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三月部分教戏记录总结和一些想法 [打印本页]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13-3-29 14:41
标题: 三月部分教戏记录总结和一些想法
最近活动频繁,新闻来不及一一写了,索性我来写一篇。

[attach]1604[/attach]
【湖边喊嗓图】

“春华秋实”光裕戏曲社十周年庆典的重头戏——两场戏曲专场,节目质量必然是重中之重。三月一个月我们经历了两轮教学和抠戏,我这里仅把我手头的教学记录写出来,作一个说明。

何晓敏、史逝远、陶慧、吴瑞林的教戏记录也可以发一下。

3月2日专场节目一审。出乎我的意料,大家基本上都可以完全的演下来。当然问题也很多,在一审后当天也大致做了点评。

接下来就是第一轮的抠戏,侧重点主要是唱腔、旋律、音准,然后是身段和走位。

记录如下:
3月5日,《上天台》(唱)
3月6日,《花田错》(唱+身段),刘冠东《见娘》(唱)
3月7日,严丽梅《醉酒》(唱),《文姬归汉》(唱)
3月8日,费佳伦《见娘》(唱,未完),《天女散花》(唱),《辕门射戟》(唱+身段)
3月9日,张小亭《醉酒》(唱),费佳伦《见娘》(唱),谢盈盈《太真外传》(唱,未完)
3月10日,谢盈盈《太真外传》(唱),《上天台》(身段)
3月11日,刘冠东《见娘》(身段)
3月12日,周翌可《见娘》(唱+身段),刘冠东《见娘》(身段),费佳伦《见娘》(身段),严丽梅《醉酒》(唱+身段)
3月13日,《文姬归汉》(唱+身段),《辕门射戟》(唱+身段),《上天台》(身段)
3月14日,蒋妍冰《琴心》(气息发声),冯薏萦《送王郎》(气息发声),《赵氏孤儿》(念白+身段),陈玉洁《卖水》(唱念咬字,未完)
3月15日,陈玉洁《卖水》(唱念咬字),《楼台会》(气息发声),《花田错》(唱+身段),谢盈盈《太真外传》(身段),《霸王别姬》(唱+身段)

这些人,只是专场节目的一部分,其余的由何晓敏、史逝远、吴瑞林、陶慧负责。在我经手的这些人中,其中《花田错》、谢盈盈的《太真外传》、《霸王别姬》的唱和身段是由何晓敏继续加工;《文姬归汉》的身段、杨青的《卖水》、冯薏萦的《送王郎》由吴瑞林负责。

3月16日节目二审,检验唱做的学习成果。绝大多数专场节目的二审过程都全程录像,这些录像之后也让大家各自拷回去,通过比对专业演员的视频,反省自身的不足。录像的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了第二轮的抠戏。

第二轮抠戏,在进一步加工唱念做的基础上,侧重于人物性格、情绪的启发,眼神的运用和固定,舞台走位、朝向的固定。

第二轮抠戏,包括第一轮在内的绝大多数节目,都在我这里过了一遍。部分随园、紫金的节目,大四未返校的节目,二审时未录像的节目,以及个别自身已经很不错,我能力有限无能为力的节目,并未在包含在内。当然,这些节目四月份肯定是要继续看的,哪怕是一起研究琢磨,也得整个过一遍。

第二轮抠戏,方式上,主要是先带着各人看二审各自的视频,指出其中唱念做的错误,以及眼神、情绪、走位、朝向,以及其他细节上的疏漏。然后再带着各人看一遍专业演员的视频,指出其中的亮点,眼神的位置、动作的小细节、演员的朝向、人物的情绪等细节。之后再看看各人独立走一遍。

