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f== 发表于 2021-2-7 16:23:45

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牡丹亭·离魂》学戏心得

        约是21世纪10年代末的最后一个月初雪,偶然机会在兰苑欣赏到孔爱萍老师的现场版《牡丹亭·离魂》。说实话,因读原文《闹殇》一出实觉哀伤,一直不忍看由其改编而成的《离魂》。不巧,还是看了。看过一眼,便难以释怀。回到住处,痴痴翻出了能找到的所有《离魂》音频、视频,尤其是看到高龄时期的张继青老师出演的《离魂》,弹幕飘过一句“小姐和春香都老了”,思想起游园时节,个中辛酸滋味突然在心头翻涌,实实地为某一种香消玉殒而哀恸。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写“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致也。”如此“情至”,古往今来,又引多少女子为之痴殇。
        情节方面,较之原文,改编后的《离魂》删去了一些枝节,突出了小姐与春香、老夫人的情感,一句“你生小事依从,我情中你意中”,一句“愿来生把椿萱再奉”,把友情、亲情这些普遍的人类情感展现在舞台艺术中,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情真意切的演绎,少不了演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小姐无望的寄托、春香急切的安慰、老夫人无奈的慨叹,其中蕴含的主仆、母女之情,以及相互接词语调、语速的反差都需要仔细体会。其次,演唱方面。因为此时的杜丽娘病已沉重,所以不能像平常一样用十分力气去唱,声音稍低,但嗓音依旧要清亮(也许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尚待琢磨),两下平衡点难掌控,对嗓音条件很高,亟需勤加练习。而后,还需在找准力道的基础上融入感情,哭腔的夹杂,为情感渲染增色不少。关于曲子旋律,张继青老师也曾坦言喜欢【集贤宾】一曲,越听越有味道。那是淡烟薄雾即将消散一般的凄凉,悠远而绵长,缥缈又空灵。【啭林莺】最后一句唱词改得明显了一些,把书中临终的绝望改为对来生的无限希望,舞台效果更好些。随着丽娘之魂拿着柳枝飘飘荡荡来到舞台中央,把此一折戏推向高潮,戛然而止,回味无穷。最后,身段。最难把握的是虚弱病体那种失衡感,步伐的一延一顿都需要适当,如果过了就显得虚假造作,更别提传达情感之类的后话了。此外,与其他角色配合的身段也很难,做扶持动作时重心的依托借力、与春香既是主仆更是姐妹之情的前提下,作为病人闹脾气时小动作分寸的拿捏等等。
        各种版本看下来,最令人为之动容的是张继青老师的。孔爱萍老师年轻时的版本看着还不成熟,稍后些时日某一个参赛版的情绪感染力明显增强,再到近两年省昆现场版,情绪表达已经很成功了。戏曲演人生百态,唱悲欢离合。能通过二次加工,使观众找到强烈共鸣,这样的折子戏舞台生存寿命一定不会太短。这也是《离魂》打动我的地方。关于结尾的处理,省昆和浙昆处理方式不太一样,相比之下,省昆的更喜人。不过我觉得最平和的还是苏昆王芳老师的,她对省昆结尾稍微作了一点加工。随着最后一句“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结束,作为人身的杜丽娘倚靠着椅子表示病逝,比省昆原来站着病逝一秒跑回椅子后面的要合适一点?当然这不过是我一个外行人的一己之见,各版结局自然有它设计的用意,以后倘若悟到,再来更正。
        也许因为太喜爱而不敢粗浅地习演,一度有退却的心思,几番辗转纠结,还是决定放过自己,哈哈(苦笑)。既然决心要学了,就尽力做到自己最好的程度,不能太对不起这折戏,以及这份热爱吧。致敬!

风清朗 发表于 2021-2-9 00:38:27

最难把握的是虚弱病体那种失衡感。。。我以为你挺有生活的哈哈哈哈哈

我看了下视频,倒不是说不用卖力唱,是有的腔本身低,大嗓掺的更多一些,这时其实更需要气去顶着。再低沉的声腔里,那些劲头就越发的难能可贵了,表达情感,无论是舞台上的演员,还是杜丽娘本身,都是饱含深情的。我看张继青老师,也是字字有力的表达。

zf== 发表于 2021-2-9 17:22:24

风清朗 发表于 2021-2-9 00:38
最难把握的是虚弱病体那种失衡感。。。我以为你挺有生活的哈哈哈哈哈

我看了下视频,倒不是说不用卖力唱 ...

哦~过年这几天正好在家好好感受一下腔里的劲头和蕴含的感情。哈哈哈生活中很少能感受到失衡,一般都还能独立行走;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牡丹亭·离魂》学戏心得