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戏曲社

标题: [南师大文学院]光裕戏曲社专访:长腔短调唱爱恨百态(2019.5.18) [打印本页]

作者: 周慧敏    时间: 2019-6-4 23:33
标题: [南师大文学院]光裕戏曲社专访:长腔短调唱爱恨百态(2019.5.18)
本帖最后由 周慧敏 于 2019-6-4 23:58 编辑

这次,我们采访到辽
光裕戏曲社的三位小姐姐
就让小新带你
细探她们的戏曲之路吧~

受访者

胡笑源,16级汉语言文学,光裕戏曲社前任副社长

周慧敏,17级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班),光裕戏曲社社长

陈思颖,17级古典文献学,光裕戏曲社副团支


谈入坑

Q:学姐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戏曲的呢?

胡笑源:我是从小就喜欢的。看电视经常会看到11台,家里其实也没什么人对这方面特别感兴趣吧。一开始我是觉得戏曲里人物的扮相很漂亮,感觉表演很有趣。后来就听到一些节奏明快的唱段,觉得它很好听,所以就会自己看一些戏。因为我家本来是北方那边的,所以听京剧还挺多的,然后高中经常会去剧场看京剧演出。到大学之后,正好发现有这样一个社团,于是顺理成章地就加了进来。

陈思颖:我是在高中学习的时候经常偷着玩,通过央视的一档娱乐节目了解了戏曲。虽然现在回想起来会觉得在那个节目里,很多的并不是戏,更多的来说是戏歌而已,但是它确实为我打开了戏曲的大门,然后我就慢慢地产生了一些兴趣。而且家在南方的话,越剧这方面的资源也会比较丰富,我对越剧的了解也会慢慢多一些。进入大学之后,又来了文学院,我通过我一个高中的学姐也就是笑源姐了解到了更多,还看到了有关这个社团前一年的演出推送,挺吃惊咱们学校还有个戏曲社,于是我就说我一定要入这个社。当时就是这样想的,然后拐着我的室友就一起入了社。

周慧敏:我大一比较随缘就入了社,高中的时候因为是文科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相关素材。然后大一的时候,先认识的同学们就比如说陈思颖,她就对戏曲比较感兴趣,然后我就被她拉入坑了,就去参加这个社团,了解了很多,感觉社里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挺友好的。比如说在学戏曲和欣赏这一块,感觉是和其他社团不一样的。在光裕里老师会很负责,教你很多东西,你学到的东西也很多。而且在高中的时候,戏曲对我来说是不怎么普遍的,我接触的也挺少,所以在社里会感觉像是在一个新世界里一样。

Q:光裕戏曲社办社以来已经表演过很多种曲种,学姐们喜欢的是哪种?最初是怎么分配各个学生的剧种行当流派的?

周慧敏:因为资深的老社员比较多,他们懂的也会更多。比如说我大一刚入社的时候,对一些比较专业性的知识还不是很了解。从我要学习的唱段开始说吧,我入社的时候学的是梅派青衣的唱段(当时是社里的指导老师听了我喊的嗓音,看了我自己的条件,然后给我推荐的这个行当),也就只在这里面。因为钻一门,一门精嘛。比如说行当之间和同一个行当不同的流派之间,很多东西是没有办法交叉在一起的,是分门别类的,各自有各自特色。我们就只工某个行当。

胡笑源:我们戏曲社里面有各个剧种,不像别的学校,比如南中医他们也有戏曲社,但他们的名字是京剧社,也就是说他们这个社团专工京剧。然后有的社团又是专工昆曲的,而我们戏曲社从建社以来都是各个剧种一同发展的。

社员进来的话,会先根据你的兴趣来选择。现在中国大的剧种就是京剧、越剧、昆曲、黄梅戏等,但是也有情况就是,来自河南的同学喜欢唱河南豫剧,来自广东的同学喜欢唱广东粤剧,也有同学喜欢苏州评弹等等,这些我们社都有,但是数量上稍微少一点,毕竟还是唱大剧种的人数比较多。兴趣选择之后,因为每个行当、每个剧种,它的表演和对嗓音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还要看你的天赋条件。新生入社后,指导老师会听一下你的嗓音,再问问你的兴趣,然后做一个统计。

当然了如果社里演出需要什么剧种的演员的话,我们也会平均分配一下。平时还会有比较专业的学长学姐对你进行科学的指导。兼顾兴趣、天赋、社里条件等各种原因做一个合理的分配,然后再给每个人分配一个段子,你先学一下,看有没有兴趣和条件,后期可以再继续调整。