记录如下:
3月18日,《辕门射戟》(细节+眼神),《文姬归汉》(细节),《上天台》(走位+眼神)
3月19日,《花田错》(细节),《见娘》(细节+眼神)
3月20日,谢盈盈《太真外传》(细节),《卖水》(走位+眼神,未完)
3月21日,《伴读》(眼神+细节),《卖水》(眼神+细节)
3月22日,严丽梅《醉酒》(细节+眼神),《送花楼会》(细节+眼神),《追鱼》(细节),《点秋香》(细节)
3月23日,《五世请缨》(细节),《惊梦》(细节+眼神),《雀喻》(细节+眼神),《楼台会》(细节+眼神)
3月24日,《琴挑》(身段+眼神+细节)
3月25日,《送王郎》(眼神+细节),《十八相送》(眼神+细节),窦晗《帝女花》(眼神+细节)
3月26日,路露《帝女花》(细节),《琴心》(眼神+细节)
3月27日,《霸王别姬》(细节),《辕门射戟》(眼神),《文姬归汉》(细节),谢盈盈《太真外传》(眼神+细节)
3月28日,《上天台》(细节+唱),《花田错》(细节),《见娘》(细节+唱)

其中,严丽梅的《醉酒》,是由南中医京剧社的徐梅抽出一个白天的时间细心教的;《卖水》,吴瑞林和何晓敏在继续负责加工。《花田错》、谢盈盈的《太真外传》,王玥辉的《霸王别姬》,康巧芹的《琴心》由何晓敏继续负责教学加工;《伴读》、《送王郎》、《十八相送》、《送花楼会》、《点秋香》、《雀喻》、《楼台会》,因为数量众多,由吴瑞林、陶慧、以及热心帮助我们的来自南青越的刘平轮番负责指导加工,其中的旦角部分由史逝远负责继续加工;窦晗的《帝女花》由陶慧帮忙加工;《追鱼》、《惊梦》、黄梦媛的《琴挑》由史逝远负责加工。

此外,还有部分节目未出现在上面的列表中。其中,《游园》由史逝远负责教学并加工,王红丽的《太真外传》,因身处随园,由余青帮忙加工指导。

以上是我个人的三月教学记录以及记忆的部分老社员教学记录。

根据三月的情况,我提几点想法:

1、四月至音乐台活动,气息控制训练、打牙关、喷弹、喊一和啊、喊数字、喊唱词,缺一不可,再练习云手、台步、圆场,然后各人练习自己的戏。部分需要细抠的戏可以去大活二楼。(上次我已经拿大家所学的各个戏里的各种不同的身段、手势、水袖、台步举例说明云手的重要性了,大家务必勤练。)

2、练习的时候务必要大声唱出来,不哟光顾着练身段,因为唱和重音、气口和旋律跟身段也是有关联的,并不是孤立的,身段里也有唱腔的节奏。

3、舞台上给观众留下最深的印象还是唱,首先要把唱搞好。务必要跟伴奏,大声的唱出来,一是为了练嗓提高调门,二是为了让伴奏帮你们固定唱腔的节奏尺寸,尤其是京剧节目,演出是跟现场的乐队唱,而乐队是跟着演员走的,所以务必让你自己心里有一个稳定的自信的正确的节奏。通过跟伴奏,最好能学会哼伴奏的过门,这样跟现场乐队时就知道哪里张嘴了。但是自己放声唱的时候就不要嘴里哼了,影响你的气息。

4、各人考虑下自身的短板,是唱,是身段,还是情绪和眼神?有的东西,短期内进展不大的话,可以尝试拓展下自己的短板。在台上,即使无法给观众留下好印象,也别给观众留下差印象。就大多数人而言,体验、启发自己的情绪,明亮自己的眼神,是当务之急。在台上,哪怕身段有所欠缺,如果气场足,情绪感人,也是可以让观众加分的。

5、务必对照专业演员的视频,一秒一秒的暂停,抠视频,对照视频,固定自己的身段和眼神,对照镜子,将自己的身段练成条件反射,诸如手一抬,就要很正确的、直接的固定在齐嘴、齐眼、或齐眉处。另外,务必牢牢记住“子午相”三个字,切忌正面冲观众。

