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黄梅戏新编戏《小乔初嫁》观感 [打印本页]

作者: 存青    时间: 2014-2-3 23:49
标题: 黄梅戏新编戏《小乔初嫁》观感
       年前随父母去看了《小乔初嫁》,却拖到现在才写这篇观感,导致很多当时的看法被忘却,实在是很罪过。只能凭回忆说一说对这个戏的一点想法。
    此戏以三国故事为背景,写曹操侵犯东吴,孙权命周瑜抵抗,曹操使反间计声称献出周瑜新婚之妻小乔便即罢兵,使得周瑜纠结万分,东吴军心涣散。小乔为护周瑜以及军心,孤身前往曹营。
    上网搜了一下,导演张曼君说,这部作品主要着眼于安徽本土文化,配上黄梅戏民间性的特质,将“女神”小乔请入民间生活,希望真正还原一个作为女人的小乔。导演和编剧确实“女神民间化”上做了一些工夫,但似乎并没有达到效果。剧中为小乔在生活化情节中找了一个“支点”,即王小六和小六妻“叶儿”。叶儿家是卖豆腐的,叶儿和小乔是互称姐妹的闺蜜。戏中有小乔造访叶儿,劝和小六夫妻等场景。民间性与本土文化就全借着这个关系和故事本身相联系。这段故事观众都熟悉,三国故事的长河落日和民间生活小桥流水本就存在落差。如果故事说得好,观众或许可以接受,但整个故事自圆其说的感觉太过明显,细细分析总有龃龉。比如“劝和”一场,王小六夫妻因小六赌博一事争吵,小六便跑到都督府闹事,牵出小乔劝和以及孙权与众将议论国事的情节,未免荒唐了些。此外戏中加入了传统戏《打豆腐》桥段,由于植入性太明显,没有改编,显得生硬。
导演所说的小乔的“平民性”诠释的并不成功。为其配一个民间好姐妹,让他们同欢喜共患难顶多显得小乔很“亲民”,本质上她还是高高在上的。后半部分她只身渡江,与曹操周旋,以至于最后因为“医者仁心”的教诲,不顾敌仇为曹操解了头风之痛。这些理想化的情节使小乔成为了一个彻底的高大全的女神,反倒单一无趣起来。窃以为,在人物加入民间性的方面,应当就人写人,不在于绕着弯子让她出现在民间性场景里,而是让小乔本身具有普通人的性格与生活。剧本完全可以在这上面添加笔墨。可是编剧似乎限制于旧故事,把始末交代的太清楚,重视了情节却忽略了人物。(比如选择以曹操欲犯东吴,欲得小乔开场)。
     小乔的平民性与女神性的统一上,其实有一个很好的节点,就是小乔与周瑜的分离。她是珍视爱情的普通女子又是处于风尖浪口的美女小乔,不愿离开丈夫又必须离开,为丈夫解围。这里恰是“戏眼”。可以成就人物,更是展现周乔爱情的关节,并将全剧引向高潮,完全值得大书特书。然而小乔的离开只被一点而过,渡江一段却被作为重点,小乔周瑜在台上走来走去互表衷肠。但这已经是“顶点后的瞬间”了,其冲击力远低于矛盾解决前。并且使小乔显得单薄,周瑜更是无力之极。
至于其他人物,大都督周瑜这个人实在是没有写好。只是一个承担着传统故事的人物,不见半分性格,虚无的很梅院军是照着剧本演,缺了些神采与思考。曹操是按着传统路子塑造的,很鲜明,演员是徽京剧院董成,演的也不错。华佗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人物,有他的两面性,也有原则,塑造的很成功。
     这部戏还有一个值得讨论的地方,就是舞台和表演上新手法的运用。(所谓新手法只是与传统戏的舞台和表演做区别,其实是借鉴别人用过的手法)舞台中间加了一个转盘,人物在上面旋转起到加深情感和转换时空的作用,这是可以的。但是这部戏里好像用多了,比如最后小乔救曹操,曹操侧卧,小乔跪在他身边,转盘缓缓旋转,未免二了一点……(话说你这样结尾周瑜不会有意见么)。还有,劝和一场,用几个大屏风的移动表示场景转换,也是可以的,不过我还是觉得,这种东西能少用就少用,能不用就不用。戏本身可以通过表演、台词等表示场景转换、人物情感。其他手段是烘云托月,不能喧宾夺主。
