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打龙袍(龙车凤辇)》学习心得 [打印本页]

作者: 桐里岚杉    时间: 2019-1-29 19:47
标题: 《打龙袍(龙车凤辇)》学习心得

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我学习了京剧《打龙袍》中的龙车凤辇进皇城选段。说来也巧,我没想到自己会和第一次学习的是同一个剧目,拿到剧目的第一感就是几分亲切,毕竟在已经了解比较多的背景下,接触这个角色,比起初始更加熟悉。所以我想从角色、唱词和身段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一、角色
了解角色就要先大致谈一下剧目的故事内容。联系《遇皇后》的相关内容,北宋仁宗年间,包拯奉旨办公却在天齐庙遇盲丐妇告状,了解之后得知此妇即是真宗之妃,是当朝天子之母,并有黄绫诗帕为证。包拯当即答应代其回朝辨冤。元宵之际,包拯回京特设雷强张继保灯戏,指出皇帝不孝。仁宗一怒,要斩包拯。经老太监陈琳说破当年狸猫换太子之事,才赦免包拯,迎接李后还朝。李后要责仁宗,命包拯代打皇帝。包拯脱下仁宗龙袍,用打龙袍象征打皇帝。
李后这一角色,被人陷害从真宗之妃沦落到一介丐妇,二十年冤情郁积在心,自当愤恨至极,而自己的亲儿子却不认自己,更觉他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心中更是有苦不能说,有冤不能言。而于包拯陈州相遇,才有机会告状鸣冤。而后包拯之言却不被皇上所信任,若非陈琳作证,不但错斩忠臣,李后也不得回朝。如此一波三折,李后终于可以回朝,而想到儿子所做之事更是愤怒,便铭包拯拷打君主,以解心中愤懑。
李后角色本身是充满不幸的,身世坎坷,回朝一波三折,含冤二十年。因此在学习唱段时候,代入角色本身的感受,对于回朝一事会有说不出的感慨,也有急切和喜悦;回忆往事也会有愤怒之情,但因为二十年的时间,叙述也会较为平和,在表达相关内容的时候没有特别激动的情绪表达;在面对包拯和陈琳这些助自己回宫的忠臣,更是赞赏和表扬的,同时也充满了对于这段回宫曲折经历的感叹;而当面对仁宗时,怒其不孝,语速变快情绪激动,相比二十年的旧怨,更加让李后气愤。这是角色本身决定的情绪所带来的不同起伏。
二、唱词
我这次学习的是打龙袍中的龙车凤辇进皇城的选段,与上次的一见皇儿跪埃尘选段不同的是,节奏较慢,以慢板和原板为主,而后才是流水板,抒情性强,更重要的在于情感的表达,也就是在唱词中传达角色本身的情绪是最重要的。
“龙车凤辇进皇城,御街上来了我讨饭人”,唱这两句时,李后身份已经从丐妇变国太,是有一份喜悦之情,饱满高亢,一气呵成,充满气势,同时又有几分感叹;“眼不明观不见花花美景,看不见汴梁城文武公卿”,李后心知皇城何样但是此刻已经看不见,因此唱这两句时,词句之间充满怀念之情和终回皇城的感慨,虽不见但依旧唱出能见美景的欣赏;“叫皇儿搀为娘忙下车轮”,情绪平稳,唱出一份身为国太的稳重;“耳边厢又听得接驾声音”,依旧平稳厚重;接下来几句,分别提到王延龄,陈琳和包拯三位部下,情绪和节奏都有变化,“王延龄在我朝忠心秉正”是对于老部下的亲切,“老陈琳是哀家救命的恩人”是对老陈琳的感谢,因为老陈琳作证之下,才得以回皇城,“好一个忠良小包拯”情绪更加激动,因为是包拯帮自己伸冤,紧接着一段流水板,更加体现对于包拯的重视,也体现了此刻地位身份提高的潇洒。
整个情绪的变化讲究一个先高亢昂扬,再平稳低沉,而后激动喜悦,整体有一个明显的起伏变化,而字少腔多,一个字更有不同的腔调变化,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觉得比一见皇儿跪埃尘更加难学,同时老旦的声音要亮而饱满,在整个唱段中,一气呵成,对于我更加是个难点。
三、身段
老旦本身这个行当就是对于中老年妇女的刻画,所以静多于动,而在这段戏中主要还是站的为主。头要正,颈要直,两眼平视,双肩放松,腰上有力,因为身份是国太,站相要体现出威严和稳重,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太实——因为“我”是一个老人,并非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在走台步时候,步子要小,迈腿要沉,一个是我是老人,二个是“眼不明”。
其实对于我而言,身段的变化小动作少,因此更要注重于唱,所以我也需要在唱上更加投入,更加下工夫。
作者: 风清朗    时间: 2019-2-7 09:22
这段主要是唱,嗓子要出来,精气神要出来。身段上主要是把气度演出来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