6、共性的问题之一,眼神,一是眼睛无论大小都没神采,没有情绪,请大家通过体会自己的经历、影视剧的人物,戏的唱词、剧情,去感悟情绪,通过自身一些生活化的举动去举一反三自己的眼神;二是眼珠子很随意的乱晃,不固定,三是眼睛没有随着唱的节奏、手或身段的节奏运动,没有亮在该亮的位置上。

7、身段节奏快的地方不要肉,不要拖泥带水,身段节奏慢的地方要稳住,尤其是眼睛不要乱晃。但是无论快慢,身段之间的衔接一定要自然、稳。一个动作做到位了,再过渡到下一个身段,不要急。身段的衔接要自然,不要让观众觉得不是剧中人在生活,而是你在台上一二三四像广播体操一样复制各个身段。

8、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上台,以前很多社员在台上演出,下来后都表示台上几分钟很紧张,晕乎乎的,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就稀里糊涂的演完了。加上你们要化妆、勒头(很多人第一次勒会想吐,恶心,头晕)、戴很重的盔头,穿你们自己不适应的服装,老生小生们脚底下还有厚底靴,台上灯光一打,台下黑压压一片,到时候由不得你们去思考下一句怎么唱,怎么做,眼神怎么放,所有东西必须要在演出前练成条件反射。关于勒头,我下周会带东西去给大家勒着体验下。


四月会去找专业老师帮我们抠戏,你们好好琢磨最近说的这些问题,老错误尽量少犯,老师那里,就可以多说一些我们也不曾注意到的细节,这样节约时间。

总之,大家共同努力吧,在一起、圆满、开心的把这件事情做好了,不留遗憾,给自己,给社,留一些美好记忆和烙印。

注意休息和饮食,不要生病,学戏的同时也别耽误正常的学业。

加油~

作者: 已歌    时间: 2013-3-29 15:37
本帖最后由 已歌 于 2013-3-29 15:42 编辑

寒假期间听了濮晴、黄梦媛、秦海月、古文艳的唱并提出了意见,其中濮晴和黄梦媛的唱腔初步搞定,秦海月和古文艳在音准和节奏上都有了明显进步。
一审之前近两周的吊嗓中,我和吴瑞林何晓敏基本把能看到的节目都粗略顺了一遍(其中不少人经历了不会到会的飞跃,嘿嘿)

一审之后,分配到了具体任务,凭记忆不完全记录如下:
第一周在音乐台,基本上记不得了。。。大致是前三天和秦海月、古文艳说了一下唱,周四周五两天给黄梦媛《琴挑》顺了一下身段。
3月9日周六:陈之曦《追鱼》唱+身段,秦海月《莫愁女》身段(前半)
3月10日周日:秦海月《莫愁女》身段(后半)
3月11日周一:濮晴《惊梦》身段
3月12日周二:谢盈盈《太真外传》身段
3月13日周三:陈之曦《追鱼》唱+身段
3月14日周四:狄媛媛秦海月《莫愁女》身段
3月15日周五:黄梦媛《琴挑》身段
3月18日周一:王宇文《游园》唱腔
3月19日周二:王宇文《游园》身段
3月20日周三:濮晴《惊梦》(前半)身段
3月21日周四,狄媛媛秦海月《莫愁女》
3月22日周五:冯薏萦《送王郎》唱腔,黄梦媛《琴挑》身段走位
3月23日周六:濮晴《惊梦》
3月24日周日:冯薏萦《送王郎》身段
3月25日周一:冯薏萦朱学怡《送王郎》
3月26日周二:王宇文《游园》身段
3月27日周三:谢盈盈《太真外传》身段
3月28日周四:陈之曦《追鱼》身段眼神,袁雪松徐雁南《十八相送》唱腔

