人想说的很多。在此先按下不表,以后有时间撰文深八。我推荐大家看原版的老舞台版。

     于我个人而言,不是说作为方迷一定要在后辈身上毫无道理地看到方雪雯的影子,但方雪雯的痕迹,在浙百,已经开始很是明显地慢慢人为地被洗刷殆尽了,这真是连起码的尊重与肯定都没有啊···


    最后,关于流派,我只想说,坑太深。


ps:那天饰演三姑爷邹应龙的是青年演员魏春芳。说青年,其实也不年轻了。这曾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范派小生。她规矩的范派回十八,秒杀张琳,之所以提到张琳,是因为老魏也同样秀了厚底功,同样都是作为越剧大赛的参赛选场。推荐,值得一看。
作者: 颖之    时间: 2015-2-7 21:58
并不是“只剩下固定搭配的流派戏了”,比如《庵堂认母》有金范、戚毕、尹王等几个版本,《孟丽君》中皇甫少华有范派、陆派和尹派,原来《柳毅传书》筱水招唱的不是袁派,但是现在新版的陶琪整个是袁派唱腔。方雪雯当年跟方亚芬搭《送信》,申息也就改了范派唱腔,《断桥》在浙百许仙唱的是尹派,到了绍百因为是吴凤花演就改了范派,词都是一样的。新编戏的话,老版《风雪渔樵》里的杨孝天,黄慧演的时候就唱陆派,裘艳演的时候就唱徐派。越剧毕竟年轻,根基浅,受到的束缚相应就少,对于改流派什么的还是很灵活的,只有那些老艺术家传下来的,具有流派传承性和代表性的剧目,还有某些优秀流派传人的代表剧目,基本上流派是固定的。当然了也有比如八大流派《十八相送》这种专门用于流派展示的晚会型段子。基本上来说情况和京剧大差不差。按理说流派都是人创的,戏也都是人演的,没有必要作茧自缚画地为牢,根据演员自身特点、院团情况和剧情需要调整流派很正常,真能自成流派也值得鼓励,比如金采风和吕瑞英当年都是袁雪芬的学生,也有无数评论家撰文鼓励和呼吁越剧应当有第三代流派的产生。但是小百花全团茅化明显不是一个新流派产生的正常健康的状态吧。。。芳华一尹独大有历史原因,小百花感觉是全做了某人的炮灰。当年小百花的一大重要特点不是流派纷呈么?不是集中了浙江各个流派最优秀的青年演员么?现在的小百花还百得起来么?茅曾经不无骄傲地说有人将成为她的粉丝这件事戏称为“掉进了茅坑”,感觉这个话用来形容现在的小百花还真是挺贴切的。。。。
作者: 颖之    时间: 2015-2-7 22:09
据说八十年代越剧流派刚刚基本定型的时候,上海越剧界还一度闹过一阵纷纷扰扰的派系纷争~流派之间,流派传人之间,流派戏迷之间,流派传人戏迷之间。。呵呵呵呵。。而且这个流毒貌似今天依然还在,比如第二届越女争锋把白燕升气哭。。。呵呵呵呵。。。还是安静地看戏吧,有些事情宁愿不要知道
作者: 徜徉有道    时间: 2015-2-10 00:12
颖之 发表于 2015-2-7 21:58
并不是“只剩下固定搭配的流派戏了”,比如《庵堂认母》有金范、戚毕、尹王等几个版本,《孟丽君》中皇甫少 ...

亲,那个是裴燕,不是裘燕;<<送信>> 当年申息是尹老和范老分饰的,只是范派现在也不怎么演,印象中,很多年前我在电视上还看过陶琪和吴凤花的版本。
以及,小白花所谓的流派纷呈···,呵呵···那不是小百花主观上愿意打出来的招牌,至少并不是其以后打算要走的路。有人以为一茅独大,是因为她优秀,或者是她厉害,其实图样图森破,如你所言,有些事,宁愿不知道.
但是,毕竟有些人,不管是戏迷还是相关的研究者,还是不满足于仅仅只是看戏的,有些思考是在所难免的。
作者: 颖之    时间: 2015-2-10 17:40
徜徉有道 发表于 2015-2-10 00:12
亲,那个是裴燕,不是裘燕; 当年申息是尹老和范老分饰的,只是范派现在也不怎么演,印象中,很多年前我在电 ...

恩~是裴艳~我把名字打错了~裘艳是杭越的尹派小生,就是《一缕麻》里那个最后完败的师兄。。。申息不是俩人分饰吧?我记得《山河恋》抽签定角色,范老抽到的是钟兕啊~
作者: 颖之    时间: 2015-2-10 17:43
徜徉有道 发表于 2015-2-10 00:12
亲,那个是裴燕,不是裘燕; 当年申息是尹老和范老分饰的,只是范派现在也不怎么演,印象中,很多年前我在电 ...

据说1980年虹口越剧团曾经重排过全本的《山河恋》,不知道为嘛后来不再演了。。。隐隐感觉水很深的样纸。。。
作者: 徜徉有道    时间: 2015-2-13 00:02
颖之 发表于 2015-2-10 17:40
恩~是裴艳~我把名字打错了~裘艳是杭越的尹派小生,就是《一缕麻》里那个最后完败的师兄。。。申息不是俩 ...

大概首演是抽签,后来不是演过很多场咩~~~我记得范老是演过的。
作者: 徜徉有道    时间: 2015-2-13 00:02
颖之 发表于 2015-2-10 17:43
据说1980年虹口越剧团曾经重排过全本的《山河恋》,不知道为嘛后来不再演了。。。隐隐感觉水很深的样纸。 ...

虹口演过啊?哇~~~~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