陈思颖:大家入社的时候途径、过程是一样的,我们在分之前就会在新生群里面给大家听,学长学姐会给我们发安排给新生的段子,有不同的剧种、行当、流派,有哪些新的段子到时候让我们学,他可以让我们先听,看我们对哪个感兴趣,等入社具体分配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当时我们指导老师听了我的嗓音之后,他是觉得我哪一段都可以,然后问我兴趣,我就说越剧,因为我的确是对这一块比较感兴趣,然后我的嗓音条件不是特别突出,就定了这个越剧的傅派花旦。在定了之后,就去学新生段子,通过学长学姐带你喊嗓,把自己的嗓音位置能够慢慢地喊对,发声位置什么的都能够慢慢接近你所学习的那个流派,是不断提高自己艺术质量的一个过程。然后接下来根据社里的一些要求,有几项我们社办专场演出的时候,同一个剧种、同一个行当里的流派,可能会出于对整个专场节目安排的考虑,会有跨流派的情况出现,像我这一回,我工的是傅派花旦,但是今年专场,我演的是袁派花旦戏。刚刚笑源姐说的,我们是一个挺包容的社团,各种剧种都有。比较重要的是培养我们一种大戏曲观,所以不同剧种之间进行交流也是很难得可贵的事情。


汗水与磨砺

Q:学姐们平时是怎么训练的呢?

周慧敏:平时的练习活动会统计大家的时间,取最大交集,比如某两天会有学员来吊嗓——这个是统一的,前两三个星期吧,我们的指导老师亲自执导,下面就是有经验的老社员带你喊嗓,后面就是可以自己练。但是临近专场的话,时间紧,任务重,那每天都可以去喊嗓,看自己的安排,当然更多的情况我们也会调剂老社员的时间,社里是保证老社员在东区那儿是有人的,虽然不可能保证每天都有时间,但是对自己负责的人,每天还会抽一点时间去。除了每周六的身段课,有人在大活听到的就是晚上有人在抠戏,从眼神啊、身段啊、就是那些细节啊,表演得更好一些,那个时候就是老社员教新社员。

胡笑源:我们把这些活动分几个层次。先是自学,然后就是看戏啊、听录音,然后学长学姐辅导、指导老师辅导,指导老师包括我们社的辅导老师,然后到专场之前,还会请专业的,江苏省京剧院、南京市京剧院、南京市越剧团专业的演员老师来指导,就是会有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是有不同的要求的。

Q:对于这有点枯燥的训练,你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周慧敏:其实我觉得,就像以前学数学,做完填空题案最后一题,可以让自己很开心很满足。学会了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自己的条件也好一点的话,它就不是很难。当然也要看你自己的理想境界和你对于自己的境界估计。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不一样,有的人是兴趣到了,他可以大学四年都在这个社团里,有的人就是没有太多的时间经验,也不太想花在这上面,比如说有的是零基础的、没有接触过戏曲是怎么练习、怎么慢慢学会,自己也接受不了这个过程,自己慢慢地也会退社。但是我们也保留下来了很多社员,因为大学生,大家都18、19了,大家都对自己挺负责的。

胡笑源:我觉得这是一个成年人的必备素养,或者说这是你在大学里需要学到的一项技能,我们毕竟不是小孩子,因为一开始打基础的过程很枯燥就放弃,我觉得这是小孩才会干的,就像你写毛笔字,一开始都是练横竖练很久,不可能一开始就写成一个字;或者说你学乐器,你一开始要练指法,不可能一开始就弹曲子。所有的技术,最开的始阶段都是砸基础,都很枯燥,但是你要知道你心里想要的是什么,心之所向是什么。你最后想要去表演,或者你想要学会一样东西,这些枯燥是必须要忍受的,如果你不能忍受,那你为什么可以成为一个成熟的成年人,这也是你学习一样东西会培养自己的一种意志。不是说枯燥了我就要撤退,那你当然可以放弃,反正也没有人逼迫你。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成年人,或者说一个大学生,你要想做到什么事情,你肯定是要坚持的。

陈思颖:我觉得这个问题特别适合我,这两位都是我们社非常优秀的社员,艺术质量也非常好。但是我就不一样了,我刚入社的时候,我去年的专场节目就是因为质量不过关被删掉的,当时有人评价我“唱歌音准还行,唱戏音准就不行了”,真的,音准不好的原因主要是我耳力挺不好,我耳力就是听不出有些细微的音,听不出它的那种高低区别。然后,我就开挂般的跑调,自己有时候察觉不到,所以当时第一年我只演了个配角,但是我觉得兴趣真的是很有魔力的东西,演主角配角其实都是一次锻炼,我不会过于放心上,但是节目被删后,会反思、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因为之前压根没意识到自己的这个问题。然后社里对我也很包容,在节目被删了之后还给我安排了个配角。然后到了那一年的下半年,又有我们社的活动,联谊活动,是清唱。那段时间之前我自己拼命地在耳朵里不断地回放各种的戏,相当于是熏耳朵的过程,学姐帮我抠戏也弄得很累。对于像我这样的人,抠一段戏来唱,真的是挺煎熬、痛苦的。但是熏耳朵熏到一定程度之后,慢慢地感觉到自己的耳力音准都会有所提升,这种进步是很明显的,当你看到自己的进步之后,真的是很惊喜。那段时间会回想痛苦的时间,就会觉得不算什么了。当时我也很纠结要不要放弃这样的一个想法,一个因为社里的学长学姐对我真的太好了,大家都很愿意帮助我们,第二点,我们社到了我们这一级的越剧花旦,一个和我同一级的音准特别好的去了美国,这一级就剩了我一个人。你平时受到学长学姐的关爱,加上对这个社的热爱,你会有一种责任感,会觉得自己有一个担子要承担。社里也是讲究传帮带的精神,你如果是真的没有这样的能力,怎么去带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所以对于你来说,这是一个你必须要接受、必须要去完成的事情。就是这样的一种想法和学姐学长的帮助,一直在鞭策着我不断地去努力,再怎么难过,再怎么痛苦难熬,也就没有想过要去放弃了。


