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12月28日观看“朱鹮国际艺术节”系列演出 [打印本页]

作者: 刘白白    时间: 2014-1-2 00:30
标题: 12月28日观看“朱鹮国际艺术节”系列演出
本帖最后由 刘x小超 于 2014-4-2 22:58 编辑

十二月二十八日下午二时,我社社员江之源、黄梦媛、路露、刘超在朝天宫二号兰苑剧场观看“朱鹮国际艺术节”系列演出:《一桌二椅》、《朱鹮信件》。剧目构思新颖,布景简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剧新体验,不失为一种尝试。
作者: 宝哥哥    时间: 2014-1-2 22:22
据说看不懂呀~~~
作者: 已歌    时间: 2014-1-2 23:29
放胆说。。
作者: 刘白白    时间: 2014-1-3 00:04
已歌 发表于 2014-1-2 23:29
放胆说。。

外行看个热闹,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作者: 无趣的lucie    时间: 2014-1-3 22:53
宝哥哥 发表于 2014-1-2 22:22
据说看不懂呀~~~

看的时候表示智商情商同时拙计。
作者: 刘白白    时间: 2014-1-3 23:38
已歌 发表于 2014-1-2 23:29
放胆说。。

我想,除了一桌二椅 和 戏曲身段可以体现出些戏曲元素外,丝毫看不出什么别的意味来,跟昆曲似乎更是关系不大。圆场、云手,有些戏曲身段基础的都可以胜任,丝毫体现不出昆曲自身的特色来。朱鹮和世阿弥之间的顾影自怜,惺惺相惜,也全然是闭门做梦,岂能起得到保护,更遑论是发扬了。自然之物的灭绝,大多缘于其有用,而艺术形式的衰微,则恐怕是因为无趣居多。在我所看到的评论中,已经有人把这演出成为概念昆曲或者现代昆曲艺术了。昆曲在这其中实在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存在的价值,大概是个噱头,大概是个项目,大概是个任务吧。称概念昆曲或现代昆曲艺术,我想着恐怕是人们的误读,而误读大多缘于宣传的误导。
不知所谓,也就皆有所谓,一切都有所谓,也就没有什么对错。这大概是现在新事物、新思想所一贯秉承的。无节制的自我表达,霸道极了,丝毫不用考虑观众,也不必考虑上座率,因为这是纯艺术,需要摒弃一切,专注于纯粹的艺术体验中。如果是这样的话,何必买票!何必公演呢?约一些专家,开个小型的观摩会,演出结束,每人赞扬几句,一同聚餐,不是很好么,多么纯粹呀!
我注意到2012年首届朱鹮艺术节特稿《若创作无思考 则表演无意义——关于一场艺术实验的报告》有这样一句话,实在让人感到不适:“也许大多数的异议者已经缺席,因此出席的观众总体显得高端。”这句话,令我颇多疑惑。是有异议者低端,无异议者高端呢,还是缺席的低端,出席的高端呢?还是看不懂的低端,看得懂的高端呢?如我这样整场看完,一头雾水,只记得青年花脸演员越来越快地蹭桌子的观众是高端还是低端呢?大可以玩味玩味。
很多东西都变了,许多话也都有商量的必要了,观众是演员的衣食父母、金杯银杯不如口碑,这样的话大概于今是不适用的了吧。我总以为还是应该由专业的舞台演员参与这种实验,这些昆剧院的青年演员说起来还都是很珍贵的,是昆剧院的希望呀,应该让他们专心些。这样的实验,对这些演员,对昆曲,想必都没什么大好处。
在这样一场”国际性“的演出中,居然还有错字,实在令人咋舌。“昆曲演员”、“徐思佳”、“朱鹮”在唱纳兰性德《长相思》时,将“乡”唱作了“卿”,出示的字幕也是如此。我想,在这样的制作中有这样的疏漏是不应该的吧。当然,若要说这是有意如此的,我丝毫没有意见。如上所言的那样,这样的制作,一切皆有所谓,也就不存在舞台事故了。
或许是我们进错了戏园子了吧。又或许朱鹮的羽毛,是皇帝的新衣吧。
作者: 无趣的lucie    时间: 2014-1-3 23:43
刘x小超 发表于 2014-1-3 23:38
我想,除了一桌二椅 和 戏曲身段可以体现出些戏曲元素外,丝毫看不出什么别的意味来,跟昆曲似乎更是关系 ...

斗胆点赞。
作者: 刘白白    时间: 2014-1-3 23:47
黄梦嫄 发表于 2014-1-3 23:43
斗胆点赞。

放胆说。。
作者: 无趣的lucie    时间: 2014-1-4 01:11
刘x小超 发表于 2014-1-3 23:47
放胆说。。

胆已被点赞用完。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