以上过程中都是自己和新社员一起对着录音录像一点一点的学,强度、难度很大收获也很大。能力所限,我能做的不过是告诉新社员他们和视频里面的区别,再加纠正一些基本功问题。希望大家回去之后每天,哪怕不练,也仔细看一遍视频,回忆一下学戏过程中提醒的要注意的点并感受其连贯性,现在看视频的感受,和学戏之前必定是大不一样的。

看到了节目单之后顿时感到压力山大啊!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无所谓的垫场戏,每个节目都是整场演出起承转合的着力点,四月份很多节目的水平还需要经历一个质变。
作者: afeng152    时间: 2013-3-29 23:05
大哥辛苦!大嫂辛苦!各位教戏老师辛苦了!!可惜在紫金这破地儿,不能接受各位的亲授指点,甚是遗憾哇~~~
作者: 冷月    时间: 2013-3-29 23:44
我的教戏风格比较随意,没刻意安排过,谁在就找谁。故而也没有详细记录过,我负责的几个节目,都给他们一一说过几遍。具体问题也都具体跟当事人说了,这里就不贴了。总之大家加油吧~~看了节目单,我表示也压力山大。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们都有了极大的进步,令人欣喜!
作者: 慕容小刀    时间: 2013-3-30 22:02
节目单求看。。。
作者: afeng152    时间: 2013-3-30 23:02
求看节目单。。。
作者: 颖之    时间: 2013-4-7 18:27
本帖最后由 颖之 于 2013-4-7 18:28 编辑

由于住在随园平时过去不太方便,实际上教戏的次数屈指可数。。。看看老鹰和史社的教戏记录几乎每天都在给大家抠戏。。。惭愧不已啊。。。
3月2日周六,节目初审,上午主要看节目,大概了解一下大家的段子的学习情况,下午第二批审过以后,由于大部分地方戏小生都在场,集中教了一下小生台步中的慢步,并且简单说明了连步的走法。单独说的段子记得只有蒋妍冰《西厢记·琴心》中张生的唱腔。
3月9日周六,上午集中教授小生台步,包括慢步和连步,下午教了从南青越学来的越剧云手和昆曲小生指法第一节。单独指导的段子包括蒋妍冰《送花楼会》身段,康巧琴《三笑·点秋香》身段(未完),狄媛媛《莫愁女·伴读》身段+细节,古文艳《雀喻》身段,沈冰倩《楼台会》身段。
3月11日周一,康巧琴《点秋香》身段+细节+眼神,蒋妍冰《西厢记》身段+眼神,古文艳《雀喻》身段+唱腔。
3月14日周四,康巧琴《点秋香》身段+细节+眼神,窦晗《帝女花》身段,沈冰倩《楼台会》身段+唱腔。
3月21日周四,康巧琴《点秋香》细节,狄媛媛《莫愁女·伴读》身段+细节,袁雪松徐雁南《十八相送》身段+细节,朱学怡《送王郎》身段+细节。
3月23日周六,上午带大家练台步,纠正姿势,教了圆场。下午请来了在南青越的大师姐、全团公认身段最好的青年小生刘平姐姐帮忙指导,师姐几乎将80%的越剧段子都顺了一遍,非常感人。。我的话就在旁边帮着打打杂。。。
算下来大概就这么多。我所做的基本就是对照视频帮着大家规范一下动作,还有对一些太困难实在做不好的地方进行简化,并稍微设计了一下视频里没照到的人物的动作。此外就是现学现卖地教大家从南青越才学来的小生基本功。在帮大家顺戏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都是相通的,比如身架打不开,动作表情略显僵硬,眼神不到位等,而最大的共同问题还是台步~希望大家平时在排自己的段子之前能抽出十几二十分钟走一下连步,跑一跑圆场,脚底下好看了在台上怎么都不会难看~就算台步是一个长期的提高无止境的过程,但是平时多练肯定是有好处没坏处的~这个绝对是亲身体验~整个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虽然去的次数不多,但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了孩子们每个人的进步~接下来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相信最后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的~大家一起加油!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