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东方卫报]90后也爱传统 国粹走近南师大里的戏曲男生
[打印本页]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12-3-15 17:24
标题:
[东方卫报]90后也爱传统 国粹走近南师大里的戏曲男生
本帖最后由 风清朗 于 2012-3-15 17:27 编辑
《东方卫报》(2012年3月15日 D14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QQ截图20120315172652.png
(308.38 KB, 下载次数: 49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3-15 17:27 上传
电子版链接:
http://dfwb.njnews.cn/html/2012-03/15/content_1187594.ht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化气息是大学必不可少的元素,上期我们介绍了一群喜爱汉服的大学生们,这期我们为读者朋友们介绍一群喜爱戏曲的大学生们。现在的城市生活,要缓下步子不易,可是还有那么一群年轻人痴迷戏曲,南京师范大学光裕戏曲社成立于2003年9月,是一个拥有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扬剧、豫剧、锡剧、评剧、苏州评弹等多个剧种,自发成立,自主管理,自力更生举办各种类型活动的校级学生社团。
“光前应种书中粟,裕后宜耕心上田。”光裕戏曲社作为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特色社团,以弘扬戏曲艺术,丰富校园活动为己任。9年来光裕戏曲社给那些喜欢戏曲的人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平台,让更多不了解戏甚至排斥戏的人能够静下心来看戏,正视戏曲。 本报记者 庄伟
崔铬成是南师大社会发展学院大三的学生,擅长唱老生,而且兴趣很广泛。 “我是1990年出生,80后90后都不能算,也许就注定了我的一身古怪嗜好。也可能是因为小学时父母总是逼迫着学那疼死脑仁的奥数,所以就想找几个爱好作为心之归处,也省了半夜对着天花板痛哭。记不得什么时候与戏曲结缘,似乎五年级时我就试着在班上没羞没臊地唱《空城计》,倒不像五年级前只是说相声而已。”小崔就从说相声到逐渐爱上了戏曲。
小崔学戏的路也颇为坎坷,“小学时爱上戏曲,奥数学不好,我爸就把我隔三差五教训一顿。初中高中更是糟糕,非要把我送去寄宿苦读,还好我读到了这么一般戏文:仔细想起,贫贱虽同草芥,富贵终是浮云。受祸者未必非福,得福者未必非祸。与时消息,随世变迁,都是一场春梦也。”充满文雅气息的戏文,让小崔更加喜爱戏曲。
小崔说:“作为光裕戏曲社一个学京剧老生的半吊子,和其他同学比起来,我有点赶晚集的感觉。我不仅没有一段拿得出手的曲子,而且最喜欢的三出半戏都不是京剧。所谓三出半,是川剧《醉写沉香》、晋剧《傅山进京》、淮剧《板桥道情》外带着昆曲《桃花扇·余韵》,最后这出孔尚任的演法失传多年,前些年王正来老先生整理出了‘哀江南’的唱法,勉强算是恢复了一半。我最崇拜的何玉蓉女先生,今年已是百岁大寿,却无有多少音像,无有多少弟子,不是何老不想留啊,只是她虽为江西省京剧团的擎天白玉柱,怎奈江西对京剧并不重视。近些年戏坛诸位老先生相继谢世,更是让我不由得仰天长叹,无奈啊!”
因为恨奥数,所以爱戏曲
希望传承
中国传统艺术
吴瑞林是教师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的大一学生,进入大学加入了光裕戏曲社,让他重新找到了戏曲梦。
小吴说:“戏曲曾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在外从事航运工作的父亲给我带的礼物向来被我视为珍宝,在我6岁那年,父亲同样给我带来了一个礼物VCD影碟机,并且附有越剧电影光盘《红楼梦》,对于这个礼物我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屏幕中演员婀娜的身段,华美的水袖表演,婉约流畅的唱腔顿时吸引了我,我学着越剧的唱腔,等父亲回来迫不及待唱给他听,同样喜欢越剧的父亲表扬了我,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的鼓励便是最大的肯定,于是我努力学习,经过我与父亲的商议,父亲答应送我专业学习戏曲。”
“受到学业的压力,我不得不在小学时放弃了自己梦想的舞台。直到我进入大学,加入光裕戏曲社,我的第二次舞台生涯才拉开了序幕,在社团中,我受到了学长学姐的指导,使我的戏曲水平又得到了新提高,社团活动的拉开,给了我们交流戏曲的舞台,同时也为我们实践,亲身体验学习带来了很多的机会。我们的传统艺术需要传承,需要大家去继承发扬,我们正是一群抱有如此愿望的新青年!”
还在念大二的戏曲推广人
戏曲之路,从说相声开始
刘源是南师大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的研二学生,从仙林搬进随园后,他对戏曲的热情依然不减。
“我之所以喜爱听戏,是源自相声。虽说戏龄尚浅,相声倒是足足听了二十年,即使近几年热情不再,但大段台词仍然能够出口成诵。而戏曲正仿佛相声的货栈,可以随抓随用,就像相声里的‘腿子活’。只因为听得多了,便自然会发生兴趣,进而装模作样,拿腔作调,动辄以票友自居。偶尔扯着嗓子干嚎两句,唱罢难免洋洋得意,甚而乐此不疲。”
“我家里原没有看戏的传统,只知道外祖母喜听马连良,至于喜欢到什么程度,我生得晚没能亲眼所见。朋友间爱好戏曲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我第一次进光裕社,有误入壶中的感觉。不过人多胆壮,读书之暇,就在屋中‘扰民’,周末小聚,更要加倍鼓噪,进而涂脂抹彩,粉墨登台。此外,还常要上“园子”过瘾。京戏之外,我也带着本《缀白裘》去听昆腔,尽管念白一句不懂,但仍要点头咂嘴。”从相声爱好者到如今的“专业”人士,小刘乐此不疲。
周翌可是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的大二学生,他堪称是一位戏曲推广人。“我时常这么解释给那些听戏曲觉得艰涩难懂的朋友听,戏曲其实就是古代人当时的流行音乐嘛!”
“小时候最早接触的戏曲曲种是‘小热昏’,一种流行在江浙沪一带的曲艺谐谑形式。那时候村上这种小剧团来了,敲锣绕村子一圈,晚上就在一户人家的场子上听,不需要门票,不过到中途会‘插播’卖药广告,卖一次止咳灵药‘梨膏糖’,不过很少有人会花十块钱买块糖。”
“至于我这么个大男孩咋会喜欢戏曲,到底喜欢戏曲的什么?我想先带大家认识一下我的外婆,老人家既不认字,也不会越剧方言。但是如果你哪天下午去外婆家,老人家准是饶有兴致地在看更生主持的越剧《戏迷擂台赛》。我问外婆您看得懂,听得懂吗?老人说自己听得懂,看得懂的。我想老人初接触越剧的年代,娱乐生活还是以戏曲为主,戏曲贴近普通生活,士农工商都能够享受这视听盛宴。”
小周说:“每次听见薛湘灵落难后自喃‘青衣休笑我,今日正想亲’,还是白娘子端午日吓死许仙‘含悲忍泪托故交’,我想细心看,会明白的,是他人故事,局外人心思亦动。去品品戏,他的戏文和曲,唱腔,你的心自然就能静得下来!”
作者:
已歌
时间:
2012-3-15 20:06
http://www.guangyuxiqu.com/forum ... p;tid=1662#lastpost
征文原稿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