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京剧《搜孤救孤》程婴人物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轻心漫语    时间: 2024-2-5 22:21
标题: 京剧《搜孤救孤》程婴人物分析
《搜孤救孤》是一出传统戏,从谭鑫培以前到新四大须生都有演绎。剧情主要围绕着程婴定计营救孤儿和与屠岸贾周旋的故事情节展开。这个故事是古代“义”这种道德品质的典型体现,有一定高台教化的作用。但是该剧又不是简单的歌颂,围绕着“义”进行了正反两方辩证式的讨论,由此可见编剧在道德层面对剧情理解的深刻。因此我认为,演出程婴这一角色应紧扣“义”这个任务特质。以往的名家对这个角色的体现多有不同,我想对比分析一下。较早可见的版本是孙菊仙的唱片和双阔亭的唱片两例分别是“公堂”和“法场”,他们主要通过直腔和平腔以一种古朴雄健并略带粗粝的风格来塑造任务,主要体现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士形象,也很好地符合了程婴郎中的身份,但是对其机智体现不足。后来的版本,我主要听了谭派夏山楼主的版本,这个版本应当较谭鑫培相近,老谭派演绎此人物较孙派文雅,其腔善用“十字音”多变化,较余派松散,但苍音、苦音甚至水音多音色协调富有奇趣,将程婴的复杂心理展现得很有深度。我这次学习的是余叔岩的版本,余派的版本较先前的版本完善不少,他的程婴既有忠耿的一面,又有机智儒雅的一面,是一个较为全面的塑造方法。这次学习《搜孤救孤》我也重新地认识了余叔岩的艺术,这确实是一个我艺术认知上的进步。我认为余先生的唱较谭先生更规整紧凑,虽然失去了奇趣变化的一面,但却增加了精致得体的设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充分体会到余派的全面,余派唱腔全面得体地塑造人物,在此处得一分自然,在行腔上腔随字动,气随腔行,根据韵律自然而行,得阴阳相济之法。这种唱腔的艺术理念是远非“中正平和”可以概括的,而是需要仔细拆分研究的。这一点同样体会在梅派上,我以前不懂梅余,最近学习《搜孤》,也研究黄派,我就发现,黄氏以平腔为底,我唱黄氏唱腔日久,我就越来越容易跟自己较劲,再学《搜孤》,我就顿感梅余方法可解我的困惑,深感阴阳相济之法的高妙。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