     最后,此戏唱词上出现了一些错误,似乎编剧有文学功底但是不怎么细心。比如用浩浩汤汤形容军队气势。
主演何云,听妈妈说是个不错的年轻演员,演唱身段个条形象什么的都挺好。这部戏的表现来看也的确很不错,在年轻演员中是很优秀的。但是也有专业人士说她的表演和舞台爆发力还不如上戏的学生,妈妈也说何云缺乏自己的思考,属于领导说啥就干啥的类型。这我无法妄评,但是期待未来会有真正优秀全面的演员出现,也希望会出现哪怕一个高档次的,在编排、剧本、演员、曲子、唱词上都完善的剧作。
P.S:这剧名乍一听是写结婚,其实跟结婚一点关系没有,而且一点也不粉……(而且为什么这个剧名听起来就粉啊!不要想太多哦)
     这样看来,此戏点题点得很隐晦…
[attach]1975[/attach][attach]1976[/attach][attach]1978[/attach]
作者: 已歌    时间: 2014-2-4 00:33
为了表达某高大主旨而刻意折腾几乎都会杯具。。。除非主题真的能高大到“敏感”的地步,而且演员对戏的理解达到不低于编剧导演的层次。。。其实仅仅第一点就已经十年磨一剑可遇不可求了。。。
其实人性的那点东西,传统戏已经表达得多么的羚羊挂角润物无声。。
作者: 刘白白    时间: 2014-2-11 23:32
我想知道,小乔弹那玩意儿的时候,配的是什么乐器的动静
作者: afeng152    时间: 2014-2-12 11:45
《小乔初嫁》是省黄年前为何云排的冲梅大戏,目前还只是在合肥试演了两场,我们外地人无缘观看,只是一直在网上关注,所以个人对剧情不好评说。。
看到许多戏迷传的剧照,感觉服装、发饰是不是受了吴宇森导演的电影《赤壁》的影响哇?那服装虽然基本符合朝代特点,但在戏曲的舞台上不够美观,裹得跟个粽子似的,身段施展得开来吗?那发饰也太简单了吧!!!难道就为了塑造一个“民间小乔”???还是照着电影林志玲的造型弄的?关键人家林大美女本身锥子脸,这样的发型能驾驭,而何云本身脸就不尖不细,弄上这发型倒显得圆大了些,扮相大打折扣,实在与“三国美女”有点距离。。。。。所以相比较更喜欢越剧《铜雀台》里方女王的装扮,虽然服装也厚重了点,但最起码称得上是“美女”,还有水袖能舞一舞。。。。呵呵
曹操是徽京剧院的梅花奖得主董成老师,省黄排大戏并不是第一次请外援了。。。《雷雨》请的徐世银老师,《秦香莲》里面的包公请的也是董成。从侧面看出省黄行当已不全了,老生老旦花脸男丑彩旦都是濒危行当了。。。。。
作者: 素月    时间: 2014-2-12 15:05
afeng152 发表于 2014-2-12 11:45
《小乔初嫁》是省黄年前为何云排的冲梅大戏,目前还只是在合肥试演了两场,我们外地人无缘观看,只是一直在 ...

你看《魂断孔雀台》的新造型了么。。。那马尾辫。。。
作者: 存青    时间: 2014-2-17 21:40
刘x小超 发表于 2014-2-11 23:32
我想知道,小乔弹那玩意儿的时候,配的是什么乐器的动静

配器和动作完全跟不上,还有背景音乐……完全不和谐
作者: 存青    时间: 2014-2-17 21:42
afeng152 发表于 2014-2-12 11:45
《小乔初嫁》是省黄年前为何云排的冲梅大戏,目前还只是在合肥试演了两场,我们外地人无缘观看,只是一直在 ...

服装挺土的其实。 其实并没有什么大身段,群舞倒是有不少
作者: 存青    时间: 2014-2-17 21:43
不过这个比长恨歌好太多啊!
作者: 已歌    时间: 2014-2-17 23:15
素月 发表于 2014-2-12 15:05
你看《魂断孔雀台》的新造型了么。。。那马尾辫。。。

魂断嘛台?
作者: 慕容小刀    时间: 2014-2-26 20:25
赞“顶点后的瞬间”。。。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