爱与坚定

Q:会不会担心一直演这些会很老派,没有创新力?

周慧敏:大家在圈子里都在探求发展生存道路,肯定要通过观众认可,才可以说艺术的继续创新。首先是不能偏掉。大环境很多人都在努力,有很多新编戏,尤其是和大学生的接触,比如说青春版《牡丹亭》,还有高雅艺术进校园,跟大学生做一些很多的接触,让更多的大学生喜欢。我们社以学习为主,当然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因为大家都比较包容嘛。都是可以尝试的。

胡笑源:我们是一个学生社团,主要还是培养兴趣,像剧本啊唱腔啊这种创新还是专业人员去做。我们学习得毕恭毕敬,面对的不是很随意的东西,面对的是传统艺术。首先要去尊重它,虚心学习它,就像你练毛笔字一样要临帖,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写人物小传,要分析这个人。每次专场演出都有要求,必须要写人物小传,而且去看录像去写人物心理。总是演经典会不会腻,这个问题就类似于,你看红楼梦会不会腻。“老了就会丧失生命力“,这个逻辑是不对的,经典才会传承,戏曲是舞台艺术,不是说一部电影我拍好了,就一直是这样了,戏曲演出要靠演员,每一个人对每个角色对唱腔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剧目是一样的,但是每一次的呈现方式都不一样,所以不会存在会腻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我们在怎么学习也很难说去达到专业的水平,更不要说创新这件事情了。

陈思颖:我记得有一篇公众号推过文章说整个创新的基础还是在继承,对这些传统剧目来说,单纯从剧情设计来讲,这些情节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能传承保留下来,不是没有理由的,也就不存在说会不会哪天被人厌弃了传承不下去的情况;从演员的情况来说,也想笑源姐刚刚说的,即使是同一个演员他在不同的时期去理解一个人,她每次上台演出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其实看戏看得细致了以后,就会发现常看常新,所以其实很多东西都还是要去细节地接触之后才会发现它的魅力。

Q:训练这么久,也有很多表演经验,请问戏曲艺术在你们心中的地位,以及对你们有什么影响?

周慧敏:它像不同的艺术种类,比如电影、电视剧、歌剧、话剧、戏曲,他们分属不同的体系和框架,戏曲不像其他的艺术形式,可以很直接被大众接受和感知,它需要一定的欣赏水平,我们现在也是努力让自己拥有这样的欣赏水平,同时也希望能够让戏曲艺术更接地气一点,成为普罗大众皆可欣赏的艺术,而不是像阳春白雪,奉上神坛一般不可触碰。

胡笑源:戏曲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平时不太追剧,而是喜欢听听戏曲,而且会因为戏曲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总有人会认为你听戏曲,是一件多么高雅的事情,其实这很正常,就像大家都有爱好,只不过我的爱好是戏曲而已,所以这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陈思颖:戏曲是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我的戏曲能力也在慢慢地提升,我把戏曲作为自己的第二专业,比如今年夏天我就要独自去香港看一部快要绝版的戏曲,连我手机的屏保都是戏曲,只要热爱一件事情,真的是义无反顾,沉浸其中,自得其乐。正如上述两位说的那样,戏曲应该是接地气的艺术形式,你可以和周围朋友深入浅出地讨论这一话题,而不应该被奉上神坛,成为不可触碰的事情,应该将这样一种态度培养成习惯,使戏曲艺术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让更多的人喜爱戏曲。


字正腔圆,唱古时悲欢
抑扬顿挫,现国粹婉转
戏曲经典的世世流传
小化在光裕戏曲社
是对艺术的纯粹感悟
是戏曲精神与魅力的代代传承

而今,光裕戏曲社已成立十六周年
定于5月19日13:30
在仙林校区广乐楼音乐厅
举行「拾韵榴红」专场演出
期待你的到来哦!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ABoSGLtbo7HJt7liKE8Ew




欢迎光临 光裕戏曲社 (http://guangyuxi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