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旧论坛帖]06年6月24日名段欣赏《朱耷卖画》(风清朗) [打印本页]

作者: 光裕    时间: 2009-10-30 20:59
标题: [旧论坛帖]06年6月24日名段欣赏《朱耷卖画》(风清朗)
91岁高龄的浙江京昆剧院宋宝罗先生的《朱耷卖画》,这是他的私房戏,为他量身定做的,因为他会丹青。
别人唱老生,用的都是人工所作的髯口,而宋宝罗直接用自己的飘逸的白胡子,我在想:要是演年轻的老生怎么办?染黑了?我发短信喊陆看,她居然也建议我留长胡子,可以省买髯口的钱。呜呼呀。。。。。。
宋先生是高派传人,据说这次除了《朱耷卖画》,还录制了《李陵碑》和《清风亭》,会在以后播出。而且据说,在名段欣赏录制时,接受主持人采访时就现场清唱了《斩黄袍》、《辕门斩子》、《取成都》片断,开了名段欣赏栏目现场清唱的先河。
除了戏曲,他精于丹青与纂刻,他常溶丹青于自己的戏中,以前在春节戏曲晚会上见过他边唱边画,唱完一段,一只大公鸡就画好了,而且是彩色的,这次他在戏中边唱边做边画了一种雄鹰,我和陆还在讨论这种难度,我唆使她以后也在戏中画画(此人也精于此道),画画的气息和唱戏的气息状态是不同的,如何把握控制,的确很难,而且对戏和画都要烂熟于心,对唱腔、动作、表情、情绪和画的下笔、布局、走势的把握一定要很熟才行。
呵呵,以后可以演《戏迷传》《盗魂铃》《十八扯》之类的,她画画,我嘛,可以击鼓。
据说,京剧史上有五位90多岁高龄还能上台演出的艺术家:孙菊仙、俞振飞、王琴生、王玉田、宋宝罗。而除了宋宝罗是幼年学艺登台,其余四位都是票友下海,也就是说宋的舞台艺术生命最长。
名段欣赏继录制王琴生老先生节目之后,又做了件好事,这些老艺术家身上的活多,但是由于原先条件简陋,很多东西都没能留下音像资料来。名段欣赏与其录制那些去年青年演员大赛金奖演员的节目,还不如先放放,多录些老先生的资料。名段欣赏做青年演员的节目,其实也是为了宣传推广这些青年演员,也未尝不可,但是可以少录些,因为和为戏曲留下老艺术家资料相比,孰轻孰重还是很容易分得清的,可以等到这些青年人艺术再成熟点再录制也不迟。不光是京剧,昆曲、还有地方戏,都有很多老艺术家资源没有挖掘出来,当年他们一身绝活,可是没能留下资料来,我们这些青年人无缘得见,后人更是看不到,到时候,大师风采,也只能遥想了。要是艺术家由于年龄原因唱不动了,可以用当年的录音再行配像,因为当年能录音的时候不见得有条件录像。
作者: 光裕    时间: 2009-10-30 21:00
标题: [旧论坛帖]湘灵居士)
真的很佩服他们!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